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世界第二沙漠“关”起来,我国有多拼?已经走到最后一步!

风林野史记 2024-12-03 15:43:51

在塔克拉玛干腹地,那千年以来不断翻涌的“沙漠恶龙”,即将被彻底降伏。近来,从民丰县至于田县等多地,最后的合龙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

当合围圆满达成之际,无论是从南疆这一小片区域着眼,还是站在全新疆这一更为广袤的视角眺望,一条环绕塔克拉玛干的绿色锁链都将把沙漠紧紧锁住,使其无法肆意妄为。

也正因如此,当下这仅剩的缺口攻坚工程,便承载着无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它的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周边被高山环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央,塔克拉玛干沙漠横亘其中。

这片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的存在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其巨大的面积和流动特性,沙漠不断向外扩张,侵蚀着周边的绿洲,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中,那 285 公里的“缺口”显得尤为关键,它就像是一道防线的薄弱环节,如果能将其成功治理,就能够有效地阻止沙漠的进一步扩张,对改善整个新疆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新疆一直在努力与沙漠作斗争,并且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早期的治沙策略主要是被动防御和植树造林。人们试图通过在沙漠边缘种植树木来阻挡风沙的侵袭,然而,这种方法的效果却比较有限。

沙漠的风沙太过凶猛,许多刚种下的树苗还来不及扎根就被吹走或者被黄沙掩埋。

而且,单纯的植树造林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沙漠的生态系统,只是一种比较单一的防御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治沙策略开始发生战略转变,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治沙的重要力量。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被动防御,而是开始探索主动开发利用沙漠的方法,“锁边”工程等综合治理方法应运而生。

这种方法不再是孤立地种树,而是综合考虑了沙漠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构建一系列的防护体系,从更大的范围和更全面的角度来治理沙漠。

在治理工程中,有几个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首先是绿色屏障建设,特别是那最后 285 公里的合围工程。在巴州且末县、和田民丰县沿线,这项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里的风沙极大,土地沙化严重,水源相对匮乏,这些都给植树造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但是,人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克服困难。

比如,在种树之前,先进行土地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等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同时,精心挑选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像胡杨、梭梭等耐旱、抗风沙的树木成为了首选。

然后,人们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棵一棵地将树苗种下,并且在树苗周围设置防风沙的设施,如草方格等,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水资源调配也是治理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意义非凡,它能够有效地调节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

塔里木河下游由于长期缺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通过生态补水措施,下游的湖泊开始逐渐恢复生机,沿岸的植被也得到了滋养,许多原本干枯的胡杨林又重新焕发出了绿色。

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沙漠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了水,在沙漠中种植植物就有了更多的可能,也能够进一步巩固治沙的成果。

沙丘固定与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也是一种创新的治沙模式。草方格固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人们用麦草等材料在沙丘上扎成方格状,这样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的侵蚀,同时还能截留水分,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在固定沙丘的基础上,人们还尝试种植红枣等经济作物。在且末县和民丰县等地,红枣种植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这些红枣树不仅能够在沙漠边缘生长,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而且其果实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不过,在风沙频发区提高植物成活率始终是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防风沙设施和土地改良措施外,人们还采用了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精准供水,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多方合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政府层面积极行动,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治沙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治沙机构。这些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治沙工作,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治沙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社会各界也纷纷贡献力量,科研人员致力于治沙新技术的研发,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治沙方法和植物品种,为治沙提供了技术支持。

企业则通过投资治沙项目、开发沙产业等方式,为治沙提供资金和物资保障。还有许多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来到新疆参与治沙工作,他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也感染着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沙漠治理。

经过多年的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且末县和民丰县等地,绿化林建设初见成效。一片片树林在沙漠边缘茁壮成长,阻挡了风沙的侵袭,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

沙漠治理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如红枣等,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新疆旅游观光,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治沙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沙漠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

我们要继续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探索更加可持续的治沙模式,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当然,在沙漠治理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恶劣的自然条件始终是最大的难题,狂风、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使得固沙工作困难重重。而且,在治沙过程中,由于大量种植单一树种,如胡杨等,可能会引发病虫害问题。

一旦病虫害爆发,可能会对已经取得的治沙成果造成严重破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沙漠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并且积极探索多种树种混种的模式,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

沙漠治理对新疆人民生活改善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保护了居民的家园,让他们免受风沙的侵袭,还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们要通过完善治沙工程的配套设施,如建设防风沙住宅、改善交通条件等,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治沙工作对于新疆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新疆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好塔克拉玛干沙漠,构建美丽新疆,也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

0 阅读: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