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作者:鹰眼数据观察室
丨本文共计2954字,预计阅读6分钟。
一些企业在上市之际便怀揣着套现的心思,当初所承诺的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回馈投资者,到头来不过是一句空话。
有着金融科技服务公司领导者称号的银之杰,这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2021年-2023年这三年期间连续续亏损5.22亿元,股价受到业绩影响不断在底部徘徊,约有4.76万股民被套其中。
然而,上市公司赚不赚钱,并不耽误实控人和大股东们减持套现,以前的时候想方设法在二级市场减持,如今有了减持新规的紧箍咒,却依然还是抵挡不住这些坚决撤离的决心,宁愿折价绕道走也要离开。
减持新规成为了摆设,实控人套现只要愿意,就没有能不能这一个说法,只要协议转让这一个安全通道一直存在,管你上市公司业绩经营的怎么样,实控人和大股东们都不会亏待了自己。
像上市公司银之杰便是——公司巨额亏损之际,实控人和大股东们再次开始“协议转让”减持的收割机,吃的饱饱的。
9月17日晚间,上市公司银之杰发布公告,三个实际控制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再次抛出了新的减持计划,联合协议转让7%的股权给受让方“卓海杭”,本次交易预计套现3.48亿元。
公告的内容也值得让人详细剖析一下:
第一,转让的价格为7.05元/股,相较于此前收盘价的80%。
为什么有这样优惠的价格也很简单,接盘方将会在限售期6个月以后,方可在二级市场减持,这是一个给的安全边际。
第二,受让方卓海杭承诺在股权登记过户后6个月内不减持本次协议转让股份。
这纯属忽悠外行不懂的人,本身协议转让后,按照规定必须有6个月的限售期。
第三,接盘方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资金来源为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银之杰已经亏损长达三年之际,并且2024年半年报再次亏损5002万元,似乎一切都没有迹象证明,公司目前并未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
卓海杭为广州开盘啦网络科技创始人,旗下有一款股票数据软件有一定的客户群体,市场传闻有借壳预期,银之杰股价连续收两个涨停板。
一直以来,银之杰虽然业绩经营的很一般,但这家公司对于概念是相当的敏感,稍微市场有一些风吹草动,股价会迅速反应上蹿下跳,这是市场里面极为少见的企业。
股价在这般连续上涨当中,实控人和接盘方都赚麻了,这显然是双方都愿意见到的事情。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早在此前三个实际控制人已经套现8.3亿元,加上本次的3.48亿元;二股东又套现了4.5亿元,这四个人一共在银之杰身上获得超过16亿元的减持报酬。
银之杰成立于1998年10月28日,起初的时候主要以经营软件开发为主,服务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与支付结算、风险防控、业务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自助服务等软硬件相关服务。
虽然银之杰还积极开拓绿色金融数字化、碳中和数字化、数字人民币等创新业务,但对于公司盈利情况,也没有太大的改善。
这个行业技术门槛要说有多高吧,有还是有的,但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有许多,主要获取业务的来源或许核心竞争力还来自于棋盘外。
经过银之杰三个实际控制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的努力,公司终于成功在2010年5月登陆深交所。
然而,这家号称1998年便成立的金融服务企业,到2010年IPO上市时,营业收入也仅仅只有9214万元,净利润3397万元。
成功上市以后,银之杰的也没有太大的增长,到了三年以后的2013年,营业收入也才只有1.1亿,比IPO时只多了不到18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之杰除了上市当年的业绩反而是那几年最高的,后续几年的净利润持续下滑,找不到任何的利润增长,2011年-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2083万元、1803万元、1444万元。
