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淑,临淮东城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鲁肃之子。公元217年,鲁肃因病离世,孙权亲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丧事,并且出席了他的葬礼。当时,鲁肃的妻子正怀孕在身,遗憾的是,鲁肃未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的孩子出生。孙权深感同情,并对鲁肃的妻子给予了安慰和支持。孩子出生后,母亲为他取名为“淑”,寓意着希望他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端庄的行为。这个孩子就是鲁淑,他在母亲的期望和关爱中成长,他准备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为吴国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鲁淑成年后,他的才智和胆识已经显露无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奋威将军张承与他交谈,对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经过一番讨论和交流之后,张承对鲁淑的才华和潜力深感敬佩。他看到了鲁淑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智慧和果断,以及他在处理问题时的冷静和敏锐。这些都让张承将军相信,鲁淑将来必定前途远大。
229年,东吴孙权在称帝前,对鲁淑回忆起了他的父亲鲁肃。孙权对鲁肃的评价是:“过去你父亲曾经说称帝时候,可谓明于事势矣。”在孙权迁都建业时,对鲁淑说:“我过去把你父亲鲁肃比作邓禹,是因为他为人豪爽有奇略,与我最初相谈,便涉及帝王基业,这点与邓禹相似,希望你像你父亲一样!”
258年,吴景帝孙休的时期,鲁淑被任命为昭武将军、武昌督,同时被赐予都亭侯的爵位。昭武将军这一官职是杂号将军中权任较重的一员。而作为武昌督,鲁淑负责统治和防御这片区域,保卫东吴的安全。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鲁淑不仅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还在政治和治理上有所作为,赢得了吴景帝的信任和重用。
270年,皇帝孙皓统治时期,有一次军事调整。当时的武昌督鲁淑被赋予了更高的权力,他被授予了假节的资格,意味着鲁淑可以在没有中央政权直接命令的情况下,自主地调动军队和行使行政权力。
孙皓进行战略调整,鲁淑被迁任至夏口督,负责的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战略要地。夏口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是长江流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防御北方敌人入侵的重要屏障。鲁淑在任后,负责监控曹魏的动向。孙皓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加强东吴的军事防御能力。
273年七月,鲁淑和薛莹率领号称十万的大军攻打豫州。鲁淑带领军队围困了弋阳,薛莹则进军新息。此时,正值西晋各州的兵马休息的日子,各地都少了很多的兵力。晋军完全没有料到吴军会突然到来,毫无防备。豫州刺史王浑立即率军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地攻打弋阳。鲁淑没有料到晋军会突然出现在弋阳,军队陷入了混乱。晋军士气旺盛,战斗力强,经过一番激战,鲁淑的军队最终被击破,鲁淑被迫败走。
鲁淑在撤军后不久便病倒,躺在病床上,他开始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曾经无数次地获得荣誉,但却始终未能赢得一场真正的胜利。这让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在病榻上,鲁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却未能继承他的勇气和智慧。他感慨万分,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是虚度,没有任何实际的成就。
274年,鲁淑在抑郁和失望中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鲁睦继承了他的爵位,成为都亭侯。鲁睦深知自己肩负着家族的责任,他统领着父亲的部曲,严格训练士兵,提高他们的战斗力,时刻铭记着父亲的教诲,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