这一回的回目名是“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分别写了两件事:一是薛家贿赂官府草菅人命,二是黛玉向宝玉讲解琴谱。
薛蟠再次犯案,这次冲在前面的是薛家最有出息的儿郎薛蝌。薛姨妈和宝钗镇守后方,提供资金,与知县联手,把故意伤人的铁案,翻成了误伤。
读续书,最大的感受是,续作者很想写一些与原著相似的情节,但又不愿意抄作业,想写出新意来,功力又不够,于是写出了一些四不像的情节。
比如第八十三回,王大夫给黛玉诊病,突然学起张友士来。
张友士是偶然进京,被冯紫英推荐到宁府给可卿瞧病的,不问病由先切脉也许是他一贯的风格。但这王大夫长期出入贾府,续作者还特意安排贾琏说“这位老爷是常来的”。
既然是常来的,就该了解黛玉的病,紫鹃等人也了解他看病的风格,怎么突然就学起张友士来了呢?
所以,同样是先诊脉不问病症,张友士表现出来是医术高明,而这个王大夫则是故弄玄虚。
再看知县断案,表面看和当初贾雨村差不多,先是刚正不阿,然后想办法糊弄原告,把案子翻过来。
但是,贾雨村的方法看起来无懈可击:他充分利用了百姓相信“扶鸾请仙”的思想,“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让乩仙说“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没人怀疑其中有诈。
然而,到了第八十六回的知县断案,所有证人集体翻供就令人生疑,更离谱的是,把被害人的死因,说成”一时失手,酒碗误碰在他的脑袋上“。
哄鬼呢!
这种一眼假的做法,是当大家都傻吗?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初贾雨村作弊,是因为想攀附贾王两家甚至是四大家族。现在呢,四大家族的风头比之前更甚,王子腾还在台上,元春封了妃,贾政也升了官,小小一个知县就敢伸手敲诈薛家了。难不成薛家被开除出四大家族之列并与贾王两家划清界线了吗?
可是,贾家才向薛家求了亲啊!
说好的”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呢?怎么只剩下薛家一叶孤舟独自冲浪了?
金玉联姻还是熙凤提起的呢,她当初联合官府惩治尤二姐的手段和魄力都哪去了?铁槛寺弄权时,一封信就解决了,怎么现在不见动静了呢?那么多钱花在知县身上,让凤姐过过手不好么?
各种逻辑不通自相矛盾,不能深究,深究起来只觉可笑。
更好笑的是黛玉在宝玉面前卖弄琴艺,不,严格地说,是续作者借黛玉来卖弄自己的琴艺。
黛玉突然抚琴并不奇怪,也许前八十回的作者只是没写而已。
奇怪的是,宝玉居然看不懂琴谱。
我们知道,贾府四春以琴棋书画见长,元春善琴,迎春爱棋,探春会书,惜春则长于画。所以,她们的贴身丫头分别叫抱琴、司棋、待书、入画。
注意,曹公让四春分别擅长琴棋书画,并不代表她们仅限于学习这四门技艺。琴棋书画只是一个代指,代表她们精通各类高雅艺术。
也就是说,贾府在培养四春之时,并没有针对性地安排元春学琴、迎春学棋、探春学书、惜春学画,而是大家什么都学,只是最终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不一样,所以擅长的项目也就不一样。
因此,琴谱这种东西,应该是贾府的常用工具书,从小被元春教导过的宝玉,更是耳濡目染。加上他”杂学旁收“,与科举无关的东西他基本上都感兴趣,怎么可能看不懂琴谱呢?
由此可看出续作者的心思:他只是想借宝玉来引出黛玉谈琴理,再由黛玉谈琴理卖弄自己的学识。
这个情节,明显是模仿香菱学诗。
黛玉讲诗理,是黛玉的高光时刻之一,也体现了曹公在诗作上的造诣。不过,曹公的情节安排恰到好处,毫无刻意之处,完全是为人物服务。
续作者缺乏功力,只想卖弄,只好委屈宝玉,化身为无知的小学生,却不知无形中抹杀了元春对宝玉的影响,也弱化了宝玉的才智。
很想问续作者一句:你是想弄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