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一夜风流改变了大汉

咩咩爱历史 2024-04-01 09:09:06

01

高祖八年 (前199年),韩王信要造反,刘邦亲自带人去把他捶了个鼻青脸肿。

回来的时候经过赵国,打算在这里休息一下。

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看到老丈人累的跟狗一样,给老丈人准备了一个姓赵的美女,让他放松一下。

刘邦这个老色皮也没客气,然后提起裤子就走了。

谁也没想到的是,赵姑娘是个易孕体质,居然怀了。

这一下张敖就有点忐忑了,丈母娘吕雉是个啥脾气,自己最清楚了,她要是知道了,自己能有好果子吃?

可再怎么说,赵姑娘怀的是龙种啊,张敖也不敢让她做人流。

还是先生下来养着吧,等找个合适机会再送到宫里去,生米做成熟饭估计丈母娘也没招儿。

想法挺好,但张敖没等到那一天。

因为刘邦这个老丈人,老是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还骂他。

张敖倒是忍了,可他手下的一帮兄弟不乐意了:凭什么啊?管你吃管你住,又是让你桑拿又是让你洗脚的,你老小子这样欺负人?

居然想要弄死刘邦扶张敖上位。

这不是开玩笑嘛?霸王项羽都被他玩死了,指望你们一群小卡拉米想成事?

计划轻易就破产了,张敖一家,以谋反罪被押送长安,包括那个赵姑娘。

这时候,小赵姑娘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出生,于是派人给刘邦捎信:我给你生了个儿子。

不知道是这个口信没有送到还是刘邦不信,反正赵姑娘希望通过儿子保命的希望破灭了。

赵姑娘很绝望:陪人睡了一觉把命也搭上了?

赵姑娘有个弟弟眼看姐姐要人头落地,就找到了吕雉面前的大红人审食其,想通融一下保姐姐。

你这不是闹嘛,吕雉能同意?

绝望之下,赵姑娘自杀了。

这一来,事情就闹大了。

刘邦这才知道自己一夜风流居然还留下来一个儿子,于是就把这个孩子抱到皇宫里交给吕雉来抚养。

这个孩子就是刘长。

02

过了两年,淮南王英布造反,结果毫无疑问,被刘邦给弄死了。

得了,就把淮南王的位置给刘长吧,算是对他的补偿。

不过刘长这时候才两三岁,去封地是不可能的,于是继续留在宫里。

再后来,刘邦死了,文帝刘恒继位。

刘恒算起来是刘长的四哥,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小兄弟也很照顾。

于是,刘长开始有点膨胀了:皇帝是我四哥,你们能把我咋滴?

刘长惹出了大麻烦——把审食其杀了。

理由是:当年你能救我妈为啥不救?

说实话,这有点冤枉审食其了。

审食其是吕雉的心腹不假,可是能救你妈的不是他,是吕雉。

吕雉不愿你妈活着,他审食其不也得干瞪眼吗?

不过,刘恒这一次还是没有为难他,只是让他注意点。

得,刘长彻底的放飞了:我杀人了我四哥都不管我,那我还有啥不能做的?

【以此归国益恣,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数上书不逊顺。】

好嘛,你这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

你这明显的是要搞“淮独”啊!

刘长小时候应该是没有好好读过书的,但凡经过九年义务教育,不会不知道他四哥是个什么人。

虽然你们是兄弟,但你要搞清楚,那不是亲的。

来当皇帝之前,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明不白的死了,你心里不应该警惕一下?

要说,刘恒对这个兄弟也是真够味, 参与谋反的其他人都被处死了,只有刘长被判了个流放。

刘长在流放的途中自杀了。

03

公元前164年,文帝终究感觉不忍,把刘长的儿子刘安封为了淮南王。

没想到,这也是个不安分的主。

【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

时刻有一颗要为他爹报仇的心在躁动,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机会。

特别是文帝死后,刘安更加狂躁,开始作死节奏。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打算造反,开始搞大串联,刘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刘安的国相说:这事儿交给我来办,你歇着吧。

谁知道这小子在拿到兵权之后马上翻脸了,根本就没和刘濞他们合作,而是固守在淮南,等着朝廷的大兵一到,马上就投降了。

刘安啊刘安,就你这智商跟你爹差不,还学人家造反?

你们的国相都是朝廷派下来的,说是辅佐你们,其实是为了监视你们。

你怎么敢把兵权都交出去?

不过因为这一次的计划没有成功,刘安也算因祸得福保全了自己的一切。

说白了也是景帝刘启没打算为难自己的这位堂哥,要不然就凭他做的事,有几个脑袋够砍得?

然而刘安没有因此而收敛,反而是在听到一个人的胡言乱语之后更加蠢蠢欲动。

这个人是田蚡。

04

这时候的皇帝是武帝刘彻,刘彻这时候还没遇到卫子夫,也没儿子。

田蚡作为刘安的好朋友就跟他说:你猜万一皇帝要是没了,会不会是你来继续干?

但凡脑子有弦的,大概都会把田蚡臭骂一顿:你特么是坑我的吧?

