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催育”似乎成了每一个中国年轻人都无法逃过的魔咒。
社会各种“生不起”、“不敢生”的言论此起彼伏,但来自父母亲戚,甚至是朋友、同学“催生”的声音却总是环绕在我们身边,就连国家的生育政策也一再调整,鼓励生育。
可是,二胎、三胎政策并没有成功挽救我国的生育状况,面对我国生育率依旧低迷的情况,各路专家提出的“奇葩建议”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那么,我国的生育率为什么会如此难以逆转?专家们的建议又是否有效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生育欲望的降低自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曾经历过短暂的快速膨胀期,我国甚至为此实施了旨在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是这一政策虽然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压力,但也带来了一些长期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国家逐步调整了生育政策,先后放开了二胎和三胎,这彰显了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重视和应对。
在当下,我国的人口总量虽然依旧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口的增长速度却出现了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不断加重,为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国家的生育政策虽然做出了调整,但年轻人表现出来的生育意愿却依旧低迷,生育率依旧持续走低,上一代人拼了命生,这一代拼死不生,这种奇怪的社会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在独生子女政策下长大的年轻人早已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活在当下”就是他们的座右铭,这种更注重个人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的生活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年轻群体对婚姻和生育的看法。
而他们的父母却还沉浸过去那种“多子多福”的思想当中,迫切地希望子女尽快成家立业,甚至经常出现全家人一起催婚催生的尴尬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的逆反心理,导致家庭关系极度紧张。
生长在经济迅猛增长的新时代年轻人,他们享受过优质生活,又承受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因而更加看重个人发展和生活品质,对可能降低自己生活质量的婚姻和生育问题保持更加谨慎态度。
观念上的冲突因为两代人的隔阂产生了激烈争执,甚至影响到了双方正常的日常交流,感觉自己被压迫和不被尊重的年轻人,还可能对婚姻和生育产生更加强烈的抵触情绪。
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双方需要不断理解和沟通,缓解代沟带来的矛盾,体谅彼此的心情,耐心解释自己的想法,建立起更和谐的家庭关系,而不是一味的针对催生问题争吵不休。
制约生育的不只是政策问题说完了当下生育率问题的时代背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生育,这当中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原因。
在当下,很多年轻人为了赚钱都选择了背井离乡,来到了远离家乡的大城市,这里的高昂房价需要掏空他们数十年的积蓄,而身处落后地区的父母也很难帮助他们减轻自己的生存压力。
此外,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这一代年轻人,并不愿为了结婚生子,就匆匆选择一个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伴侣,然后委屈自己就此过上“清汤寡水”的生活。
可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自己的月薪不过勉强维持生活,就要承担起庞大的房贷、结婚开支,还是之后沉重的养育成本,他们的生活质量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迅速下降。
而对于女性来说,一旦选择结婚或者计划生育子女,她们就将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职场歧视,因为过去的诸多案例,她们早已成为很多企业家眼里的“赔钱货”,需要竭尽全力地避免录用。
即便是一位工作多年,在职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女性,她们可能的生育行为也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不但难以突破升职加薪的瓶颈,甚至可能因为休产假而失去自己原本辛苦获得的高级职务。
更为重要的是,过去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一对年轻人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如果继续选择生育,争抢下一代教育资源和承担上一辈的医疗费用,沉重的压力将让他们没有一点休息空间。
为了促进生育,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建议和措施,其中很多建议都可谓是“天马行空”。
不过,这当中的很多建议并不合理,比如有些人就认为应当限制不生育者的继承权,或者职场必须优先录取已经生育者等。
可是,这样的建议显然有些“异想天开”,不但忽视了个人选择的自由,还可能带来更多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
一些颇有成效的生育政策和启迪当然,社会上也已经出现了一些颇具成效的政策改革,比如对已婚生育子女的家庭增加福利补贴政策,增加儿童教育的公共设施、改善已婚女性就业环境来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
以武汉市为例,它从2023年1月开始就对三孩家庭实施了经济补助政策,每个三孩家庭直到孩子满六周岁之前,每年都可获得一万元补贴。
武汉市政府实质性的经济支持,虽然对三胎家境的经济改善有些“杯水车薪”,但也明确传递出当地政府鼓励生育的信号。
而在其他城市当中,针对多孩家庭的奖金制度或一些涉及住房补贴,教育、医疗优惠方面的福利政策也相继出台。
除了经济补偿外,产假政策的不断完善也刺激了部分民众重新产生了生育欲望,多个省市都对产假时间进行了延长,有些地方甚至将产假延长到半年。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父亲参与到育儿过程中,陪产假也得到了更多重视,这能有效促进职场女性能够更好地解决家庭内部的育儿分工,缓解女性的职场压力,保护他们的就业权益。
有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探索“育儿假”制度,允许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请假照顾孩子,而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岗位,这种尝试无疑会为年轻人创造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
只是展望未来,生育环境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方面的相关政策,不仅要有短期的经济激励,更要有长远的制度保障,生育多孩的家庭在经济上更加脆弱,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险保驾护航。
企业作为社会主体,也应当积极承担相应责任,制定更加规范的工资制度,而不是将孕妇或带孩母亲的工作简单地丢给其他人,加剧职场矛盾。
此外,企业还可设立哺乳室、提供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为职场父母创造更加友好的工作环境,一些大型企业甚至可以考虑设立企业内部的托儿所,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陪产假”等制度的推广,可以倡导男性更多地参与到家务和育儿中,不仅有利于实现性别平等,还能强化社会文化氛围中对职场母亲的包容态度。
而对于那些不愿意生育的年轻人,应当在尊重与理解的情况下,通过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来鼓励他们生育,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强迫他们结婚生子。
结语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的生育环境一定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年轻人也将在更加友好和支持的环境中,自由地做出是否生育的选择。
参考文献红星新闻——《湖北一村生三孩奖5万生二孩奖2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363182359782661&wfr=spider&for=pc
光明网——《当职场女性有了娃,如何让“软肋”成为“铠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577730197002872&wfr=spider&for=pc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炜: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主要原因是生孩子的成本较高》
http://nsd.pku.edu.cn/sylm/xw/534248.htm
新京报——《不再需要户口簿,取消地域规定,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383563257331024&wfr=spider&for=pc
只要给钱,单身女人也敢生,要是没钱,有了老公也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