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追忆:因为那个漂亮女子,他成了第一个被推荐上大学的幸运儿

斗罗大陆魂之韵 2024-12-12 11:10:17

"黄知青,你说城里人是不是都像你这样,连锄头都拿不稳啊?"前面那个穿着补丁褂子的姑娘回过头来,眼里带着笑意。

我握着锄头的手心更冒汗了,不知道是累的,还是被她看得不好意思。

这是1969年的深秋,我被分配到山西吕梁山区的李家窑生产队。

记得刚下火车那会儿,天正下着绵绵秋雨,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空气里飘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

我和其他十来个知青被大队书记李根生领着,沿着泥泞的山路往村里走,脚下的黄土地又湿又滑。

李家窑是个不大的山村,零零散散的土窑洞依山而建,炊烟袅袅升起,在雨中显得格外孤寂。

村里人穷,可待人热情。我永远记得第一天晚上,村长李根生把我安排在他家住,说是让我好好适应山里的生活。

他家的土窑洞虽然简陋,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贴着几张红色的剪纸,炕上铺着打着补丁的花布被子,散发着淡淡的艾草香。

那天晚上,我就见到了李根生的女儿李巧莲,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进来,那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山间的星星。

"城里来的知青,咱得好好招待。"李根生的媳妇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里藏着朴实的善意。

可我看得出来,她端上来的粥里飘着几粒小米,主要是红薯面糊,这大概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慢慢适应了山村的生活。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听见院子里李巧莲打水的声音,木桶碰撞着井沿,发出清脆的响声。

她总是起得最早,帮着她娘收拾家务,细心地打扫院子,喂养几只瘦弱的母鸡,然后下地干活。

我第一次跟着队里人下地,手忙脚乱的样子让大伙笑话。李巧莲却耐心地教我,从握锄头的姿势到点种的深浅,一点一点地教。

看着她熟练地使用农具,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笑容,我这个城里人真是自愧不如。

有一天傍晚,我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见李巧莲在偷偷看一本破旧的农业知识小册子,书页都快散了,还用线重新装订过。

原来她从小就爱看书,可家里穷,供不起她上学。她说村里的女娃子大多十五六岁就嫁人生子,可她想学知识,想让山里人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那一刻,我看见她眼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改变命运的执着。

我把从北京带来的几本书都给了她,有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知识。看着她如获至宝的样子,小心翼翼地用报纸包好,我心里暖暖的。

可没想到,这事传到了生产队长耳朵里。队长是个固执的老人,觉得女娃子识字多了会学坏。

"城里来的知青,就是来祸害咱们山里人的!"队长在大会上拍着桌子喊。他怕我教坏了李巧莲,让她不安分。

我后来才知道,队长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娶李巧莲。他儿子老实巴交,在煤矿上班,是村里少有的吃商品粮的。

那段日子,村里的闲话多起来。有人说我和李巧莲"不清不楚",有人说知青就是来扰乱山村秩序的。

李根生为了平息风波,不让李巧莲再来教我干活。我常常看见她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但我们再没说过话。

那个冬天特别冷,山里下了大雪。我发着高烧躺在炕上,李巧莲悄悄让她娘给我送来了一碗红糖姜水。

我喝着热乎乎的姜水,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五味杂陈。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连一份单纯的情谊都显得那么奢侈。

可李巧莲不声不响地干了一件大事。她用那些农业书籍里的知识,带着几个年轻人试验新的种植方法。

开始没人信她,可她自己掏钱买种子,一点一点地试验。我常常看见她一个人在试验田里忙活到天黑。

1970年夏天,李家窑的玉米地里,李巧莲试验田的玉米长得比别人家的都好,足足高出一个头。

队长不得不承认,这丫头是真有本事。那年秋天,全村的粮食产量比往年高出三成多。

上级领导来村里视察,对这事特别重视。李巧莲不但自己学习,还把知识教给了村里人。

领导说要推荐一个知青上大学,李巧莲第一个提了我的名字。她说我懂农业知识,教会她认识了很多字。

"就推荐黄云舟同志吧,他懂农业知识,又热心教我们认字,是个好同志。"李根生也这么说。

队长虽然不情愿,但也没反对。他女儿考上了师范,他也开始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这件事。

就在我准备离开李家窑的前一天晚上,李巧莲来找我。月光下,她的脸庞清秀得让人心疼。

"黄知青,我......"她欲言又止,眼里噙着泪水。我知道她想说什么,可我们都明白,有些话不能说出口。

第二天一早,我背着简单的行李离开。李巧莲没来送我,只让她妈妈带话说:"黄知青,你要好好学习啊。"

临走时,我偷偷把自己的一本日记本塞在了她家的炕头。那里面记录了我在李家窑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了我对她的那份说不出口的情意。

1973年夏天,我从农业大学毕业,回李家窑探望。村里人告诉我,李巧莲去年嫁给了县医院的一个医生。

原来她一直在自学医疗知识,考上了卫生院的护士,还在读夜校。听说她常常走村串户给人看病,把我留下的医疗知识书籍翻得破破烂烂。

我站在那片玉米地旁,想起四年前的那个深秋,想起那个站在田埂上笑着的姑娘。原来,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命运。

2023年,我再次路过李家窑。村里通了水泥路,盖起了楼房,老槐树依然在村口守候。

听说李巧莲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还在带徒弟。她的诊所就开在原来的试验田旁边,那片土地现在种着各种草药。

我没去找她,只是远远地看了看那片熟悉的玉米地。秋风吹过,金黄的玉米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往事。

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当上第一个被推荐上大学的知青,我总是笑而不答。只有我知道,因为有一个姑娘,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教会了我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那个站在田埂上的背影,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留在了那个充满希望与痛楚的年代里。

窗外又下起了秋雨,我抬头看着远处的山,仿佛又回到了1969年的那个雨天。暮色中,我似乎又看见了那个穿着补丁褂子的姑娘,背对着我,向山那边走去。

时光飞逝,有些故事,只适合藏在心底,永远不说出口。就像那本再也找不回的日记本,和那些再也不会重来的日子。

1 阅读:23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