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敬王朱寿鏳:天降亲王爵位,在位日短却可称贤,身后大宗绝嗣

钱越说史 2024-02-29 08:31:42

平邑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蒙山西南,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遗存众多,相传为太皞后裔的颛臾国立国于此,“孔门七十二贤”中的曾子、原宪、仲由、澹台灭明也都诞生于此。1984年,平邑县白马乡胡同村(今属平邑街道)一村民家中惊现一方圹志,名为《钦赐鲁敬王妃圹志》,随即由县博物馆收存。该圹志用料属青石质,长宽均71厘米,厚13厘米,正面四周饰凤鸟纹,主体部分阴刻楷书志文14行,共188字:

“钦赐鲁敬王妃圹志。妃程氏,东城兵马副指挥程良琏之女。生于隆庆六年二月十四日,万历十四年选配鲁恭王之子富平王寿鏳,册封为妃。万历十九年闰三月十八日以疾薨,享年二十岁,无出。讣闻,上赐祭,命有司营葬如制。仁圣、慈圣皇太后,中宫皇后及公主皆遣祭焉。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初一日,富平王寿鏳袭封为鲁王,妃程氏追封为鲁王妃。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初六日,合葬于兖州府费县地方奎山之原。呜呼!妃以贤淑作配宗藩,享有荣贵,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圹云。”

由志文可知,它的主人为明代鲁藩的鲁敬王妃程氏。鲁敬王夫妇本葬于费县奎山之原,其圹志为何会出现在胡同村?鲁敬王朱寿鏳又是何等样人物呢?

蒙山风光

诸兄皆夭亡,天降继承人头衔

朱寿鏳(音zhēng),为鲁恭王朱颐坦的庶六子,生年、生母不详。万历九年(1581年)四月,受封富平王。结合《钦赐鲁敬王妃圹志》记载,大致可以推断,他当生于隆庆五年(1570年)前后。

不知大家伙是否还有印象,此前的文章中提到过秦藩也有一个富平王,他便是秦藩第五代王秦康王朱志(土絜)最初获得的封号。朱志(土絜)为秦隐王朱尚炳的庶三子,因嫡出的老四秦僖王朱志堩(音gèng),和庶长的秦怀王朱志均先后英年早逝,且没有留下子嗣,二哥又未名早夭,秦王头衔化作馅饼Duang的一下砸到了他头上,富平王爵位就此例不袭封。

有人可能会好奇,既然富平王爵位例不袭封,为何还会封出去呢?这与明代对爵号的管理制度有关,因种种原因被除封的郡爵,会重新拿出来进行使用。比如齐王朱榑长子朱贤烶的乐安王封号,随着朱榑被废为庶人而被收回,后被转授给宁献王朱权之孙、宁惠王朱盘烒庶三子朱奠垒。再比如蜀藩的保宁王因晋封蜀王而除国,而后封号由周藩继承。更有甚者,荆藩的富顺王与蜀藩的富顺王,干脆长期并存。

所以将秦康王的初封郡爵授予朱寿鏳,实属正常操作。说来也巧,朱寿鏳这位富平王最终竟与秦康王如出一辙,明明有嫡出兄弟,又有多名兄长挡在前面,可最终亲王爵位却偏偏落到了他头上。

据史料记载,鲁庄王朱颐坦子嗣众多,至少有12个儿子,其中长子朱寿(金爵)为嫡出,故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被封为鲁世子。不幸的是,隆庆三年(1569年)正月鲁世子朱寿(金爵)去世,朝廷赐谥曰温肃,估计不及弱冠,也没能留下子嗣。

济宁市太白湖湿地

此后十余年间,史籍中没有关于鲁王子嗣的只言片语,直到万历八年(1580年)四月,才有朝廷传制册封:“鲁王颐坦庶第五子寿鑨(音lóng)为福安王”的记录。

“长幼有序”在宗法制社会中是一条重要规则,明代册封宗室基本是按长幼伦序来进行的,既然已经跳到庶五子,那么鲁恭王的二三四三子,不管是嫡是庶,皆以夭亡。

万历九年四月,轮到朱寿鏳这个老六上场了,跟他一起受封的还有老七朱寿鋐(音hóng):“封鲁王颐坦庶第六子寿鏳为富平王,庶第七子寿鋐为常德王”。

紧接着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又有两位鲁王庶子获封郡爵:“封鲁王颐坦庶第八子寿铖为宁德王,庶第九子寿镛为泰兴王”。

