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顿是AI界的奥本海默?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争议与迷思(三)

围炉话今朝 2024-10-20 09:46:46

1.时空概念的历史演变

它一开始并不是像今天这样的,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这个发展的过程,以便理解不仅是物理学对世界的认知,还包括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例如,今天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非常抽象,它们似乎没有任何实际可见的东西。

若你问一个人工智能如GPT,什么是时间和空间,它可能会从物理学、相对论、哲学等角度解释,说时间和空间是一种相对或绝对的存在,是度量一切运动的几何结构及因果关系的描述方式,或是一种心灵感知的先天形式等。无论从哪个角度解释,这些概念依然是非常抽象的、空洞的,是所有事物的背景,不包含具体的物质。

2.古代文明的时空观

然而,如果我们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是多么丰富且富有纹理的。例如,古代中国对于时间的概念常与自然节律紧密相关。我们有时令饮食之说,即在人们吃东西时,要根据相应的季节来进食相应的食物。吕氏春秋中提到春天宜生长,夏天宜滋长,秋天宜收获,冬天宜藏匿。每一个季节都是生命循环周期的一部分。例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春天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万物生长的象征。因此,他们有关时间的认知与自然规律密切相关,而不是抽象的时间概念。 古希腊的时间观也具有其独特性。

作为一个海洋文明,古希腊社会的动荡不安促使人们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中寻找永恒和不变。这种对稳定、不变的追求也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柏拉图在他的“蒂迈欧篇”中描述了一个由造物主构建的完美的理念世界,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无时间性的存在。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神为了让万物既拥有在时间中的永恒又不像理念世界那样真正永恒而创造的,这意味着时间是对宇宙流动性的投射。

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的本质就在事物之中,否认了超越的理念世界的存在,提出所有事物的本质就在于其自身。他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紧密相连,这意味着时间的概念源于人类观察到自然中物体的运动。 总体来说,历史上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自然节律到哲学思辨的演变过程。这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及其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丰富内涵。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尤其是先后顺序和速度,我们需要赋予其时间来进行解释。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时间是运动的数字”。这意思是,时间是一种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数字标记。 假设世界在某一刻突然停滞,所有物体都不再运动,那么所谓的时间流逝也将失去意义。

因此,时间和运动是高度相关的,我们用运动来计量时间,也用时间来计量运动。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应地,有人认为空间也是这样一种表征物体的方式。空间不是抽象的,如果一个世界里没有任何东西,也就没有空间。空间被视为物体的边界,不是物体本身,也不是构成物体的环境。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形态和外部边界就是空间的体现。空间用于规范物质的尺寸、大小和方位。

3.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时空观的革命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空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他的时空观与物体的性质和运动密切相关,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然而,到17世纪,从伽利略到牛顿的时代,很多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了解到,亚里士多德认为空间是有结构的,例如以地球为中心,然后是月球、其他行星,直到最外层的天球。

同样,他认为物体在空间中也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石头向地心坠落,火焰向上飞升,天体永恒地做圆周运动。这种观点认为运动都是有终点的。 但是,牛顿的运动观认为运动是无限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沿着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表明宇宙是无边际的,否则运动物体迟早会碰到边界而停下。

牛顿的时空概念是开放的、无边无际的,而且没有任何质量,完全抽象的空间。 此外,现代时间观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同。时间已经从主观的心灵体验中抽离出来,成为一种不依赖于人的感受的永恒流逝。而人们的时间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睡觉的时候,醒来与睡觉的时间感觉是连在一起的,但事实上已经过去了8小时。钟表作为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让一切机械得以运作。

时间脱离人的主观体验,变成一种永恒流逝的独立存在。统一的时间让生产线得以从一个作坊瞬间推广到整个世界规模,人的行为被时刻表所规定。我们经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人的异化就开始于时间的异化。

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对此有生动的刻画。这是一种奠基于当代物理学绝对时空观念的时间感受,既可外化也可内化,甚至是一种颠覆和异化。

4.现代物理学与社会思潮的影响

我们今天已经习惯于物理学带来的抽象、空洞、客观的时间观念。这种时间不依赖人的意志,有着统一的标准。当我们谈到空间时,我们也会用经纬度、Google地图等来描述。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纯粹外化的时空观念。

然而,时空观念也是人类的原初体验,它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历史文明不断展示出不同的认知和解释。想象一种另类的认知,或许能使我们从熟悉的物理学框架中跳脱出来,获得一种更具纹理的时间观念。 当我们评价一个地方特别像人间仙境时,会说好像时间在这里都静止了。这种说法反映了我们的生活观念依然受当代物理学框架影响。虽然它有效率,但也需要反思。 我们可以聊一聊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故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这段历史充满了学术成就和悲剧,比如布鲁诺被烧死,牛顿晚年的变化。

物理学看似精确、抽象、冷冰冰,但它的变迁却充满了戏剧和故事。我们如何看待解释与社会思潮的关系?我们的观念,即使不是物理学观念,也深受科学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我问你为什么今天去某餐馆吃饭,你会解释餐馆的口味、性价比或特殊场合。这是在解释“为什么”。但如果问你月球为什么绕地球转,你不会说月球有意志,而是从物理学角度解释质量、距离和力,这是在解释“如何”。

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习惯用不同的解释方式。 当问你为什么去餐馆,你说因为地铁送你到附近,肌肉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你走进餐馆,这会显得荒谬。反之也是如此,如果你说月球有意志去绕地球转,同样会令人觉得可笑。 我们要意识到,背后的科学观念深刻影响了我们的解释方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