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坛龙虎榜——北洋总理萨镇冰外传

凡旋聊历史 2024-07-04 19:08:59

福州于山石刻——《国魂》

萨镇冰(1859——1952年),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进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才。他出生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腐朽年代,逝世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崛起时期。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封建王朝的清帝逊位、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的日本投降、解放战争的国民党溃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百业俱兴。萨镇冰既是一本活着的历史百科书,又是近代史一位享有声望的杰出人物。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造福桑梓,被邑人称为“活菩萨”,真可谓是“生前享有隆声,活时享有赞许,死后享有美誉”。

萨镇冰像

一、出身贫寒,少小从军

清咸丰九年(1859)三月三十日,萨镇冰出生于侯官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系色目人萨氏一族后裔。始祖萨拉布哈随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北战,命仗节钺,使掌兵权。后子孙居住山西雁门,遂为雁门人。元统元年(1333),萨仲礼进士及第后授福建行中书省检校,在闽定居,遂成萨氏入闽始祖。传至父亲萨怡臣,家道业已中落,遂以教书为生。萨镇冰幼承家学,7岁入塾读书,师从儒师王崧辰;8岁投奔乳母,寄居族叔萨觉民家中得以续学经书。同治八年(1869),时主福建船政的沈葆桢与萨镇冰之父萨怡臣关系较好。时年11岁的萨镇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马尾船政学堂)二期, 学习天文、驾驶,同学中有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等。三年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扬武”练船实习。同治十三年(1874),任“海东云”船二副,随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巡防台湾,因缉私围剿海盗立功。

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

后调福建水师巡洋舰旗舰“扬武”任职。游历新加坡、小吕宋等地。清光绪元年(1875),萨镇冰重返福建船政学堂,受命出任教习。光绪二年(1876)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派往英国进修。临行前其父题联“家有健儿驰海上;国御顽夷赖栋梁”,送子赴英。光绪三年(1877)春,进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该学院坐落在伦敦郊外的格林威治,原为国王行宫,1871年改建为海军学院,被誉为英国海军军官的“摇篮”。留学期间,萨镇冰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海军知识,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各种军舰的使用和管理及行军布阵战法等。后又登舰随“莫纳克号”、“恩延甫号”等军舰出海见习,航迹遍及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等地。

北洋水师学堂

光绪六年(1880)4月,萨镇冰学成回国,到南洋水师任驱逐舰“澄庆”炮船大副。时值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光绪八年(1882年)受留英同学时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严复邀约,萨镇冰调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习,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光绪九年(1883)初,法国侵略越南,严重威胁中国南疆的安全。光绪九年(1883)十一月,法军进攻驻越南山西的清军,爆发了不宣而战的中法战争。光绪十年(1884)七月初三,法国舰队向马尾福建水师发起突袭,福建水师损失军舰11艘、商船十多艘,官兵牺牲796名。中法马江海战的惨败刺激了萨镇冰,他多次请求上舰御敌。两年后终于如愿以偿,被擢升为北洋水师“威远号”兵船管带;翌年改任“康济号”练舰管带。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舰队正式成军之际,萨镇冰晋升为参将。

严复像

二、甲午拒敌,任职新军

光绪二十年(1894)5月,萨镇冰晋升副将衔补用都司,实授精练左营游击。同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丰岛突袭北洋水师,挑起了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一年(1895)1月,威海卫之战打响,萨镇冰劳累过度,带病驻守在位于刘公岛东南的日岛。夫人陈氏闻讯从福州赶来探视,被萨镇冰下令撤开扶梯,不准夫人登舰。左右将士极力相劝,萨镇冰断然答道:“此地非同寻常,此时非同寻常,怎能允其登舰?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陈氏被拒之后,垂泪而归。1月底,日岛保卫战爆发。日军以18艘舰艇分四批轮番进攻,萨镇冰沉着指挥反击,依托两门地井炮、两门速射炮积极防御,数次击退日军舰队的进攻,并协同北洋各舰毁伤日军“松岛”“桥立”“严岛”“秋津洲”“浪速”等五舰,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撤回刘公岛。