万历十四年(1586年),朱颐坦再次上疏为庶十一子朱寿錥(音yù)请封。你这空的时候多年没有请封奏疏,一旦请了就接踵而来,明神宗不禁被鲁王闹得有些疑神疑鬼,认为其中有冒封的嫌疑,于是命礼部详细审核。

礼部查阅资料发现,朱寿錥是鲁王第九子泰兴王朱寿镛的胞弟,既然朱寿镛的身份没问题,朱寿錥自然也不会存在问题,遂题请皇帝予以册封。可礼部提交的证据,明神宗兀自不信,坚持让山东方面再进行勘核。

“(二月)辛未,礼部题:‘查得鲁王第十一子寿錥系次妃张氏所出,第九子寿镛系寿錥同母,已于万历十一年遣官册封为泰兴王。今寿錥既经查明,别无违碍,例应一体准封。’上以该府庶封甚多,令抚按查明具奏。”(《明神宗实录》)

调查的结果与礼部无二,明神宗这才死心,正式册封朱寿錥为长泰王,顺便提一句,韩藩也有长泰王,始封君为为韩康王庶六子朱旭横,两者撞名不说,而且并存。

兖州兴隆大桥

你以为到此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实录对鲁恭王诸子的记载到此结束,可《明史·诸王列表》却有他庶十二子朱寿鉅(jù)的记录:“永福王寿鉅,恭庶十二子。万历十八年封,四十一年薨。无子,除。”

1966年“破四旧”时,位于今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皇林村的一座大墓被毁坏,出土文物几乎被销毁殆尽,好在圹志被保存了下来,现存于兖州博物馆。据圹志所载,此墓的主人为永福温僖王:

“王讳寿鉅,乃鲁恭王第八子,母次妃李氏,万历十八年五月十六日册为永福王,于万历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未时以疾薨,年三十三。”(《钦赐永福温僖王圹志》)

圹志称朱寿鉅为第八子,未将早夭的二、三、四、十四子记入排行。

据《明实录》记载,万历四年(1576年)二月,在鲁王朱颐坦的奏请下,朝廷册封其第三妾张氏为鲁王次妃,可见此时鲁王妃王氏已经去世,按照天顺四年制定的宗室婚配制度,朱颐坦不能续娶。所以挡在朱寿鏳前面的只有五哥福安王朱寿鑨。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七月,福安王朱寿鑨薨逝,同年十一月,朝廷下旨赐谥“宪惠”。至此,朱寿鏳这个老六成为鲁恭王事实上的长子,只要能熬过老爹,鲁王爵位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在位日短却可称贤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七月二十七日,鲁王朱颐坦薨逝,在位45年,享年约60岁,朝廷赐谥曰恭。

因鲁庄王在位后期年迈无为,继任鲁端王朱观(火定)又胡作非为,鲁藩自鲁靖王朱肇煇时代传承下来的贤良家风被抛弃,为恶者众。鲁恭王本身品行不下于鲁靖王,曾多次受到朝廷嘉奖,对宗室约束颇严,为的是挽救鲁藩名声,替父祖赎罪。奈何鲁藩宗室放纵已久,藐视藩王权威的悍宗层出不穷,逼得他在万历年间屡次上疏奏请辞去管理宗室之权。

在乃父的言传身教下,朱寿鏳也是一位贤王。明朝中后期藩禁严苛,宗室非请不得出城,送葬、祭扫先人都在其列,为此少有宗王奏请送葬,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朱寿鏳却不作二想的上疏奏请准许他扶灵送葬。没想到,明神宗竟大方的给予了恩准。

“癸卯……鲁王颐坦薨逝,辍朝三日,遣所司官照例致祭,行人掌丧礼,开圹与妃王氏合葬。准富平王寿鏳扶柩出城,葬毕即回。”(《明神宗实录》)

济宁南四湖生态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四月,朝廷对此时还是富平王的朱寿鏳进行旌表,以表彰他的孝行。可见他平日里多有孝行,为父送葬并非是在表演。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四月,以宣城伯卫国本为正使,简讨王图为副使,持节前往兖州册封富平王朱寿鏳为鲁王。据《钦赐鲁敬王妃圹志》所载,正式册封的时间为当年六月初一,已经去世的富平王妃同时被追封为鲁王妃。

