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写了好几篇关于产业链转移的问题,发现大伙对这一点的争执非常大!
有人认为咱们人多,高端产业还没完全成功,所以不管多么低端,都应形成咱们自身,内部的雁阵体系,有序的将这些产业从东南沿海迁移到中西部,这样既挽留了这些工厂,又可以给中西部创造大量岗位,还可以避免类似于欧美的产业空心化,这种一举三得的事,为何不做那?
也有人认为,中西部不论是从物流成本还是人工成本,相对比于东南亚并无明显优势,非要死磕下去,很有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应该尊重经济规律,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应该全力的以冲刺产业升级为主。
客观的说,两方的说法都有点道理,所以本篇,我就以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什么不对或不妥的地方,欢迎大家过来补充!
首先呢,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就业而就业?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还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其实都不太对,我认为只有一条,赚银子,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尽可能的赚银子,因为只有保证了自己的存在,才能让其它的,诸如,工作,生产,发展,得到延续。
如果认同这个观点的小伙伴,可以接着看下去,不认同,那也没啥好说的了,因为接下来我会以这个为中心,来解释高端和低端之间的矛盾所在。
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劳动人口的不断收缩,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用人的综合成本一直在不断提高,但这种提高是一种非常态,是有极限的,对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来说,综合成本是不能超过盈利成本,不然很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状态,时间久了,留给自己的,只能是倒闭这一条路!
那是不是真的就毫无办法呢?倒也不是,经过我冥思苦想,还是有三个可以解决的!
第一,集体降薪,工厂想走是因为没银子可赚,只要大伙,自行将人工成本降到1000块钱以下,有了利润,自然也就不走了,不过这对很多人来说,会过上节衣缩食的日子。
第二,支付转移,类似于东南沿海,银子较多的地方多慷慨解囊,对这些工厂进行收入贴补,把他们当僵尸工厂养着,这样即使这些工厂表面上没有盈利,但考虑到持续的贴补,也能过得不错,相对的也产生了一些就业,不过希望大家记住,羊毛出在羊身上,认真的想一想,贴补的银子到底由谁来出!
第三,智能爆发,由于产业替换是个长期过程,在替换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因为技术出现大爆发,让机器的成本小于人工成本,到时大量的无人工厂得到彻底普及,成本自然也会跟着下来,有了银子赚,这些低端工厂,应该还是可以留下来的,说起来,现在已经有不少大厂开始对这块有了初步涉猎,只不过还不够普及。
说完了这三点,大家觉得哪一种更合适呢?就我个人来说,第3种可能才是真正的出路!
第1种,虽然最简单最直接,但想来应该没有人会同意,即使同意了,收入减少,也会带来相应的过剩产能,到时即使不出现乱七八糟的情况,经济模式也得发生转向,全力的以外需为导向。
以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断滑落的情况,还真不知道外部有没有那么大的消费力来支撑,即使有,作为最大市场的美国,只要禁止对你开放市场,就能把你卡的死死的。
第2种,更为麻烦,这种转移支付,看似保住了大量的工厂,有了税收,有了就业,但这是以牺牲长期的经济效率,经济潜力为代价,人也好,企业也好,如果不需要奋斗就能够坐享其成,那么再牛的人,再好的工厂,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转换自身的行为方式。
这一点最好的参照物,莫过于大漂亮,想当初,美国也是锐意进取,开创过两次技术革命的,现在呢?则是一副寄生虫的样子,整天嚷嚷着自己是婆罗门,大伙就应该让他坐享其成,有实力反对的他骂你,没实力反对的他揍你,简直太可怕了。
虽然这两点不是一件事,但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整个体系中,有能力的人会因为缺少资金,缺少资源而无法创业,无法创新,没有能力的,每天看上去,也是勤勤恳恳的工作,但压根就不关心,自家生产的东西有没人会要,这种为了生产生产,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会造成窟窿一大堆的连锁反应。
第3种,智能制造,这玩意怎么说那,不仅是我们,同样也是发达国家,挽留制造业,或者说让制造业回流的唯一办法,以低端为主的工厂,在全世界都是顺着人工开支的曲线往下移动,如果只是两三倍,你可以通过基建,可以通过优化经商环境,提高运转的效率,提高盈利的增加,可差距大到十倍以上,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的。
不过有一说一,这也算是一种平衡,富国和穷国之间,要是完全封闭,没有资本流动,富国不仅廉价商品的来源会消失,大量GNP工厂的超额利润也会消失,穷国也会因为缺少启动的资金和技术,被永久性的锁死在底层,不得寸进!