威海刘公岛——海军公所

2月3日,威海陆地悉数被日军占领,刘公岛已是孤岛。丁汝昌在屡次拒绝投降后,于2月11日夜服鸦片自杀,年仅59岁。他在遗书说“倭寇曾使人说我被吾言辞拒绝,遂全面攻击我威海……然弹药将尽,援兵无望。我昨曾下令炸毁伤船以期突围,怒人心已散无人听我令矣。吾或死或被擒,然吾既为中国人,宁死不降也!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有一死……惧他人以吾印降敌,故锯提督印一角以废之……吾将死矣,然百年后若有人懂我一片赤诚报国之心,吾死不朽矣”!三天后,北洋海军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昞假丁汝昌之名,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签订《威海降约》。丁汝昌死后,作为败军之将,清廷清流党交相攻击,成为罪魁祸首。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遗体穿上黑色囚衣,装入黑漆棺材中,外加三道铜箍捆绑,意为枷锁。棺材用砖封在其原籍村头,不许埋葬。

丁汝昌像

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的所有海军官兵均遭革遣返乡,萨镇冰也回到福州。此时他父母已逝,不久妻子陈氏留下一双子女后病故,年仅38岁。萨镇冰悲痛不已,时常感怀陈氏深情,余生终未再娶。他囊空如洗,家计维艰,只好当塾师挣钱糊口。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初,两江总督张之洞选拔两千余名士卒组建“自强军”,萨镇冰受邀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后又受新任总督刘坤一举荐为帮统,操持训练“自强军”长达三年。1898年,清廷开议重建海军,分别向英国和德国定购“海天”、“海圻”等舰,并开复北洋海军副将叶祖珪的革职处分,授为北洋海军水师统领。叶祖珪向朝廷推荐了萨镇冰。光绪二十五年(1899),萨镇冰得旨起复,升任北洋水师帮统、通济练习舰管带,后兼“海圻”巡洋舰官带。

吴淞炮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此时北洋舰队仅有五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还有一艘训练舰。而大沽口外已经停满了三十余艘列强战舰。大沽口炮台守将罗荣光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抗击侵略军。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北洋舰队的海容号被联军控制。另外三艘主力巡洋舰在山东巡抚袁世凯的劝说下参加“东南互保”驶向南方,只有北洋副统领萨镇冰率领的海圻舰在原地待命。在得不到朝廷的命令后也撤往南方。面对这一场本就必输的战争,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北洋舰队即使参战也不可能改变战局。叶祖珪和萨镇冰之举虽遭后人诟病,却保住了北洋舰队的最后火种。光绪二十八年(1902),叶祖珪以提督衔授温州镇总兵,又升为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升任为北洋海军统领,仍兼带“海圻”舰。

大沽口炮台守将——罗荣光

三、再创海校,重建水师

鉴于清廷开始重建北洋海军,急需大批海军人才,而北洋原有的海军学校——天津水师学堂,在八国联军之役中已毁于兵燹。于是,萨镇冰奉命择址另建海军学校。经过反复论证,最后校址选在烟台。当时,作为北洋海军基地的天津、旅顺、青岛、威海等港口相继被列强瓜分,在剩下的北洋港口中,烟台条件相对较好,且在甲午战争中萨镇冰亲眼目睹山东文登、荣成籍水手勇猛善战。因此,他决定在烟台建校,以便多招收山东籍的学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冬天,烟台海校在附设海军练营内正式开办,当时称“水师学堂”,萨镇冰亲自制订了“开办水师学堂章程”。他经常乘坐舰只在海上游弋视察,亲自指导海军官兵练习航海驾驶技术以及演放鱼雷、打炮靶、备战操练等战斗技术。

山东烟台——蓬莱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叶祖珪在巡视沿海炮台及水雷营时,因劳累过度又染伤寒于军中病逝,时年53岁,举国哀悼。萨镇冰升任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成为中国海军的第一号人物,担负起复兴海军的重任。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快出人才,萨镇冰大胆改革,把烟台海校的学制从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三年,只保留驾驶专业,专门培养海军指挥人才。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首次派遣海军学员赴日留学,创建不久的烟台海校有26人入选,居各海军学校之首。在萨镇冰的建议下,清廷决定扩大烟台海校的办学规模。光绪三十三年(1907),烟台海校的新校址在金沟寨村以南建成,正式命名为“烟台海军学堂”。萨镇冰为学校题写了“才储作楫”四个字,寄托了对学校的厚望。

