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淀成的文字
——《过往岁月》读后
贾红松
《过往岁月》是一本散文集,32开,29万余字,洋洋洒洒150篇作品,分上下两卷,出自王君超先生之手。其中120多篇文章发表于1990年代至当下各种省内外报刊副刊或杂志期刊上,书香郁浓,笔意厚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时代强音,记录了点滴往事,抒发了君超先生对生活多维度多角度观照,底色温暖,文字平实,娓娓叙来。
王君超先生是瀍河作协第一届主席团名誉主席,秉笔写作三十余载,收获颇丰。2024年1月18日,瀍河区作协第二届主席团产生后,有代表提议授予君超先生“荣誉主席”称号,大家一致认同。“荣誉主席”称号既是对君超先生写作态度和写作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其热爱文学执着文学的褒扬,更是对其汗牛充栋著作等身的殷切鼓励。
王君超先生一贯内敛低调,为人如此,为文如此,为友如此。事先没见任何声张,《过往岁月》便突然摆上案头,墨香飘散的味道恍惚深谷幽兰,沉甸手感仿佛田野上丰盈的庄稼。先是一下子被封面的精美厚重所吸引,接着被内容的丰满充实感到惊喜,就像莲子,壳如翡翠,核似白玉。
巴金说:“我写作一不为吃饭,二不为出名,我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的话是: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这句话送给王君超先生再合适不过。甚至觉得,王君超先生就是冲着巴金的这句话而奋笔不辍的。
一
《过往岁月》在写法上以写实为主,文体以散文为主,兼顾杂文、随笔。散文立意高远,超越时空,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感。杂文关注身边人身边事,行文平和,观点明确,切中要害,具有一定冲击力和犀利性。随笔多小巧,篇幅不长,如同品茶,浅尝辄止,唇齿留香。
散文看似好写,人人提笔可就,其实不然,散文其实最难写。都说“画人画皮难画骨”,写散文好比螺蛳壳里做道场,功夫全在手上心上,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没有高超的修辞能力,难以为之。“形散神不散”是对散文的基本要求,“形”不好如同丑妇糙汉,难以入目,“神”不行如同无灵魂的干巴躯壳,避之不及。
《过往岁月》里的文章几乎全部发表过,除了作者自身已经具备娴熟写作技巧,对作品字斟句酌外,又经过编辑火眼金睛一番精简拔高过滤提升,使得每篇文章读起来就像和一位老朋友面对面交流,没有啰嗦废话,全是精句好句。譬如,《过年剪窗花》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作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新年到,扫屋灶,贴窗花,放鞭炮”,接着话题一转“进入腊月,扫完房屋橱灶,就该剪贴窗花了。将那大红窗花贴到窗棂正中间,顿时,农家宅院增添了过新年的瑞气。”继而引出母亲,“母亲剪的窗花,有的中间有福字,有的是春字,有的是喜字,还有复杂的,比如一朵绽放的牡丹花。”千字短文,生生写出精彩,宛如在面前铺展开了一幅色泽鲜艳场景浓烈的年俗画。
君超先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细微美好,被君超先生发现美的一双眼睛看到后,更有真情实意表达。君超先生的散文以真诚见长,让读文章的人分享了他对人生,对自然,对万物,对苍生的体验体恤,文字带着一种无形力量,一种特有气质,一种异样芬芳,字里行间跳跃着涟漪一样的美感,闪现着灼灼其华的光芒。譬如,《一树榴花分外红》一文就有这些力量、气质、芬芳、美感、光芒。“红花虽红但需绿叶陪衬。石榴开花之前,翠绿的叶子先于花儿挂满枝叶,似乎石榴花备好了嫁衣。那绿的发亮、忙的浑身出汗的叶子,簇拥着羞羞答答而有激情绽放的石榴花。”“果石榴也不是所有的石榴花都结果。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许多果石榴和花石榴一样,花开无果。”“果石榴把甜蜜藏于腹中,奉献出果实;花石榴把娇艳呈现于枝头,展示着美丽,供人欣赏。只是,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老家的院子、院子里的老石榴树也一同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子孙们模糊的记忆,还有我眼前这红艳艳的石榴花。”
因为彼此熟识,住的也近,隔几日便能见上一面。结伴出游,或者小聚小酌时,君超兄往往话最少,酒也不肯多喝,久而久之,习惯了他的不擅言辞。但一篇篇文章读下来,觉得自己被君超兄蒙蔽了,不是不爱说话,他把该说的话交给文章了,写进文章了,何须多言?