鲁藩悍宗既然能逼得在位多年的鲁恭王主动要求辞去约束宗室的权责,自然不会惧怕朱寿鏳这个新鲜出炉的鲁王。

比如朱寿鏳的同辈族兄弟、安丘王府奉国中尉朱寿鋚(音tiáo)曾因借着夜色掩护,拥众闯入兖州府学殴打学官仆役,致人死亡,于万历八年(1580年)九月被废为庶人。却依然不知收敛,鲁恭王去世更是无法无天,竟听信宠妾的谗言弑杀母亲。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朱寿鏳将此事上达天听,明神宗指令山东方面进行勘核,再做处理。

“壬子……鲁王寿鏳奏:‘庶人寿鋚听妾弑母,法难轻贷。’都察院以闻,乞行山东抚按勘明具奏。从之。”(《明神宗实录》)

鲁藩在兖州立国260年,历十世十一王(不包括追封二王),除鲁荒王朱檀、鲁端王朱观(火定)等少数几代鲁王外,大都以贤著称,他们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在兖州府境内修桥补路,创办义学、书院,史籍及明清志书多有记载。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十月,朱寿鏳捐银一千五百余两用以修建当地的学宫。明神宗对他崇儒十分赞许,特赐敕予以褒奖,同时命山东方面置备相应礼仪进行旌表。

“壬辰,鲁王寿鏳捐银一千五百余两修建学宫。上嘉其崇儒,赐敕褒奖,命抚按备礼旌之。”(《明神宗实录》)

清代编撰的《滋阳县志》还提及朱寿鏳在位期间曾兴建义学,用以教化百姓:“王城南,旧有义学一所,鲁敬王立。”

兖州泗河大桥(南大桥)

兖州自古以“东鲁之大郡,水路之要冲”而闻名,有“七省通衢”之称。明代,兖州为往来南京与北京的孔道。发源于泰沂山系,流经兖州左近的泗水,是南来北往必经之地。然而它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四季水流变化极大,平日可通过船只摆渡,供来往人车过河。可一到夏秋时节雨季降临,山洪袭来洪水滔天,舟楫难渡,南北交通顿时中断。这种状态也无形中加大了建桥难度,历任兖州官员为此困扰不已。

直到万历年间,鲁王府出重资在府城东南的泗水上架起泗水桥,才让兖州南北交通化为通途。据当地传说,最早倡议修建泗水桥的便是朱寿鏳,只是他在位日短,最终由其弟鲁宪王朱寿鋐承其遗志,动用王府20年岁禄之资,历时五年建造完工。

阿越说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鲁王朱寿鏳薨逝,在位4年,终年30余岁,朝廷赐谥曰敬。鲁敬王在位日短,但以他所作所为足以道一句贤王。唯一可惜的是,他不仅英年早逝,还没留下子嗣,传承鲁藩传承七代之后,终于陷入大宗绝嗣,最终由其七弟常德王朱寿鋐晋封。

通过《钦赐鲁敬王妃圹志》可知,鲁敬王坟园位于“兖州府费县地方奎山之原”,这个地方现称平邑县丰阳镇午门村。鲁敬王墓就位于午门村的奎山南麓,当地俗称“王坟”,而奎山也因此被称为王山。

鲁敬王墓现存封土直径8米,高5米。按照明代亲王坟园建筑规格,用地当在50亩左右,四周修建城垣,内部建有享堂等祭祀性建筑及附属建筑,还会迁移王府校尉前来守陵。随着明亡清兴,明代亲王坟园再无人管理,于是渐渐湮灭。鲁敬王墓同样逃不过这一规律,自清朝起就屡遭破坏,先是墓室被盗,接着坟园被毁,最后因村庄扩建,仅存的一座三孔券型御河桥也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除。

位于鲁敬王墓附近的五龙湖风光

光绪版《费县志》录有鲁敬王妃圹志全文,表明至迟清光绪年间,鲁靖王墓以遭到大规模盗掘,以至于连不被盗墓贼看重的圹志都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其后又遗失百年,最终在平邑县城被发现。有趣的是光绪《费县志》版圹志少 3个字,分别为“钦赐”和“圣”。许是因朝代更替后,再记录明朝的“钦赐”和“圣”等字眼,有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之嫌,是以刻意回避。

相关文章

鲁恭王朱颐坦:千古奇闻,朝廷给予约束宗室的权柄,他却极度抗拒

鲁靖王朱肇煇:混账老爹留下的独苗,全靠自己努力再造鲁藩

秦康王朱志土絜(上):兄终弟及的最终赢家,削藩后依然被薅羊毛

周敬王朱在铤:万历朝开放藩禁大讨论,他坚决反对,事后应者寥寥

周宪王朱有燉:允文允武的词曲大家,有明一代反对殉葬的第一人

7 阅读: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