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千里,却写顶峰秋日诗词,偏言秋日豪情—《秋词》两首深析

呵呵呵文化 2024-10-01 14:04:33

本文约2000字。

要说唐朝诗人谁最有风骨,有人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有人说是“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太白,有人说是“忠犯人主之怒”的韩愈,但是不管怎么排,刘禹锡一定是最有风骨的人之一。

与刘禹锡同名的白居易就称赞他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得罪唐宪宗,加上为人刚直得罪当朝权贵无数,所以,刘禹锡的一生基本就是颠沛流离的一生。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从来没有丝毫的示弱和回避。

我们知道刘禹锡“前度刘郎”的典故,刘禹锡两首桃花诗,纵穿前后十四年,让自己两次被贬谪。

我们知道刘禹锡被一次次强迫搬家,最后只有斗室,却仍作“何陋之有”的《陋室铭》。

今天,我们来深析刘禹锡的《秋词二首》。

一、创作背景:大起大落,被贬千里之外十年

刘禹锡自称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自幼聪慧,青年成名,二十一岁就中进士。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一起加入王叔文集团,开始改革弊治,史称“永贞革新”,并很快成为改革集团的核心人物。

仅仅180天之后,同年八月,唐宪宗即位,王叔文等改革集团都被予以沉重打击,核心人物都被纷纷贬谪或赐死,史称“二王八司马”。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司马,马上又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

在朗州期间,刘禹锡政途受到严重打击,虽然感觉前途渺茫,但他生性开朗,还是一如既往的豪情和奋发。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图1 刘禹锡

二、寒秋本是强者的土壤

1、寒秋更适合强者腾飞。

宋玉的《九辩》中第一句就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从此,“悲秋”便成了千古文人最多的一个话题之一。

或感慨天地之萧瑟,或感慨自身之怀才不遇,或感慨戍关征人,或感慨万物凋零。

但是,总有人临危而不惧,临悲而不伤,越是逆旅和苦难,越是豪情壮志,高唱入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大笔一挥,全面断然的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

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一遇到秋天,人们就感慨秋天的天地萧瑟。“自古”和“逢”两个词非常坚定的指出“悲秋”的时代久远和固有观念。

“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上一句大笔否定一落,马上就是接着一句“我言”,来直抒胸臆。态度鲜明的表达出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字句里透漏出一丝丝一种不幸的色彩,但是,诗人辽阔的格局和非凡的志向却包罗万象,化不幸为斗志。

自古以来,大家都纷纷赞许春天,认为那是万物萌发,生机勃勃的时候。诗人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有两重意思。

第一重是诗人看到的秋日景象。秋日里万千的景象,诗人只抓住“一鹤凌云”,这一特别的景象的白描。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中一鹤凌云而上。

这只鹤好像是孤独的,它更是不凡的。它呈现出来的气势,却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紧接上句的“排云一鹤”直抒诗人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激发了诗人心中的诗情,正是看到了这一壮美景象,诗人的诗句也才能有非凡的意境,不同凡响。

这两句把诗人乐观豪情的状态体现的淋漓尽致,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第二重是诗人以“鹤”自比,承载了诗人的壮志和梦想。

也许诗人并没有看到“鹤”,只是诗人的想象,只是诗人的自比。

在被贬谪的十年中,那一段就是诗人人生的寒秋。但是,在这样的寒秋中,诗人更能看清一切,而他自己也终将像白鹤那样,高飞云霄,展翅与碧霄之上。

这就是诗人非同凡响的秋日之歌,是诗人气势雄浑的博大胸襟。

图2 晴空一鹤排云上

2、寒秋更适合强者蛰伏、陶冶

《秋词二首》主题一致,但各有侧重。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是秋天典型的风景。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数树深红出浅黄”其实也有两重意境。

首先,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秋景。这两句的色彩对比其实明显。明净的山水中,万千浅黄的丛林中,却有几棵深红的树掩映其中。

第二,诗人以深红的“数树”自比。在那个朝堂中,一片昏暗,都是一个派系。只有寥寥的数人与众不同,敢于坚持真理。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是诗人以问作答。“春色”是绚丽,是温软,让人不知不觉丧失斗志,让人沉迷于繁华和浓艳,让人轻浮若狂。

而秋日则不同。登高望去,天高气爽的秋日只会让人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两首诗巧妙自比,充满自信。在人生低谷,还看不到光明的时刻,诗人化身排云的一鹤,化身浅黄丛中的红树,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诗人包罗万象的格局和乐观的豪情。

图3 数树深红出浅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