业绩衰败,资本市场也会给你答案,银之杰在这个期间股价持续低迷,因为当时还在三年限售期内,大股东们即使很着急,按照规定也没有办法减持,到处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从2014年开始,银之杰走上了频繁并购多元化发展的大年,替自己打造成为了三驾马车,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业务布局。
银之杰斥资3亿元收购亿美软通100%股权,通过收购这家短信服务的代理商,让公司进入了实现了移动互联网数据服务领域的布局。
此后,又拿下了科安创新(如今的“安科优选”),布局跨界电子商务服务。
虽然收购的这两家企业,并未太大改善银之杰的盈利状况,通过这两笔收购,让银之杰的股价正式腾飞突破100元大关,正式打开了实控人与大股东的减持收割机的大门。
根据银之杰2021 年年报,亿美软通率先 “暴雷”,商誉大额计提达 1.32 亿元,自此开启了银之杰连续几年业绩大额亏损的局面。
正常经营的未上市企业与已上市企业的盈利点存在差异 , 对于前者,老板和股东若要赚钱,唯有一条路径,即待公司盈利后进行分红。
然而,企业成功上市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相较于耐心等待分红,实控人和大股东们还能够通过减持套现获取利益。此时,企业是否盈利,与他们的关系似乎不再那么紧密。
2016 年,趁着银之杰股价被炒高的时机,三位实控人以及二股东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一次力度极大的套现,用后视镜来看这是银之杰历史股价较高点附近。
银之杰的三位实际控制人,张学军套现了3.3亿、陈向军套现了1.5亿、李军套现了1.3亿,第二大股东何晔也携手套现了2.6亿元。
很明显,相对于缓慢的分红而言,大股东和实控人们很喜爱减持套现来的暴富,先让自己财富自由这种方式来的快一些。
原本以为此次减持所获的金额足以让创始人们实现财务自由,进而能够投入更多的心思去经营企业,以实现大家共赢的局面。然而,谁能料到,这次减持套现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时间来到了银之杰2021年,从一季度开始就阻挡不了业绩的颓势开始暴亏,全年亏损2.83亿元,上述几位大股东再次开启自己的减持收割机开始套现。
自 2021 年 3 月份起,几位创始人开启了轮番套现之路,他们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大宗交易等方式进行套现,一笔笔缓慢卖出。此时的股价相较于此前已然下跌,但依旧无法阻挡几位股东套现离场的决心。
借助游戏规则还未改变,陈向军套现了1.05亿、李军套现了1.38亿,第二大股东何晔再次套现了1.9亿元。
受市场政策的变化,2023年8月减持新规的出现,银之杰已经连续多年未曾分红,属于无法在二级市场减持的类型。
这才有了开头的,银之杰三个实际控制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再次抛出减持3.48亿元的计划,通过协议转让的“安全通道”再次开启了减持收割机。
虽然银之杰有着自己的三驾业务马车,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但多年以来经营的情况却并不太好。
翻开银之杰上市14年以来的历史数据,累计还亏损了2.1亿元,相较于银之杰融资的10亿元,还不知道哪一年才能赚回来。
多年以来的分红也只有不到1.3亿元,创始人们分的并不多,这也不奇怪对方忍不住想法设法在市场进行套现了,轻轻松松就是16亿元。
当然,这些都是股市里面的游戏规则所制定的,减持起来合理合法,协议转让的安全通道的存在也不是第一天。
而对于股民们来说,倘若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是一味地沉浸在那些被描绘出的美好故事当中,那也只能说是愿者上钩了。
公司历史:五颗星 商业模式:三颗星 诚信经营:三颗星 推荐程度:三颗星
“深度挖掘多家企业的最新动态,为你呈上新鲜热辣的瓜,文章皆全平台发布,万粉创作者认证,如遇抄袭违者必究,更多上市公司资料分析,其整理源头为专属区域,为你预先察觉那些未曾被发觉的陷阱,需要这家企业资料的窗口。”
资料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银之杰三名实控人5年套现5亿,近日拟再转让7%股权,引发市场卖壳套现传言
钛媒体APP:银之杰:实控人重启减持“收割机”
应该立法退市公司按上市价格赔偿股民,没钱赔按诈骗罪扰乱市场罪判刑
诈骗
今天又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