可是刘安听了之后却美滋滋,感觉自己真要当皇上了一样。

【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为了计划能顺利实施,刘安甚至扔出了自己手里的王炸:女儿刘陵。

用意很明显,到长安结交一切用得上的势力,刺探消息,给自己谋反积蓄力量。

没有人知道刘陵是被老爹逼着去到长安做了交际花,还是心甘情愿的,但是很显然,刘陵在长安是风生水起的。

电视剧《汉武大帝》说刘陵和丞相田蚡,内侍严助、岸头侯张次公、游侠郭解都睡过觉,甚至武帝刘彻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谓是从朝堂睡到了江湖。

不过正史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只有简单的一句: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长安,约结上左右。】

不过就这么一句隐含的信息量也够大的,最起码我们知道刘安为了自己的目的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只可惜,他面对的是天纵英武的刘彻。

05

刘安自认为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得意之余甚至很狂妄的说:

【吾高祖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後,吾宁能北面臣事竖子乎!”】

——当今的皇上对我还行,我就勉强忍了,但要是有一天再来一个小毛孩子让我给他磕头,我可忍不了哈。

这简直就是把“我早晚有一天造反”写在脸上了!

不过让刘安怎么都没想到的是揭露他阴谋的居然是他的孙子,刘建。

刘安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刘不害,因为是庶出,没能做太子。

刘安也非常不喜欢这个儿子。

一句话,在淮南国,刘不害跟弟弟刘迁的待遇,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就让刘不害的儿子刘建不高兴了:凭什么啊?这不是欺负人吗?既然不让我们爷俩好过,干脆大家都别想好过。

于是就把爷爷要造反的事儿捅到长安去了。

刘安知道后:这是逼我提前动手啊,要不然就玩儿完了。

但可笑的是,要动手的时候,刘安一合计又觉得胜算太低,又放弃了,然后打算自杀。

与此同时,以前被他裹挟着一起参加造反的,也向朝廷自首了。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以【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逮捕刘安。

刘安跟他爹一样,自杀了。

06

那我们想一个问题:刘安究竟是为了什么非要造反?难道真的是要为了他爹报仇?

说实话,刘安不是一个傻瓜,他爹那么猛都没成功,他又怎么可能成功?

他爹刘长在被捕后曾经流着眼泪说:

【吾以骄不闻吾过至此】

但是刘安可不是一个骄横的人。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

这样的人会去造反?

如果不是要为他爹报仇,难道真的是因为田蚡跟他说:

【方今上无太子……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

这样的疯言疯语,刘安会信?

所以有没有可能刘安根本没想着要造反?

这其中有什么猫腻?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向朝廷告发的是刘安的孙子刘建?

要知道:

【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治吏。】

换句话说,从那时候开始,各个诸侯国的官员都是朝廷派过来的,什么意思都懂得。

这些官员居然没有一个看出刘安要谋反的蛛丝马迹,反倒是最不喜欢的那个儿子的儿子感觉到了不对劲儿?

难道朝廷派这些人都是来吃干饭的?

在朝廷准备对刘安动手的时候计划是这样的:

【遣廷尉监因拜淮南中尉,逮捕太子。】

很明显这个淮南中尉也是朝廷潜伏在刘安身边的卧底,可连他都没有发现刘安要造反?

07

再来看《史记》里,朝廷打算处理这件事的时候的一段描述:

【是时故辟阳侯孙审卿善丞相公孙弘,怨淮南厉王杀其大父,乃深购淮南事 於弘。弘乃疑淮南奏畔逆计谋,深穷治其狱。】

审卿是被刘长打死的审食其的孙子,他和公孙弘是铁哥们,在这时候极力在公孙弘面前说刘安的坏话,而公孙弘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怀疑刘安的。

一句话,在这之前,根本没人得到一点点刘安要谋反的消息。

司马迁特意提审办这件案子的人是审卿和他的好朋友公孙弘,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跟刘家有血海深仇的人办出来的案件它能是让人信服的吗?

说真的,刘安一个读书人会为了田蚡那样一句话就异想天开的要去造反,反正我是不信的。

刘彻上位的时候才十几岁,没有孩子很正常,你怎么敢确定人家这辈子就生不出儿子了?

就算人家没儿子,能把皇位传给你一个叔叔辈儿的刘安?

那么,到底是谁一定要咬定了刘安就是造反派呢?

08

除了权利最高的那个人,谁还有这个胆子?

人家咋说也是姓刘,也是诸侯王,谁闲着没事儿敢跟他过不去?

刘彻又究竟为了啥,非得置这个叔叔于死地?

简单——

刘彻推崇儒家学说,而刘安偏偏搞道家那一套。

刘安主持编了一本《淮南子》,序里写的就是: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韬虚守静,出入经道。】

这跟刘彻的思想完全是背离的。

刘安为了编这套书,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好嘛,你这是要搞个邪教跟我对着干吗?这种思想必须要打压。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连根拔起。

管你刘安是不是姓刘,是不是我叔叔,必须弄死。

至于你是不是冤枉的,谁管你那个。

老王:

冤枉你的人,比你还知道你有多冤枉。

只可惜了刘安的那个女儿。

2 阅读:370
评论列表
  • 2024-04-10 14:35

    都是二货,做个清闲王爷不好?琴棋书画、香车美女、泛舟湖上岂不美哉?当皇帝的,外交内政724上班,各种权谋手段机关算尽累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