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本制铁公司是日本钢铁业的巨头,从高调宣布140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到突然退出与中国宝钢的合资企业,再到公开呼吁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新日铁的操作一波接一波。这家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钢铁巨头,为何会做出如此激进的转变?
新日本制铁公司作为世界第四大钢铁制造商和日本钢铁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全球钢铁行业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这个曾经的行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却日渐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其主要客户——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持续下降,难以抵抗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崛起。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新兴品牌在技术上迅速追赶,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方面也表现出色,逐渐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相比之下,日系汽车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新日铁的业务。作为日本汽车制造商的主要钢材供应商,新日铁的命运与日本汽车产业息息相关。随着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滑,新日铁的订单量也随之减少。面对这一困境,新日铁开始谋划新的发展战略。
去年,新日铁宣布计划以140多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这使新日铁一跃成为仅次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的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反映了新日铁对未来全球钢铁市场格局的判断。在新日铁看来,美国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特别是在拜登政府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背景下,美国钢铁需求有望迎来一波增长。通过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新日铁可以一举打开美国市场,并获得稳定的订单来源。
但好戏才刚刚开始。7月下旬,日本媒体爆出了一则震惊业界的消息:新日铁计划退出与中国宝钢的合资公司——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并打算出售全部股份,新日铁开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将重心转向美国。
在新日铁看来,中国钢铁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竞争的阶段,本土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外资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特别是在汽车板材领域,随着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的崛起,新日铁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在中国市场投入大量资源可能会得不偿失。
紧接着,8月初,他们宣布邀请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担任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案的顾问。众所周知,蓬佩奥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以强硬的对华政策闻名,这一选择可能向美国政府释放了明确的信号。
邀请蓬佩奥担任顾问,是新日铁的一步妙棋。蓬佩奥在美国政界有着广泛的人脉,还以其强硬的对华立场闻名。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新日铁又宣布对美国钢铁公司下属的两座高炉一体化钢铁厂追加13亿美元投资。这显然是为了安抚美国工会,打消他们对于外资收购可能导致失业的担忧。
新日铁可以说是慧眼独具,美国钢铁公司所在的密歇根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大选的关键摇摆州,当地工会的态度对于政治人物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承诺追加投资,新日铁可以赢得工会的支持,还可以向美国政府展示其为美国经济做出贡献的诚意。
但新日铁的"示好"行为并未就此停止,8月30日,新日铁执行副总裁森孝弘公开呼吁日本政府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森孝弘的这番言论,可以说是新日铁"示好"美国的最后一击。通过公开对中国钢铁产业表示不满,新日铁希望能够进一步获得美国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可能会损害新日铁的长远利益。
那么,新日铁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决策。但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的策略。新日铁此举可能是对公司经营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退出在华业务,将投资重点转移到美国,这是新日铁应对中国市场变化的一种策略。
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崛起,使得新日铁的主要客户——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大幅下降。面对这种局面,新日铁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和增长点。
通过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新日铁希望能够拓展美国市场,提升在全球钢铁行业的地位和话语权。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钢铁市场的潜力可能是巨大的。如果收购成功,新日铁将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商,这对于提升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可能是一个重大机遇。
不过美国政界对这一收购案持反对态度,无论是现任总统拜登,还是前总统特朗普,都表示反对这一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所在的密歇根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大选的关键摇摆州,当地工会担心收购会导致失业,这给收购案增加了更多的政治压力。
有这些困难摆在眼前,新日铁开始采取一系列"示好"行动,邀请蓬佩奥担任顾问就是其中之一。蓬佩奥在美国政府和国会有着广泛的人脉,新日铁希望借助他的影响力来消除收购案面临的政治阻力。同时,新日铁还向美国工会承诺保留当地岗位并追加投资,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并且新日铁开始采取一些"反华"言行,森孝弘公开呼吁日本政府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就是一个信号。这被解读为新日铁向美国政府示好,希望被视为"自己人",从而促进收购案获批。有观点认为,新日铁的行为是毫无底线的,建立在损害中国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更有人批评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可能会损害新日铁的长远利益。
事实上,新日铁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指责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虽然中国钢铁产能和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但消费量也接近全球的一半。新日铁这样做,未必利于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