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人一提就气的回忆,被德国掠夺大块土地,后来狠狠报仇

畅谈古今事 2020-12-31 17:48:23

人们常说“绿人者,人恒绿之”,经常走钢丝的人,即使技术再娴熟也有失误的时候,力量强大的国家,比如苏联,也有被欺负的时候。每每想起那个被德国人羞辱的时刻,苏联人无不痛惜,气的捶胸顿足。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的谈判桌上,苏德两国使团面面相觑。德国人一脸得意,苏联人则面无表情。随着几个字落在纸上,《布列斯特和约》正式完成签订。签约后,苏联需要放弃3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并赔偿德国60亿马克。除此之外,国内占比达90%的煤炭、73%的铁矿、54%的工业和33%的铁路也将全部交给德国。

消息不胫而走,全苏联人民无不捶胸顿足,签订协议的人被愤怒的人民认为是叛徒,谴责他们亲手丢弃了大片国家领土,而从中受益的德国被认为是战争狂、掠夺者,处处充满着反对抗议的声音。曾在协约国阵营里并肩战斗的英、法等国也投来无尽的鄙视,认为苏联不讲义气。而拿到好处还不收敛的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更是不讲武德,在签约之后还屡次违背承诺。这么多负面的声音,掌权的布尔什维克真的是做了一场亏本的买卖,遭受了巨大的耻辱。

即使是在中央内部,也同样存在反对抗议的声音。早在签约之前,苏维埃内部就存在巨大分歧。在苏联提出向德国媾和后,德国人对此提出了要求——苏联把波兰、立陶宛等国家地区的一小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比。面对这样的漫天要价,苏维埃内部充斥着不同的声音,其中主要分为三大阵营。

以列宁为首的阵营:“德国人要啥给啥!”布尔什维克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布哈林阵营:“什么都不给德国人!”以托洛茨基为首的阵营:“什么都不做!”

由于分歧巨大,苏维埃内部连续几天开会,一开就是一天,但天天都没有结果。列宁的想法在几次开会中都被无情否定,他不得不软磨硬泡,直到以辞职相要挟,大家才勉强同意。

列宁的想法就像勾践卧薪尝胆,通过一时的苟且先争取发展,再来规划未来。考虑到当时无休止的一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消耗和初生的苏联根基不稳,沙俄残余并未完全清除的现实。以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来看,必须要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很显然,当时的主要矛盾在苏联内部。只是列宁没想到德国人那么黑,完全不讲武德,就一个停战协议就让苏联损失巨大,这个仇也算是彻底结下了。

苏联退出一战后,开始专心致志搞建设,搞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相比沙俄时期有了质的提高。正因如此,当二战来临,德国人再一次骑到苏联人脸上时,苏联人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干到了柏林,把鲜艳的红旗插到了德国的国会大厦,算是报了血恨深仇。

《布列斯特条约》是苏联的奇耻大辱,至今都还有俄罗斯人表示不理解,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是,列宁的这个壮士断腕的决定是无奈的,也是正确的,它成功地维护了新生的政权,给了苏联喘息的时间,为日后苏联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