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题:细说“特朗普交易”逻辑

依萱价值先生 2024-11-04 16:22:50

“超级周”马上就要来临。老美的大选结果、美联储的降息幅度、国内的财政扩张力度,都将集中在下周揭晓。

三个事件如果非要说有一个最核心的,无疑是前者,毕竟影响的是未来4年的格局。美联储的降息幅度很可能也会受前者影响;而原本10月下旬的会议挪到下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对前者的重视。

惯例地,暴风雨前夕,风险市场的表现都不会太理想。不仅A股如此,美股也好不到哪去,特别是下半周。

而这种避险情绪的升温,正好契合着大选结果“不确定性”的转变:博彩平台Polymarket上的特朗普胜率在国庆后一路高歌猛进,上周末达到66%的胜率,比对手哈里斯高出整整一倍。但就在这周的下半周突然下滑,从66%跌到62%,周末还进一步跌破60%。

为什么主力都提前押注“特朗普交易”?

很多人可能对博彩平台Polymarket在老美当地的分量没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自2012年老美大选以来,每一届,Polymarket上面都能提前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就准确地“猜对”结果。

虽说“以往战绩不代表未来一定能延续”,但战绩延续的概率远大于爆冷,这就足够了。

早在10月下旬初,市场就发现,美元和美债几乎完全跟着Polymarket上面的特朗普胜率走。

很明显,背后的逻辑就是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国际机构资金,对Polymarket的高度重视。

不仅是老美的大选,每一期美联储降息/加息前,Polymarket的押注也是准确率奇高,而且走势相对稳定,不像市场上的消息面那样每天都一惊一乍。

10月中旬以来,无论美债、美元、大宗商品这些大类资产,还没美股、A股内部的行业板块,都存在同一条主线,就是交易特朗普胜选的预期,也即“特朗普交易”。

而主力们都提前押注“特朗普交易”(程度上存在分歧,但方向上达成一致),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对Polymarket高度重视的共识上。

特朗普的胜率从66%跌到60%以下,边际下滑是事实;但胜率依然明显高于对手,这也是事实。

如果觉得下半周股市“反特朗普交易”导致的跌幅已是风声鹤唳的级别,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胜率向下掉几个点,股市就能有可观的跌幅;那后面实锤升到100%(胜选落地),上涨空间只会更可观得多。

当然,地球是圆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而为大概率事件早做准备,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理性投资行为。所以咱们要优先吃透“特朗普交易”的逻辑。

特朗普2.0的投资逻辑是1.0时代的复现?

在A股领域,不少卖方研报在探索“特朗普交易”的逻辑时,直接复盘8年前特朗普胜选后一个月、一年时间表现最好的板块,刻舟求剑。

而事实上,10月中旬以来进行“特朗普交易”的资金也确实倾向于这些板块。

但是2.0时代的“特朗普交易”逻辑,会是8年前的特朗普1.0时代的简单复现吗?

哪有这样的好事……

在大选结果落地前,以刻舟求剑的逻辑炒预期是没问题的,甚至很有效;因为炒预期的阶段(预期阶段),效率大于事实,而简单复现就是一种高效率。

但这种投资逻辑如果延续到大选落地后(落地阶段),就很可能出大问题。

因为8年前和8年后,至少国内的大环境是不同的,8年前基于国内大环境推动的板块,8年后就不会因为外面的特朗普而简单复现。

例如2016年11月特朗普胜选后的一年里,A股出现了2017年的价值投资牛市,底层逻辑分别是A股获得外资的第一波大规模流入(成就了食品、家电为首的大消费),以及供给侧改革(成就了钢铁、有色为首的上游原材料)。

这两方面都是内因,跟特朗普没多大关系。这种国内环境不可能在8年后依葫芦画瓢再来一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将发生在特朗普正式上任、施行新政的时候;也可能提前,就是在胜选演讲上就释放出足够预期的情况。

“特朗普风格”政策

将带来哪些关键转变?

根据当前信息,下图整理出若特朗普胜选,老美的政策环境将发生的一些关键转变:

对外加税+对内减税+移民趋严,说白了就是逆全球化,这方面与特朗普1.0时代的政策主张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一上来就可以直接实施宽财政+宽货币,以及在能源和AI上公然违背国际道德约束。

宽财政+宽货币对我国而言是有利的。

因为我国经济亟待复苏,财政和货币都需要扩张,所以老美的宽财政+宽货币就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能减轻我国货币扩张面临的汇率压力、以及财政扩张面临的债市压力。从而对整个A股而言,也是很有利的。

市场上总有不少声音为老美的政策扩张瞎操心:举一次债就担心一次美债危机爆发,放一次水就担心一次美元要变成厕纸。

请看以下这一张图,图中至少传达出两个有力的信息量:

第一,美指与美债收益率同向。对于绝大多数的国家,国债收益率上升,意味着国债价格下跌,国家信用下降,汇率贬值。只有老美是“反常”的,美债价格下跌,国际资金会冲着到期收益率(而不是担心风险)加大买入美债和其它美元资产,从而推高美元汇率。通俗说就是,虽然嘴上各种不承认,但身体就很老实地承认美元霸主地位不动摇。

