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之后,毛主席看了伤亡说:这样的仗,不能再打了

历史迷小贺说 2024-08-02 00:41:25
前言

在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为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在林彪师长和聂荣臻副师长的指挥下,利用他们在近战和山地战中的独特优势,在平型关对日军发动了一次精心策划的伏击。

这次伏击的对象是日本军队中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的一部分以及他们的辎重车队。

八路军战士们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这次胜利不仅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还成功打乱了他们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

平型关大捷,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我国抗战军民增添了极大的信心和士气。

在战斗中,八路军共歼灭了日军1000余人。然而,在战斗结束后,当毛主席看到伤亡报告时,表示:“这样的仗,不能再打了。”

这是为什么?

战斗背景

1937年,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

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提出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在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国民政府最终同意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序列。其中,陕北的中央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红一方面军成为八路军的第115师,红四方面军成为第129师,而红三方面军则成为第120师。

8月22日,作为抗日先遣队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的带领下,从陕西东渡黄河,奔赴山西前线。

此时,日军已经踏上了晋北的土地,他们嚣张跋扈,四处宣扬“皇军不可战胜”的论调,试图动摇部分军民的抗日决心。

尽管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占据优势,但八路军却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和坚定的抗战意志,在敌后战场展开了顽强的抵抗。他们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消耗和牵制日军的有生力量。

然而,日军并未因此放弃对山西的侵略计划。他们继续向山西发起猛烈的攻击,企图迅速占领整个华北地区。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山西及华北地区的军民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无数无辜百姓倒在了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三晋大地笼罩在一片血与火的阴霾之中。

为了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进一步威胁太原和整个山西的安全,阎锡山决定在此地组织一场防御战役,并请求八路军给予配合。

朱德总指挥在接到请求后,迅速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由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阵地,吸引日军主力;同时命令八路军第115师隐蔽集结于敌人前进道路的侧翼,伺机从敌侧后发起突然袭击。

至此,平型关战役一触即发。

战果颇丰

在1937年9月20日,为了确保平型关战役的顺利进行,林彪亲自乘车前往该地进行深入的战地考察。

为了确保战斗的成功,115师的领导层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并制定了详尽的战略计划。23日中午,林彪与聂荣臻召集了一一五师连以上的所有干部,召开了一场重要的战斗动员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林彪详细地向各团下达了具体的战斗任务,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随后,在当日的午夜时分,一一五师的主力部队冒着大雨开始了急行军。他们在次日拂晓前成功进入了乔沟一线南侧的山地,并在此处设下了伏击阵地。

乔沟位于内长城平型关的东侧,这条沟长达4公里,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峡谷中的道路狭窄,仅能容一辆汽车通过,两因此成为了115师首长精心选择的伏击点。

到了25日清晨,日军的数百辆汽车以及步兵准时进入我军的包围圈。

之后,早已埋伏在此的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同时开火,子弹和炮弹形成的火力网瞬间向日军“飞去”。

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毫无戒备的日军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八路军战士们趁机对陷入混乱的日军进行分割、包围,并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与此同时,腰站阻击战和老爷庙争夺战也同步打响。腰站负责阻击敌人的后续部队,确保115师主力能够在平型关地区歼灭日军第21旅团;而老爷庙位于乔沟的东北侧,是制高点,八路军战士们在此坚守,确保了整个伏击阵地的安全。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乔沟伏击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共八路军在此战中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并缴获了一批辎重和武器。

这场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结语

在战斗结束后,战斗捷报和战斗伤亡报告都送到了毛主席那,毛主席看着捷报很是高兴,但是在看到伤亡报告之后,眉头皱在了一起。

因为在那场战斗中,我军伤亡了六百多人,这还是在我军伏击的情况下,如果反过来,我军被日军埋伏的话,那后果不敢想象。

可能有人认为,六百多人的伤亡和日军一千人相比,并不多,但在抗日初期,八路军一共才有多少人?

据统计,在抗日初期,八路军只有45000-50000人,包括了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的兵力以及八路军总部的直属部队,这些人乍一看很多,但如果分散下来的话,并没有多少,所以毛主席才说出那样的话。

在1985年,年逾八十六岁的聂荣臻元帅,创作了《忆平型关大捷》这首诗歌,用以缅怀和纪念那场英勇的战斗。

“集思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参考文献:平型关大捷:胜利号角从这里吹响.人民网

风雨乔沟.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平型关大捷:战斗精神应永远铭记.新华网

毛泽东著. 毛泽东军事文集 第2卷.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平型关战役的6个细节.中国军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