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用三项不动产冲抵4.23亿元应付账款

沛凝评商业 2024-09-11 16:33:38

曾经的行业巨头碧桂园,如今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9月9日晚间,帝欧家居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欧神诺与碧桂园相关方签署协议,受让后者持有的三项不动产,对应其对碧桂园的4.23亿元(人民币)债权。

从"大而不能倒"到"债务缠身"

碧桂园曾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创始人杨国强白手起家,在三十多年间将碧桂园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不过,在过去几年,这个“庞然大物”开始显露出经营危机的端倪。

9月,碧桂园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帝欧家居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欧神诺与碧桂园相关方签署协议,用三项不动产冲抵4.23亿元应付账款。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也让人不禁疑问:曾经叱咤风云的碧桂园。为何沦落到用"以物抵债"的地步?

事实上,碧桂园的困境并非孤例。

近年来,包括恒大、远洋集团在内的多家知名房企都面临着债务危机。这些曾经的行业翘楚纷纷陷入困境,不仅反映出个别企业的经营问题,更折射出整个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深层次原因:高杠杆模式的终结

中国房地产行业长期以来依赖的"高周转、高杠杆"模式,在过去二十年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郑志刚指出:“房地产企业过度依赖杠杆融资,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这种模式看似高效。但一旦市场降温,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自2016年以来,开始实施“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意在抑制房地产泡沫,降低金融风险。加上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进程放缓等因素,使得房地产行业的增长动能逐渐减弱。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成为压垮许多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防控措施导致房地产销售和施工进度受阻,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疫情加速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一些本就负债累累的企业在这场‘黑天鹅’事件中难以为继,而那些财务状况相对健康的企业,则有机会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转型之路:痛并快乐着

面对行业寒冬,房地产企业纷纷开始探索转型之路。

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轻资产"运营模式,减少土地储备,专注于提供房地产相关服务。另一些企业则选择多元化发展,涉足养老、教育、医疗等相关产业。

以往以"三高"(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著称的碧桂园,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公司一方面通过出售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改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新的业务方向,如加大对机器人和现代农业的投资。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广乾指出:“房地产企业的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融资困难、人才缺乏、市场不确定性等。但这也是一个机遇,能够推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规范中寻求平衡

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困境,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2023年7月,强调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政策面将进一步放松。随后,多个城市出台了放宽限购、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政策支持并非要重回过去的高增长模式,而是在规范中寻求平衡,推动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表示:“未来的房地产政策将更加注重因城施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要为行业发展留有空间。关键是要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从过度依赖金融杠杆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道路。”

碧桂园等企业的债务危机,既是对过去高杠杆模式的警示,也是行业新生的契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房地产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房地产行业有望在新的赛道上焕发生机。那些能够适应变化、勇于创新的企业,终将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