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很多人认为,陶渊明说的南山,就是庐山。
这种可能性确实挺大的,因为陶渊明和庐山的渊源,还是挺深的。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中国田园诗鼻祖。
41岁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彭泽令,隐居庐山,直至去世。
正是在庐山,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等文学作品,如传世佳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和《饮酒》等。
陶渊明去世后,葬于庐山西麓。
明正德六年(1511年),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为他重修墓地;现存的陶渊明墓,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的。墓碑横额刻"清风高节",中为"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右分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两篇名作。
原来在庐山西麓,还建有纪念陶渊明的靖节祠,此靖节祠系明代建筑。原址在1984年迁建于九江县沙河街东北,为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主要建筑之ー。此外,在彭泽、湖口、九江等地历代也有多处陶公靖节祠。
靖节祠
陶渊明的文章,给人印象深刻的一篇当是《桃花源记》。
陶公的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叫康王谷的地方为原型创作的。
康王谷位于庐山南麓,东邻大汉阳峰,西接马耳峰长岭,是一条长达14里的谷地。传说秦始皇灭六国时,楚怀王之子康王被秦将王翦(读作jiǎn)追捕,避难谷中,故得名。谷中峰回溪转,村舍田园掩映,茂林修竹,一派田园风光。
康王谷
庐山桃花源牌坊
佛教净土宗初祖慧远(334-416)大师出身儒家,常用儒、道思想解释佛经。慧远在庐山东林寺组织人念佛,陶渊明(约365-427)在彭泽县做官,距离很近,也没有去参加慧远组织的莲社。所以明朝王守仁在其《庐山东林寺次韵》中说:“远公学佛却授儒,渊明嗜酒不入社。"宋人所绘的《莲社图》,也描绘了陶渊明与东林寺慧远大师交往,却不入莲社的情景。
陶渊明是儒家,行迹却有道家风范。可见,他连信仰都是不落俗套、自成一体的。
慧远喜欢种莲花,陶公爱好栽菊花。
阳明先生还有一首诗叫《又次邵二泉韵》,其中写道:“种莲栽菊两荒凉,慧远陶潜骨同朽。”
他这是在感叹:喜欢种莲的慧远和喜欢栽菊的陶公,后来也都成了泥土。
这可真是白云苍狗、世事无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