换句话说,技术越是进步,科技越是先进,低端产业的可替代性,会越强!
往上走,你还有可能,因为技术进步将高端和低端一并挽留,高端产业本身也会带来大量高薪工作,这些人会产生大量的服务需求,很多新工作会因此不断涌现。
往后走,抓着已经没啥利润的低端产业,你就得耗费本就不多的银子养着,在这个,储蓄,红利,日渐稀少的年代,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我们不是拥有美元,作为铸币税的美国,真的没有多少资源,可以浪费在一些没有任何竞争力,无法自我生存的工厂身上,产业升级可不止只是那四个字,它需要资源,很多很多的资源,多到美国都没有把握,可以在相对的时间内搞出突破式创新,所以它退缩了,试图以掀桌子的方式,逼迫别人承认它在这颗星球上,具有唯一性,具有被它国无限供养的天则!
奈何存量时代下,不想着共同合力,尽快突破科技限制也就罢了,还搞这套,以全球资源供养己身,谁受得了呢,毕竟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再被老美多割几刀,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早些年老是听到一个词,说啥发展陷阱,后来看得多了,才明白哪有什么发展陷阱,从头到尾只有产业陷阱,因为一直在低端打滚,始终不愿意去产业升级,随着廉价资源被耗尽,基础储蓄被抽空,资本就会像潮水一样涌出,最终留下一地鸡毛,东南亚也好,拉美也好,无一不如此。
高端则稳定的多,日本迷失了三十年,国内的GDP没掉,国外的GNP巨大,靠的是什么?不会真有人以为是依靠什么,鞋子,衣服吧?没有高端产业在全球为它获取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以日本的债务早就把它压垮了,那能熬到今天?
可见高端产业比低端产业稳定的多,越往上走路越宽,我也一直说,那些实在没人去没有竞争力的离开,不是让所有的全都离开,希望大伙搞清这个逻辑。
再者说产业转移还有一个好处,打造一个庞大稳定的产业链,不仅可以让周围的那些邻居,不被美国的三瓜两枣忽悠走,使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更稳定的环境,还可以使自家的货币,在更大的范围内流通,得到的利润则继续为产业升级添砖添瓦,也没啥不好!
美国在二战后,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是要求以美元计价以美元支付的,现在的日本也没差多少,在对外的扩张中,通过种种套路,扩大日元使用范围,作为储备货币能够带来多大的好处,相信各位都能够想得到。
同时也纠正大伙一个观点,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过程,你会有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和准备,不要一想到产业升级就是立刻成功,不要一想到产业迁移,就是立刻失业。
这些年产业转移其实一直在持续,之所以波澜不惊,一个是人口收缩缓解了一定的就业压力,一个是闲置资源,有了更多的选择,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只能选择去工厂打工,再说迁走的都是非常低端,高污染,根本就没人去的工厂,为了未来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资源,扩大自家货币的使用范围,为产业升级做好准备
最后呢,一些人一开口,就总是代表中西部,非说要把这些产业迁过去,我们也不说,汇率支不支持这么干,就说那些地方话事人,那些年轻人,真的想要?真的愿意去吗?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比拼,看的也是谁的高科技更多,谁的产业附加值更大,看看合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丢进工厂,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肉扳手,人也好,国家也好,都应该有追求,死抓着那点芝麻不放,最后一定是再也抓不住那个西瓜!
全文完,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帮忙转发下吧!
大渔的都是深度好文,虽然有些内容已经深得不太看得懂了[呲牙笑]但是每次看到一篇都有一些收获[点赞]
不错,醍醐灌酒,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