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是军内最有个性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一犟起来,九头牛也拉不回。在军内,元帅中,他最佩服的,是他的老领导——彭老总;在大将中,他最佩服的,是陈赓大将。
张爱萍与陈赓在长征后期曾在红13团一起做过一段很短时间的搭档,陈赓为团长,张爱萍为政委。尽管陈赓在军内资格很老,连毛主席、彭老总对他都是爱护有加,但是,张爱萍不让他的时候,还是毫不让步。
1935年10月初,红军行进到六盘山地区,开始翻越六盘山。
红13团随右路第一纵队前进。在他们正准备翻山时,忽然接到有敌骑兵追击的报告。第一纵队领导下令红13团(时为十三大队):
“负责正面迎敌,掩护主力过山。”
据侦察,敌骑兵约400多人,马车一二十辆,在固原县青石嘴镇暂歇午餐。陈赓和张爱萍来到通往青石嘴的路旁,查看伏击地形,正好路边有一个土坎,土坎前边近百米处还有个小山包,周围都是平原,是伏击敌人敌兵的好地方。
陈赓说:“我的意见是,利用这个土坎进行伏击。”
可是,张爱萍说:“我的意见是,我们利用土坎,同时还要占领前边的山包,主动出击。”
陈赓说:“不行,那样会分散兵力。”
张爱萍说:“居高临下,更易于发扬火力。”
两人出现了分歧。陈赓是团长,负责指挥作战,张爱萍是政委分管政治工作,按理,红13团军事上应该听陈赓的。但是,陈赓最后还是让步于了张爱萍,说:
“那就听你的意见吧。”
于是,张爱萍带着战士们占领山包,下令把轻重机枪集中到山包上;陈赓则带兵守在土坎上。张爱萍一上山包,就下令向敌骑兵进行扫射。敌兵正在吃饭,突然遭到袭击,顿时惊慌失措,丢碗弃锅,仓皇上马,意欲抵抗。怎奈子弹从天而降,如暴雨一般倾射而来,只得落荒而逃。
陈赓见状,立即下令隐蔽在土坎后的战士:“追击!”
全团乘胜追击。这时,从两侧迁回包抄上来的一纵队两个大队也已赶到了,与陈赓、张爱萍四面一合击。有“六只脚”之称的敌骑兵,插翅也难逃脱了,全部当了俘虏。
此一战,红军俘虏了200多匹战马,还有十余辆马车的子弹和军衣。一纵队一个大队长听说了战前张爱萍和陈赓的布兵争论,对陈赓说:
“你是团长,怎么听政委的?”
陈赓笑了,当着张爱萍的面说:“打这样的小仗,听谁的都行。”
若干年之后,张爱萍谈起此事说:
“陈赓同志十分睿智,很会打仗,更有大将气度。我们在一起做搭档,关系很要好,吃睡一起,常常谈话到深夜。陈赓同志对我也十分宽容。那一次,若换成别人,肯定谁也不会让步于我的。陈赓同志原则性强,对人却十分有大将气度,很了不起。”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也是读者喜爱的军事人物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