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圆满完成!在世界深海探测上居什么地位?

生态环境捍卫者 2024-05-31 06:15:52

2024年5月28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抵达青岛母港,标志着我国首个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中国大洋83航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

大西洋中脊是地质构造过程、生命过程、水动力过程剧烈作用的区域,孕育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丰富资源。同时,大西洋中脊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深刻塑造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可以进一步了解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未来的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了解该区域的生物种类、分布和生态关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我国大洋83航次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总体组织与指导,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组织实施。联合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9家科研高校和技术保障单位共同完成。

此次科考自2023年12月17日由青岛起航,历时164天。总航程约5.7万公里,先后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开展调查作业。

在这164天内,一共开展载人深潜作业46次,累计带领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70余人次进入深海开展科考。成功搜索、定位和证实多处活动热液区,圆满了南、北大西洋15个热液区下潜。

此次深潜任务突破了哪些难题?

此次深潜任务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航程与复杂海域的挑战:历时164天,总航程约5.7万公里,这是一项严峻的挑战。长时间的航行和长距离的航程,对科考船和潜水器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航次先后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开展调查作业,这些海域的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对潜水器的操作和控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高频次深潜作业的突破:成功开展蛟龙号载人深潜作业46次,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的新纪录,这显示了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技术积累。其中,实现了3次“九天九潜”的壮举,即连续九天每天进行一次深潜作业。这种高频次的深潜作业不仅考验了潜水器的可靠性,也对科考人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深海热液区的精准探索:成功搜索、定位和证实多处活动热液区,圆满了南、北大西洋15个热液区下潜。这一成果得益于潜水器在深海导航、定位和采样方面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在热液喷口区域获取了温度、甲烷和氢气等第一手环境数据,以及盲虾、贻贝和蠕虫等宝贵的深海热液生物样品,这些数据和样品对深入了解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4、深海地质样品的采集:采集到硫化物、玄武岩和沉积物等深海地质样品,这些样品对研究大洋地壳的构造、演化和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世界深海探测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

我国首次圆满完成在大西洋的载人深潜科考任务,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特别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展示了其精准作业能力,成功完成了多次“九天九潜”的高频次下潜任务,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深海探测技术的先进性。

通过此次科考任务,我国在大西洋中脊热液生物多样性特征及连通性规律方面取得了大量科学调查成果,展示了我国在深海科学研究方面的实力。

此外,在执行任务期间,我国还开展了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如与佛得角共同举办的中国-佛得角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放日暨海洋合作交流活动。这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合作精神。

虽然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一些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如美国的“阿尔文”号等老牌载人潜水器,或俄罗斯等国的深海探测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然而,考虑到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的起步较晚,且近年来发展迅猛,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将有望取得更多突破,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