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织成梦”——广东海洋大学生助力非遗传承

每日精选热文 2024-06-06 20:58:50

随着中国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计划的推动,特色乡村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蒲草编制产品,因其传统独特的编织工艺,契合绿色发展理念,兼具实用性等特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产品的进步,蒲织产品因价格低、耗时长、工艺流程和编织技法繁杂而日渐式微,这一传承千年的手艺难以为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雷州蒲织发展的鼎盛时期。如草席、草袋、提篮、草帽、草扇等雷州蒲织品年产量达到近2000万件,以蒲织为工作的人数达10万人。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受“打工潮”的影响,加上传统蒲织收益低微,导致从业的人员锐减,当地蒲织产业一度陷入低谷。再后来,化工产品的对蒲草编织品的冲击,让蒲草产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图 1 蒲织工艺品

蒲草编制品虽然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但是对其宣传力度较小,在外知名度不高,很少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强的品牌来推动其在互联网上的销售和推广,加之蒲草编织品通常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无法通过线上渠道完全展示其质感和细节,蒲草在线上销售的难度较大。同时,蒲草编织品的营销和推广相对滞后,缺乏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线上营销策略,难以吸引更多的线上消费者。蒲艺传承人对网络平台的不熟悉以及蒲艺产品的再创新性不强,经常出现蒲艺编制的产品太过单一,产品销量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在现代的蒲草产品智能化,信息化方面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来自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微云信息团队用实际行动,深入调研非遗蒲织文化,传承蒲织技艺,推动非遗蒲织的文化传播。

据了解,微云信息团队是在彭小红、匡珍春、叶晓霞老师的带领下,专注于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保护、环境保护等事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已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创立项和多项互联网+创赛类、技术类奖项,拥有较强的研究基础,该团队成员致力将信息技术结合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焕发出青春活力。

图 2 微云信息团队与蒲织传承人合照

近期,微云信息团队赴蒲草编织之乡--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沈塘镇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深挖蒲织文化,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雷州蒲织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扬中。团队成员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蒲艺传承人,与当地蒲艺传承人交流,共同探讨蒲草编织的发展和蒲草编织的传承。

沈塘镇的蒲草编织文化浓厚,在该镇,蒲草编织产品是村民们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到处都能看到绿油油的蒲草。蒲艺传承人和团队介绍蒲艺产品,并且当场展示蒲织编织。团队成员也积极学习,亲手体验了编织的过程。成员说:“编织的过程是相当的有趣的,能锻炼到自己的耐心,希望能够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时尚感的蒲草编织品”。

图 3 团队成员学习蒲织编织技巧

他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技艺相融合,尝试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数据分析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到蒲织技艺的教学、展示及产品设计环节,以技术赋能蒲艺传承,希望该方案能为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

图 4 团队成员调研蒲织技艺的工艺流程

具体举措上,微云信息团队研发了一款专门针对蒲织技艺的教学软件,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将复杂的编织手法进行可视化解析,并结合语音交互功能,让初学者可以更直观、便捷地掌握蒲织技巧。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蒲织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精准预测,指导新品研发,赋予传统工艺品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元素。

此外,团队还创建了一个虚拟现实体验平台,让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蒲织过程,增强公众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此举有效拓宽了蒲织技艺的传播渠道,使得更多年轻一代有机会接触并喜爱这项传统艺术。

雷州市政府对此项科技创新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他们认为,微云信息团队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蒲织技艺的传承方式进行创新性尝试,既有利于保护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力地推动了雷州乃至全国非遗文化走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交汇中,广东海洋大学微云信息团队的成员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智慧和创新,开辟了非遗技艺传承的新道路,让我们看到了雷州蒲织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