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自救指南:非升即走、末尾淘汰

小刘漫 2024-02-24 10:57:01

晚9:30公众号更新,聊聊工程人的那些事

这段时间看到设计院为了应对经济寒冬,也是做出了很多举措,其实最多的也就是“降本增效”,俗称“降薪裁员”。

为了让辞退更多合法化,也为了让企业员工更加充满斗志,非升即走、末尾淘汰也都用上了。

其实这种事并不是稀奇,华为早就用上了,这种KPI的考核,每个公司都有,只是执行力度的不同而已。

最近看到设计院让员工签署承诺,大概就是要求员工签署“劳动合同期内取得相关专业资格的承诺书”,说是要在合同期内拿到相关专业资格。

如果拿不到,就在合同到期前一个月主动离职,如果不离职,你签的这份承诺书就等同于辞职申请书,自动解除劳动关系。

这种承诺确实让人大跌眼镜,这就给裁员提供正当的理由而已,抑或是公司太缺相关证书了。

设计院工作忙时,根本没时间考证,加不完的班。

如果不忙,产值大概率完不成,资格证书也不一定能拿的到,避免不了被辞退的命运的。

这个非升即走的承诺制确实是高,一般人还这么干不出这事。

这个承诺里面之提到了“罚”,“奖”的事一句没提,就相当于只给了义务,没给权利,这就是很明显霸王条款。

前段时间某综甲设计院也推出了末尾淘汰,利用积分等级制度,每个等级有对应的积分。

连续两年D级员工,解除合同,团队考核D级,全体解散竞聘。当然积分高的员工,也有加薪升职机制。

在管理制度中,有奖必须有罚,有罚必然有奖,这是阴阳两极的平衡,否则大家就会觉得有失公平。

不公平就意味着失衡,一旦失衡,系统必然会走向失利的一端。

所以管理这门艺术,其实最终的内核就是平衡,对于设计院也是一样的。

有了制度,如何执行和监督是个大问题,比如很多设计大院都是有考核的,产值、回款,员工每年的总结,领导打分等。

但很多制度变成了形式,多数是领导拍脑袋,缺乏监督,就让公事变成掺杂私人感情的私事。

关于设计院的这种考核制,如果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考核监督,是很难执行下去的。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企业如何量化你的工作量,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年终奖的多少是怎么定的,所以设计院的实质还是半大锅饭的性质。

干的多的,会多拿一些,干的少的,会少一些,但两者不多差太多,不会明确给予量化,因为不透明,所以就很难说公平。

说到底半大锅饭的性质,也是为了平衡。

其实设计院最大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问题,主要是外部市场锐减与人员过剩的矛盾,这是其一;

内部中层及以上领导与底层员工薪酬差距过大的矛盾,这是其二。

所以挽救行业,最主要的是如何打开增量市场,如果找不到新的增长点,必然没落,谁也改变不了,苦练内功恐怕也是徒劳。

结尾:

行业没落,很多人吃不到红利,反而是越陷越深,预测接下来几年,行业会大洗牌,说不定哪一天,梦幻的裁员就会轮到自己。

打工这件事,风险极高,如果遇到行业下行,风险更是成倍叠加,所以千万不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如何结合自己的优势,去做一些副业,或许是该思考的。

如果量变产生质变是对的,那时间就是财富,而且是复利财富。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公众号后台回复:加群,一起聊聊工程职场人的事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