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天再次失利:太空一号首飞变烟花,梦想暂时告别蓝天

科学狂人一号 2024-12-18 22:36:00

日本当地时间18日上午11点,北京时间18日上午10点,民间航天企业太空一号12月18日发射的一枚固体燃料火箭发射失败,按这家航天企业的计划,火箭应当在发射后50分钟后,在距离地面500公里的高度与小型卫星分离,将太空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家公司的发射计划又一次失败了,而这家公司早在今年3月份就已经发射了一次火箭,这枚“凯洛斯”火箭因点火步骤问题导致火箭启动自毁程序,而且这家公司承诺火箭相关问题已经解决,但还是又一次失败了。

如下图所示,日本太空一号发射的一枚小型固体燃料国建在升空后不久,就出现了问题,这枚火箭上升时呈现螺旋式上升,如同表演烟花秀,对此,有许多中国网友表示,日本若在夜晚发射,将更具观赏性。

还有一些网友表示:以为日本航天技术很牛,没想到这么烂,火箭还没升到太空就出现了问题,第三十秒开始就像个大烟花在空中不断转圈,最后坠毁。

对太空一号发射失败的事件,太空一号公司表示将会调查发射失败的原因并将它公布于众,但或许也是不了了之。

日本航天的兴起之路

日本在2020年底,日本本国的“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进入老人52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龙宫,并带回了小行星上的土壤,自此,日本航天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那么,作为经济第三的强国,日本经济固然很强,那么日本航天能力也这么强吗?

1955年,东京大学在东京国分寺进行的铅笔火箭发射试验,标注着日本航天事业的正式发展,此后,日本又发射了一系列火箭,并在1970年将日本首颗人造卫星送入既定轨道,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日本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

日本不仅自行研发火箭,还从美国获取了火箭技术,美国不仅全程参与研发日本的运载火箭,就连日本火箭上的所有的硬件都是美国提供的。

实力不容小觑的日本航天

在火箭技术和小行星探测技术上,日本遥遥领先于亚洲各国,它是亚洲各国航天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火箭技术上,1977年,日本成为第一个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1984年,日本开始研制全新的H-II系列火箭,它的改性火箭H-II火箭起飞重量也达到了551吨,直至2016年,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日本火箭从此被超越,中国火箭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二,日本的小行星探测技术也处于领先水平。例如,在2010年,“隼鸟”号返回地球,随之一起返回地球的还有携带着1500个小行星上的物质,2020年底,“隼鸟-2号”又成功带回了龙宫上的少量土壤。

其三,日本对金星的探测也是位于世界前列,2010年日本成功发射的亚洲第一个金星探测器“拂晓”号,它于2015年进入金星轨道,拂晓号也成功了目前唯一一颗在轨的金星探测器。

日本航天是可以排到地球前五的,曾几何时,也被吹成“亚洲第一,某东方大国给提鞋都不配”。日本的氢氧机确实是世界一流,小行星采矿也可圈可点,主力火箭有今年发射成功的H3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6.5吨,是一款综合性能跻身世界前列的火箭了。

日本航天发展的不足

首先,国家体量太小,每年发射的火箭只有个位数,其次,日本的航天员数量,航天从业人数也与排名靠前的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日本从事航天事业的人少之又少,日本大学生毕业后从事航天事业的也只有10%-20%,因为人才的缺乏,日本的航天事业无法正常开展,因此走下坡路。日本现在走的是小二专的道路,只在关键技术上有突破,而在整体火箭制造和发射上仍然不足,话句话说,已经被东方大国赶超了。

第二,日本政府的发射计划逐年减少,近些年,日本火箭发射次数更是维持在了4次左右,由日本政府主导的航天产业也逐渐走下坡路,由于日本政府缺乏航天计划,日本航天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难以调动,日本航天事业的发展被限制了,导致日本落后于其他大国。

第三,日本政府政策一直是深耕于高精尖技术,而不专注于市场应用,因此,在商用卫星上缺乏竞争力,无法获得商用卫星的订单,导致卫星整体制造技术的滞后。

第四,日本航天技术创新度不够,前期过度依赖美国,导致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关键航天技术止步不前。

今天的日本,依然具有一流的金星探测和小行星探测技术,但独立的航天航空体系没有形成,还是依赖美国等国家,日本政府对航天技术的投入也远低于美国、俄国、中国。

想当年,日本科技也曾风光无限,在不少领域都名列前茅。可如今这运载火箭发射屡屡受挫,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在航天领域已经落后太多了。这火箭发射可不是小事,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航天体系的实力。

从火箭的设计、制造,到发射流程的把控,再到人员的专业素养,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日本这次老技术都玩不转,真该好好反思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别让曾经的辉煌只停留在过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