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第29期
这时候董卓已经带着军队到了渑池。渑池在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距离洛阳已经只有七十公里了。何进派去的使者是谏议大夫种邵,在渑池见到了董卓。董卓自然是不会轻易停止进军的脚步,如此机会怎能错失。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哪能是这么简单就被打发掉的人。何况这时候的董卓是已瞅准了猎物的狼,不把猎物弄到手,怎么会罢休。
董卓没理睬何进派来的谏议大夫种邵,要带兵继续往前走。不过,何进派去的这个种邵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等董卓大军走到河南(今河南洛阳市西)的时候,种邵以慰劳的名义再次和董卓的军队短兵相接,再次命令董卓撤退。看种邵这样锲而不舍的阻拦,董卓心里更是怀疑是不是京城发生了什么情况。于是,董卓让手下的军兵上去和种邵对峙。军兵甚至把刀都架到种邵脖子上了,种邵不但没有怯,反而大怒。种邵斥责他们犯上作乱,士兵受到惊吓,一个个退了下去。种邵接着上去斥责董卓,董卓知道自己理亏,就带兵退回到夕阳亭(洛阳城西)。
董卓所带着的进京大军
这个种邵是世家出身,爷爷种暠是东汉名臣,做到过三公之一的司徒。汉晋文人身上的那股血性,常常让人赞叹。那种不屈不挠,誓死抗争的勇气,是今天的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种邵以一个人的力量,将野心勃勃、带着大军的董卓挡在了洛阳城下。按时间推算,当时应该是公元189年的农历七月。
种邵是把董卓挡在了洛阳城外,可城里的袁绍依然不知死活。读史书,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就是喜欢捣乱,就是喜欢惹事,喜欢把事情闹大。事情闹不大,他绝不罢休。袁绍就是这样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袁绍心里清楚,反正主局的不是我,宦官一日不除我一日不安,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向前一步海阔天空,后退一步就是无底深渊。袁绍担心此时的何进会打退堂鼓,接着给何进煎熬的心头上浇油:“我们已经和宦官对峙上了,形势已经明朗。如果事情迟迟不决,就怕会有变故。将军你还等什么呢,还不早早来个了结?”
穷追不舍的袁绍
何进倒是挺听袁绍的,可就是不拿最后的主意。不过在袁绍的催促下,何进倒是做了下人事上的调整和安排。何进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门主持处理需要决断的事情。节指符节,指被授予了特殊权利,此时的袁绍被安排了本应该何进做的事,专门应对需要决断的事。可位差一等,很多事做起来就不方便。而袁绍,遇到大事,还是要去找犹豫不决的何进,一样拖得办不成自己心中想办的事——除尽宦官。
除了任命袁绍,何进还做了另外一个人事安排,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这个王允就是之后三国演义里貂蝉的养父,最后策划杀死董卓的主谋。王允此时被任命为的这个官职河南尹,官位也不小,相当于东汉京城洛阳的市长。
何太后与何进
这时候有了授权的袁绍当然不会闲着。他一方面让洛阳负责治安的人,密切关注宦官的行踪,另一方面联络董卓,授意董卓给何太后上一个奏章,威胁何太后,如果她再不依从何进的安排,就将带兵逼近平乐观。平乐观是东汉修的皇家园林,类似于大清朝修的圆明园、颐和园。
这时候带兵在京城外的董卓,闲着心慌,可能要早点事做。有袁绍不停与自己串联,让自己做事,心里自然乐意的很。何况,他和袁家这种门生关系,袁绍有这样的命令,更是愿意服从。于是,董卓马上就按袁绍的指示,写了一份全是威胁的奏章给主持朝政的何太后。
历史深处,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进程中,以现代视角去解读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事与人,欢迎关注!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