广东水师提督——叶祖珪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派萨镇冰率“海圻”、“海容”二舰前往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抚慰侨胞。这是近代中国政府要员宣抚华侨的始端。南洋各地侨胞甚多,闽籍华侨尤为集中。萨镇冰复兴海军的梦想得到了南洋华侨的赞赏。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自任为陆海军大元帅。他忌恨掌控北洋新军的袁世凯野心勃勃,以“足疾”为名,将其开缺回籍。同时任命其弟载洵和海军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负责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年轻气盛的载洵甫一上任,即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海军七年规划。8月24日至9月24日,载洵、萨镇冰等人从北京出发,巡视了9个沿海(及长江)省的海防情况,考察了海军学堂、船坞,并参加了象山辟港典礼。

清廷海军部旧址

宣统元年(1909)10月16日,载洵、萨镇冰等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宣统二年(1910)8月24日,又访问了美国和日本,参观了船厂、海军学校及其他海军机构。在萨镇冰的策划下,清廷先后向欧美列强订购了舰艇12艘。由此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的中国海军,实现了军力的恢复与增长。萨镇冰汲取甲午海战的教训,力主撤销过去长期割裂的南北洋水师建制,将海军大小 40余艘舰艇分编为巡洋、长江两舰队,实现了南北洋海军的统一。为建立了统一的海军指挥系统,他仿效欧美各国海军建设经验,制定了三等九级的大清海军官制和海军长官旗式,明确了各级海军官兵的章服标志,统一了号令,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的科学化管理基础。萨镇冰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军制的开创者。

海军大臣——载洵

四、同情革命,履职民国

宣统三年(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了。清廷下令萨镇冰率舰队前往武汉江面炮轰起义军。10月17日,在海军炮火轰击下,革命军占领的武昌刘家庙车站失守。武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早年毕业天津水师学堂,又曾在威海北洋舰队服役,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他致函萨镇冰,情真意切地陈明大意:“吾师抱救国之卓见,熟察现势,必知专制政体之必亡”。萨镇冰回信说:“彼此心照,各尽其职”。黎元洪又致书给海军各舰管带:“汉族存亡之机,在诸船主一臂之助。孰无心肝,孰无血诚,孰非炎黄子孙,岂肯甘为(满族)奴隶,残害同胞?请勿犹豫”。面对各地如火如荼的武装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只好重新起用被罢黜的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决定采用两面派手法,他一边下令攻打汉口起义新军,一边派人与南方革命党人和谈。

辛亥革命——鄂军都督府

11月1日,北洋第一军军统冯国璋借风势命令士兵放火,一时间整个汉口便成了火海,三天三夜未熄,方圆30里的繁华商埠成为一片焦土,商民损失不可计算。清军的野蛮行为激起了全国民众的强烈愤慨。面对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萨镇冰既不愿为之殉葬,也不愿公然易帜。11月1日晚,他选择了一条中间的道路,让自己乘坐的“江贞”号军舰发出信号灯:“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舰艇好自为之”,逐以有病需医为由,改乘英国商船前往上海。他以离舰出走方式与下级告别,间接地向部下暗示对起义的默许,从而解除了各舰官兵的顾虑。11月2日,时任海军参谋长的汤芗铭被推为起义舰队临时司令,接管了舰队指挥权。他立即下令起义舰队游弋于汉口外江面阻止清军渡江,有力的声援了武昌革命军。

海军参谋长——汤芗铭

1912年,南北议和清帝逊位,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萨镇冰出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后改任督办淞沪水陆警察事宜。1914年,袁世凯组建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为最高的军事机关,与政事堂并立,一武一文,作为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左右手。萨镇冰与王士珍等六人为办事员。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去世,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1917年3月14日,中国与德国绝交,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年5月,段祺瑞以中德绝交须加强海防为由,在上海设立海军司令部,任命萨镇冰为海军总司令,以削弱黎元洪极力推荐的海军总长程璧光的权利。护法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领衔率领驻吴淞口的各舰舰长发出《海军独立宣言》。