第二,1973年定基为100的美指水平,维持了超过50年。没有天天把“汇率稳定”挂在嘴边,却用客观事实说话,实现了超长线的稳定。老美虽然又债务危机、又无底线放水什么的,但美指重心的超长线稳定,说明它的一揽子对手国也存在同样问题,老美的情况始终没有相对变差。所以美元的霸主地位没变,无论是财政扩张还是货币扩张,都不存在那么多所谓的“制约”。

对外加税+对内减税,减的是企业税、富人税,加的是贸易壁垒,这些显然是从商人的利益出发,所以广泛受到企业主和财团的支持。而损害的则是老美的实体经济(脱离世界供应链),以及本土的民生(对于一个进口型国家,提高进口成本,相当于提高民生成本;不发钱则民众变穷,发钱则推高内部通胀)。

在能源和AI上违道德约束,对我国是很不利的。

老美以大模型的先发优势,以及AI芯片的领先,占据了AI产业里的上游。我国则是在新能源电力上领先,直接去占据整个AI产业链的上游。这是当前形成的两国战略产业的竞争格局。

一旦全面释放化石能源和核能,先不说军事上问题,光是摆脱了AI对新能源电力的依赖,就打破了我国很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战略产业竞争格局。而一旦去除AI方面的道德约束,老美在大模型上的优势会进一步放大,甚至由于在迈入AGI(通用人工智能)阶段获得先发优势,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事情。

大消费 与 上游原材料

这两个大板块是2017年价值投资牛市的主角,但也是“特朗普交易”里最难复现1.0时代的两个板块。所以这两个板块的投资逻辑只存在于预期阶段。

就如前文所述,这两个板块在8年前特朗普胜选后一年里表现优异,其实与特朗普没多大关系,主要受益于国内大环境。而8年前的国内大环境显然与现在不同,也不太可能因为特朗普胜选而复现。

不同于科技产业,大消费(食品、家电等)的业绩,是建立在经济大面积复苏的基础上。而贸易环境不理想的时期,大消费的行情就直接捆绑于内需经济的大面积复苏。

内需的复苏有两个关键的观察指标,分别是就业环境、楼市。这两个方面要好起来,显然还需要不少时间。

当然,大消费的复苏还有一条捷径,就是股市再疯一次,而且要持续疯。但这可能性太小,也不现实。

至于上游原材料(钢铁、有色等),将同时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膨胀,与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掣肘,双向拉扯,不确定性高。

半导体

半导体是近两个月机构关注度最高、布局最积极的一个方向。

2017年也有过半导体行情,也是半导体+国产替代概念诞生的第一波行情,那时候还不叫半导体,叫“国产芯”。

国产芯是贸易冲突的“因”,也是贸易冲突的“果”。特朗普2.0让A股市场轻易联想到半导体产业,但并不是单一的利好,也不是单一的利空。

就像挫折对于有能力、但容易陷于安逸的人来说,既可以激化他的能力,也可以使他更深陷于安逸。

那为什么机构都以实际行动,往利好的一面解读半导体,而选择性无视另一面呢?

因为半导体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产业,在互联网兴起以来的20多年里,半导体都呈现出很有规律的周期性,每一轮周期都是3年左右。2017年的半导体牛市、2020年的半导体牛市,内在逻辑都是周期。外在的大盘走牛只是锦上添花。

机构这次看好半导体的核心原因,是半导体刚走出周期底部不久,距离周期顶部还有至少一年多的时间,时间也空间的高确定性共振。而来自特朗普2.0的影响,只是一个由头,自然会选择性解读利好的一面(所以别觉得选择性解读很扯,编故事的才更扯;但很多散户不仅不觉得故事扯,还很爱听)。

更进一步,就是半导体产业内部的细分行业。

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率至今还是很低,不少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还不足20%,甚至不足10%,空间极大。而且不光是空间大,增长趋势也已经出现。

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今年二季度全球半导体出货金额同比增长4%,而我国的增长是62%,总规模已接近全球的一半。

相比之下,IC设计、封测行业更成熟,风险偏低,但空间也小得多。

市场风险偏好高的阶段,资金更倾向于只看到空间;市场避险情绪抬头的阶段,资金更倾向于看到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在预期阶段,资金扎堆“炒小炒差”。

进入落地阶段后,投资半导体的资金将逐渐回归基本面逻辑、回归行业头部。市场风险偏好不足的时候,还会向IC设计、封测倾斜。

新能源产业

同样是处于周期的相对底部,新能源就没有半导体那么“好运”了。

撇除道德约束后,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竞争力就只有价格优势。而即使加上ZF补贴,这种优势在接近60美元/桶的油价面前也已基本消失。

若真如特朗普所说,胜选后把能源成本削减50%,那无论对光伏还是电动车,都是巨大的利空。对方甚至不需要提高关税,新能源的竞争力就已大幅下降,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愈发突出。

新能源要破局,突破口只能是供给侧改革,彻底解决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的问题,结束恶性竞争阶段。

所以对于新能源产业,能否有新一轮的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比其它所有外因都重要。

今天就分享到这吧。对文章内容有疑问或者指正的,继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