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昌熊明
南昌梅岭,位于赣江以西,但这里不是陈毅元帅当年三年游击战并题写《梅岭三章》之地,而是拱卫省会南昌的天然屏障。梅岭得名,与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有关联,他为抵制王莽专政,退隐西郊飞鸿山。后人纪念梅福的高风亮节,在岭上建梅仙坛,岭下建梅仙观,改飞鸿山为梅岭。
——引子
梅岭风景秀丽,钟灵毓秀,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圣地,被誉为天下“第十二洞天”。儒释道三教,在此共生互融。唐朝以来,有张九龄、张商英、周必大、王安石、张位五位丞相,欧阳修、曾巩、黄庭坚、陈师道、汤显祖等文学家,岳飞等武将,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和文人景观。
有位湾里作家朋友,湾里人氏,他致力于发掘梅岭的风土人情,写了不少文章,结集出版,很值得收藏。他还深入大山深处,搜寻摩崖石刻,拓片保存,堪称梅岭文化的守望者。
说来惭愧,我居南昌,却很少踏足梅岭,总计不过雷公尖、洪崖丹井、太平街、红星村等处,就连湾里街市上也只去过三两回。
且说甲辰金秋,“英雄城 南昌见 2024年全国网络名人看南昌”采风活动在南昌举办。我有幸得附骥尾,与有荣焉,并因此到得梅岭高路入云端、蟠龙顶参观。
那一日,大巴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驶,奈何烈日艳阳,大家不得不把窗帘拉下,闭目养神,错过了窗外一路好风景。大巴车在一处集市上短暂停留,寻得公厕,大家放下负担后继续前行,一路直达高路入云端。
下车伊始,就看到“高路入云端”石碑矗立在高山之巅,这是南昌文化名人、学者宗九奇先生亲笔题写的。
这一处景点,我久闻其名,如雷贯耳,却不曾登临此地,可见我是名副其实的宅家禁足之人。今日在梅岭之巅见到宗老题词,有一种故人相见的亲切。
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名人在观景台上俯瞰群峰,在栈道上漫步观景。苍穹之下,乌云翻滚。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怪不得南昌驴友们对此地趋之若鹜,携家带口来此地露营。如此看来,驴友们堪比那“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小精灵,是懂得享受生活的先知先觉者。
放眼远眺,山连山,岭连岭,群峰连绵,满目苍翠,郁郁葱葱,绿色生态的南昌,尽收眼底。山下数峰之间,屋舍俨然,篱落人家,历历在目。山下不远处竟然有一湖清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阴阳和合,风水宝地,妙极了。我不知道那湖的名字,但毫无疑问,那是梅岭大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度娘介绍,高路入云端海拔816.8米,平均气温比市区低6~8摄氏度,为南昌地区最早下雪的地,是市民公认的夏纳清凉、冬赏雾凇胜地。
“揽山入城,景城一体”,立在高路入云端的凉亭里俯瞰山下村落、公路,虽然头顶上乌云盖顶,但见青葱苍翠的莽莽群山之中,居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日光从乌云里露出来——日光所到之处,山色金黄,与乌云笼罩处的暗绿有着明显不同。
待我们坐车下到湾里,一路上果然是赤光大日,晴空万里,高温酷热,使人觉得如芒刺背,与高路入云端的清凉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眼前一个大牌坊,正中央题写“东来紫气”,左右两边有联文曰:“一山门户一路芳菲一抱风云邀探访,万里川原万家灯火万般气象壮临观。”却是新晋网红打卡地“蟠龙顶”所在地。我们拾级而上,穿过牌坊,走过百十级台阶,眼前现出一条铮亮的柏油马路,有几辆观光车在等我们。路边上立着一块导览牌子,上面写着“鸡婆垴”“透凉纱”“枫林尖”“蟠龙顶”。
却原来,从石牌坊到盘龙顶还有些路程。山路多盘旋,九曲十八弯,“鸡婆垴”“透凉纱”“枫林尖”都是沿途观景台所在,我们未作停留,乘车直达蟠龙顶所在。
车在山路走,景从眼前过。正前方大山横亘,绵延不知有几万里,长天上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右边山窝窝里便是湾里的街市以及远处的南昌城区了。何以见得?那两根高耸入云绿地双子塔便是红谷滩的地标了!
立在蟠龙顶上,视域的豁然开朗令人惊讶。眼前风景,尽收眼底。环顾四周,山河浩荡。目力所及,楼宇林立。漫山遍野,直抵天边。天地人寰,壮阔无垠。苍穹之下,云影苍茫。俯察仰观,令人感叹:人如蝼蚁,渺若微尘,蓦然回首,神马都是浮云,万般归于空无。
“满目山河空念远,何不怜惜眼前人”!感恩这一次“英雄城 南昌见 2024年全国网络名人看南昌”采风活动,让我有机会见到了微博互动多年却素未谋面的老友,并且得以登临梅岭绝顶,体验南昌的清凉世界洞天福地,感悟人世温情。
(因公众号推荐算法调整,未能产生互动的公众号将被隐藏。请大家一定多点击“在看”和“赞”,谢谢!)
人世风景,前尘影事,都已成渔樵闲话,饭后谈资。我写人物,摒弃假大空,拒绝千人一面。讲究直见性命,倾听肺腑之言,畅谈生命体验,还原人世间那年那月各色人等的任侠使气血泪情仇……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承接写私人传记、家庭小史。
南昌熊明,号泥巴道人、真寂。作家。独立文化观察家。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