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推送转发了莽叔的一篇文章,讲亚洲其它经济体的老百姓是怎么理财的,推荐大家看看。说回我们自己,是中国居民部门存款(✅图1.)。
过去几年大家过得不易,挺累,各种担忧,然后我们存了很多的钱,定期存款相对2019年是翻倍的。很多人怀念2019年,后疫情时代是个新世界,但起码从数据上来看,我们比2019更有钱了,但不像彼时那般有信心了。这一轮刺激经济,政策潜台词仍然是鼓励居民部门加杠杆,好像在说:「你账户里那么多钱趴着干啥?存款利率都降了也赶不走!」2019~2021年讲的是房住不炒,去刚兑,存款搬家,天地同力,一些都利好公募,公募的底层是股市。公募基金进入爆发拐点,但这个行业又有它自己的规律——一种理念被快速复制,一个范式被趋之若鹜,一类风潮被广泛讨论,然后便会提前摸到效应均化的拐点,进而版本失效。事后看,营销费用堆出来的顶流经理和巨额研发砸出来的天才模型,本质上也没啥区别。先造神,再弑神。先爆发,再洗礼。而 A股作为基金业的底层资产,其顽疾也愈发清晰且被广泛讨论——2000 年以来,美股总市值涨了 2.3 倍,指数涨了 2.5 倍。日股总市值涨了 1 倍,指数涨了 0.5 倍,且刚创了新高。A 股总市值涨了 24 倍,指数涨了 2.4 倍。总结来说,这是供给层面的股本超发,且定价很高,贪婪融资。而真正把价格买起来的流动性,大部分时间都是流出的,只会在赚钱效应和金融行业营销费用的诱导下短暂涌入,然后接盘,受伤,离开(✅图2.)。
坦白讲,这个底层设计不改,A股难言长牛,将被一如既往的周期性主导。也有好处:基于过往经验的刻舟求剑范式很可能仍然有效。要么早信,要么别信,千万别一直信。以上问题,让存款搬家好似娜拉出走,搬家不可一劳永逸,而是孟母三迁,游牧民族,择水草而居。存款理财银行账户,离开楼市,进入波动永恒风险肥尾的金融市场,仍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很多大坑要躲避。从京沪永远涨,到公募核心资产,到量化真厉害,到你要相信全球多元资产配置...版本切换太快,叙事瓦解太频繁(✅图3.),而大家的命题确实恒定的——如何保卫好自己的收支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图4. 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