上海外滩旧影

萨镇冰以恩师和同乡的身份力劝林葆怿三思,但林葆怿主意已定,无以挽回。萨镇冰称病辞职,回闽担任福建清乡督办。7月22日,林葆怿率"海圻"等15艘兵舰赴广东护法,被任命为广州军政府海军总司令。历经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冲击后,钱能训、龚心湛两任内阁先后倒台。陆军总长靳云鹏出任内阁总理,萨镇冰出任海军总长。此时,直皖两系明争暗斗,脚踏两只船的靳云鹏左右为难。1920年5月提出辞职,由萨镇冰暂代国务总理。不久,直皖战争爆发。直系联手奉系打败皖系。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支持下,靳云鹏于8月9日再次出任内阁总理,萨镇冰仍任海军总长。1921年5月14日,靳云鹏内阁内外交困,四面楚歌,只好总辞,萨镇冰从此脱离北洋海军,回闽再任福建省清乡督办。

福州鼓楼冶山仁寿堂——萨镇冰旧居

五、爱国爱乡,生荣死哀

1922年10月15日,北洋政府任命萨镇冰为福建省省长、福建军务会办。他热心家乡事业,同情关心民间疾苦,先后在福州倡设孤儿院、工艺传习所、收容所等,安置孤儿、残疾者。1925年,他将闽浙总督署的临街空地拆墙辟为马路,以利交通,人称“肃威路”。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9月,北伐东路军由许崇智率领入闽。那时北洋海军驻马尾舰队酝酿易帜。军阀孙传芳麾下的福建军务督办周荫人得讯后,急电漳泉镇守使军阀师长张毅回师福州。1926年冬,张毅率部窜到闽县后,洗劫南港瓜山一带,民舍悉付一炬,乡民流离失所。萨镇冰以离职省长之身,走遍南洋群岛,向侨胞乡亲募集20余万元巨款,重建灾区,救济灾民,并亲自督办相关事宜,被称之为“活菩萨”。

福州闽浙总督署旧影

1926年12月初,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入福州,宣告了北洋军阀在福建统治的结束。此后,萨镇冰主要从事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为灾民分发粮食、药品,行善积德。1927年,萨镇冰在南港筹资建造通往各村的大路,其中南港新街宽达3丈,方便邑人通行。1928年,在他筹资建造的南港苏州桥竣工后,萨镇冰写诗云:“回忆当年病涉时,寒天没胫剧堪悲,桥成今日诸无苦,来往行人险化夷”。为纪念萨镇冰的功绩,南港、瓜山乡民在桥北建立“萨公寿亭”,福州平民诗人张一琴作记述之。1933年,萨镇冰到福鼎太姥山。为便于游人上山游玩,他发动群众,在登山崎岖之处筑了一段石板山路,共有360级石磴,人们称之为“萨公岭”,并勒石纪念。1933年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发动的福建事变爆发,萨镇冰公开支持并宣布抗日反蒋。

福州南港——苏州桥

福建事变失败后,萨镇冰深居福州主持修编《雁门萨氏家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到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宣传抗日救国。 1940年萨镇冰从西安出发前往延安,半途被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陕甘宁边区总司令朱绍良接回重庆。1945年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6岁的萨镇冰回到故里,居住在福州中山路仁寿堂。1947年初,福建佛教会决定创办“福建佛教医院”。萨镇冰接受福州开元寺住持宝松和尚等聘请,出任佛教医院董事长,并函电海外闽侨募资建院,为贫苦民众和僧尼居士免费或半价治疗疾病。1948年夏末,福州发生特大水灾,萨镇冰向华侨募捐,亲自施赈,并重修了被洪水冲毁的晋安桥,以利于人们的通行和生产。

萨镇冰乘马照

1948年,在萨镇冰九十诞辰之际,他拍了骑马照留念,并自题:“行年九十,壮志犹存,乘兹款段,北望中原”。1949年8月,在福州即将解放之前,“代总统”李宗仁来到福州,转达蒋介石之意,力劝萨镇冰前往台湾,他以病为由坚决推辞。新中国成立后,萨镇冰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后打进了汉城,萨镇冰回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当即作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寿94岁。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发来唁电,还专门指派陈毅赶赴福州,为萨镇冰主持丧礼,福建人民政府为其举行公祭。

萨镇冰墓道碑

1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