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一生都非常低调,很少与人起冲突。不过,能领导千军万马的统帅,怎么可能没有脾气,他的回忆录里,对党的另一位领导人张闻天就颇有微词。
从历史脉络来看,张闻天、徐向前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事情的源头,就出在长征中的草地分兵,当时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关系非常微妙,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红一方面军是中央红军,人们在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大多都会在中央的角度去看,关注的重点是张国焘的野心。
但历史是多面性的,综合各角度去看,才能了解当时很多事情发生的原因,徐帅在回忆录中就详细地记载了两支主力各自的一些细节。
懋功会师后,喜悦并未维持多久,张国焘在发现红一方面军实力严重受损后,开始四处张罗索取权力,破坏团结。
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央的秦邦宪、何克全等人也批评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和退出川陕是“逃跑主义”,存在着“土匪作风”、“军阀主义”。
老张在苏联时就跟这些留苏派有矛盾,眼看又要被打压,内心就更加想要篡取大权。
红一方面军干部杨尚昆在回忆录里也说及了一件事,两河口会议上,秦邦宪等人嘲讽老张战术不行,要是真的西进,就等于麻雀飞进阴沟,能进不能出。
这种完全不讲方法策略的讨论,直接就将矛盾激化。老张也不是任欺负的人,马上反讽:
说我是麻雀,那你又是什么?中央苏区那么大的根据地都被你丢了。打了那么多败仗也不是让李德一个外国人来负责吧?我看你们几个主要的人都得负责。
吵到最后,会议不欢而散。
徐向前和杨尚昆在回忆录里也都谈到了这样一件事——张闻天等中央干部曾撰写文章公开抨击。
1935年8月,红军拿下松潘后,两大主力进行了一次混编。以一方面军的红5军、红32军、四方面军的红9军、红31军、红33军等部为左路军;
以一方面军的红1军、红3军、四方面军的红4军、红30军等部为右路军。
领导班子也进行混合,毛主席、周总理、张闻天、徐向前、陈昌浩等在右路军,朱德、刘伯承、老张等人则是在左路军,两路一同北上。
1935年8月末,右路军走完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拿下包座后就留在这里等待左路军前来。
然而老张在左路军势大,先是迟迟未动,好不容易进入草地,又马上反悔退了回去。
这些情况加上先前的种种,张闻天为之非常生气,就写了文章批评老张,隐隐还扩散到整个四方面军。
他准备发表在总政刊物《干部必读》中,不过编委会开会讨论时,在场的陈昌浩就拍桌发脾气,一句“你要是敢把这样的文章发出去,我就发动四方面军的指战员斗你”,把气氛闹得很僵。
张闻天想了想,最终把这篇文章抽了回去。这些事情都是在推着矛盾扩大,主席都忍不住在会后批评张闻天:你这是书生气,不懂事。现在写这样的文章搞什么?有什么用?
事实上,毛主席“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套革命利器,并没有几个人真正掌握。
大部分人都只是发泄情绪,不思后果,这样,就导致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有些抵触。
在如此关键的时间节点,秦邦宪、张闻天等领导应该去尽力缝合间隙,用实际行动将更多四方面军的人拉到自己这边来。
就算坚持原则,也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处理,而不是把一个人的事扩大成一支军队的事,这样,反而是在帮老张。
所以,徐帅对张闻天等人的印象就不太好,他晚年说:
“那些人‘左’的做法,就跟他们刚到中央苏区时,对待毛主席的态度差不多。这样只能激起四方面军的不满,许多指战员想不通为什么被指责,憋了一肚子气,给了张挑拨的借口。
我虽然教育干部不要散布这些东西,但说老实话,我心里也不痛快。四方面军从一支几百人的游击队,发展到八万多部队,很不容易。
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质还是好的,是革命的,是听党的话的,是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怎么又是土匪又是军阀,又是落后又是逃跑的?
把四方面军说得一团黑,根本无益于两军对敌,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不通。”
以徐帅的性格都有如此感觉,那些脾气火爆的将领是什么想法,不言而喻。老张的确有错误,把军队看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和向中央要权的“本钱”,但这是他个人的问题。
如果因为这点指责整个四方面军,那不是在认知上跟老张一样、也把军队看成跟老张一体的了?这种脱离实际的“书生气”,属实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幸好,中央领导层里还有始终保持冷静的毛主席在,他除了原则性问题绝不退让外,其他的小事务,都尽量采取了委婉的斗争方式。
草地分兵后,中央机关和一军团、三军团匆忙北上,俄界会议时,大家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开除老张的党籍。
毛主席则认为,如果这样做,那就是彻底反目,将来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还是应该等他们醒悟,事情仍有转机。所以最终只是发了一个督促北上的电报过去。
老张带着部队南下后在卓木碉会议上宣布“另立”,随即通电要求北上的部队不许称“中央”。
众人又是一片哗然,准备口诛笔伐,毛主席依然强压下去,回电说我们不称可以,你们也不要称。
主席时刻谨记着大局为重,没有被情绪化的主张冲昏头脑,也正是因为他的正确应对,才让后来的三大主力会师有了可能。
试想一下,把老张党籍开除了,那么双方就处于敌对状态,即便红二方面军赶到甘孜,红四方面军也可能不北上了,届时革命何去何从,都会是大问题。
所以,主席的处理非常正确,看得也比大多数人要远。
徐帅在回忆录里还有这么一段对比,西路军失败他辗转回到延安后,主席是好言相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这话让我很感动。”
但“张闻天见到我则不同,责备了一番,我没吭声。”一个始终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安排,一个上来就是问责、不管别人的处境,这也难怪徐帅会不太喜欢张闻天。
本文并不是想要为谁开脱,老张在草地分兵时犯下了大错,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从红四方面军的徐帅,包括红一方面军的杨尚昆等人的回忆录里也可能看出一点——当初有些中央干部无意间也导致了矛盾变尖锐,方法很有问题。
由此不得不感慨,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实在是太重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