故此,读一读《过往岁月》,便读懂了王君超先生的细腻内心和水一样的情感。
二
《过往岁月》四个字由韩生杰先生题写,似魏碑,似唐楷,兼行书韵味,严谨章法里不失灵动活泼,厚重用墨涵盖世情练达,颇有大家手笔。
生杰先生和君超先生同在瀍河区共事多年,亦师亦友,私交甚笃。两个有故事的人为一本书的付梓印刷相辅相成,鼎立抬举,本身也是一件幸事。
友情亲情君超兄着墨最多,也是《过往岁月》最打动人的地方。《重走龙门桥》《洛浦冬韵》《冬天的色彩》《儿时的冬天》《一只鞋》《母亲的炸酱面》《圆圆的亲情》《军帽》《父亲的烟瘾》《给父亲送饭》……等等,篇篇都有作者的身影,都有情感的宣泄。君超先生通过对记忆深处的不断挖掘,不断复述,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抒发了对友情的珍惜,流露出如丝如缕的乡愁。譬如,《一只鞋》。“二十六年前的一天,大我三岁的疙瘩哥带我到伊河边,每人擓个竹篮,准备涉水到对岸,摘一些嫩柳叶回家。我的篮中放着一双新布鞋,它是母亲熬了几夜才做成的,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只能在晚饭后点亮吊在梁上的棉籽油灯,围着被子一针一线纳鞋底。“做双鞋子不容易,你可要爱惜着穿呀!”每次出门,母亲总要再三叮嘱我。”“我和疙瘩哥小心翼翼地走到河中心,此时,我只感到双腿在颤抖,立也立不稳,人像往上游漂移,身子不由自主地向激流中倾倒……”“别哭、别哭,可能掉河里了,我去捞捞。”“七手八脚从河底泥沙中捞出疙瘩哥时,他的眼睛再也睁不开了,手中还紧紧攥着那只鞋。那年他才十三岁。这26年间,疙瘩哥在我的记忆中从未抹去,我无更恰当的方式纪念儿时的好友疙瘩哥,每年我都要回家乡一次,站在河边,遥望对岸那已经成林的柳树,追忆往事,思念疙瘩哥。”
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君超先生深爱故乡,少时在故乡的一方天地里打磨筋骨,淬炼意志;青年时奔赴他乡追寻梦想,开拓视野;白发时念叨乡音,感念故土。即便从黄土地上离开多年,由于根在故土,君超先生依然眷恋着那方土地,魂牵梦萦,夜半神回。这样的眷恋和情怀,可以从多篇散文、随笔中感悟到。譬如,《消失的寨墙》《村边那条河》《芦苇摇曳粽飘香》《打麦场变奏曲》《拾麦》《清清河畔草》《龙门拾堰》《柳笛声声》《最美秋庄稼》《甜蜜的记忆》《山野菊》《那时的关林邮局》《姥爷家的号志灯》等。在这些作品中,君超先生浓缩乡情于笔端,那些散发着麦香稻香和芬芳泥土气息的文字,那些涤荡着伊水浪花,扰动龙门山流云的情感,那些闪烁露珠的乡村田野的河畔景色,如同发黄的老照片,一张张展现在读者面前。
“好的散文离不开个性的语言、开阔的视野、深度叙事的能力;离不开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哲学意蕴。同时,好的散文还要散发出独有的清新气味,这种沁人心脾的气味,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随意调制出来的。它是来自作家灵魂深处的东西,朴素自然,即所谓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同时,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铁路作家副主席、郑州铁路局作协主席、洛阳市作协名誉主席赵克红先生在《过往岁月》序文中对散文写作的理解,似为云淡风轻,实则殷殷嘱咐。至少,《过往岁月》中的散文离克红先生的嘱咐不远。
三
君超先生在瀍河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毋庸讳言,瀍河是君超先生不折不扣的第二故乡。
老子在洛阳生活了半个世纪。瀍河边独坐静思,徘徊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譬道之在天下,犹谷川之与江海。”“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道近于水的《道德经》应际而生。君超先生的蜗居毗邻瀍河,《过往岁月》在瀍河边结集,是否也沾了大儒的光呢?
一句玩笑话而已。
但君超先生将大量笔墨用来描绘瀍河、赞美瀍河、讴歌瀍河却是不争事实。《洛阳东站》《我家就在岸边住》《与老城为邻》《九龙台与九龙台街》《民族路,幸福路》《东关大街的烟火味》《乐善街名有故事》《金家街,不仅仅是一条街》都是叙述瀍河故事的精品力作。作者边走边看、边看边思、边思边炼,许多已经消失的场景、情形、习俗、风物一点点重现在读者面前。
瀍河不仅是一条河的名字,也是一个文化大区的名字。回汉杂居、民族融合的瀍河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遗址遗迹众多、美食独具特色蜚声海内外。作为“衣冠南渡”“瀍壑朱樱”“铜驼暮雨”“金谷春晴”“白马驮经”“丝路东起”“马寺钟声”“邙山远眺”“双龙降瑞”等故事、景点的发生地、所在地,瀍河有说不完的奇闻轶事,道不完的千古情结,理不清的帝王更迭,喜闻乐见的家长里短。君超先生擅长记录,《过往岁月》中的一些文章似乎可以为《文化瀍河》一书漏遗补缺,“官方”“民间”相互联动,至少是瀍河文化届的一件好事。
文化印记的消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横亘在瀍河上的“黄公桥”、诞生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爽明街”、风尘仆仆奔赴千里终得相见的“孔子入周问礼处”、一片残像即让人无尽联想的“永宁寺塔”、囤积国运的“含嘉仓”“大运河”……等等失去了原本模样,或沉寂于岁月深处,或被岁月磨去棱角,或变成典籍里一段无可奈何的文字。瀍河水日夜奔流,流走的是时光,沉淀下的是泥沙。而这些泥沙中不乏意想不到的宝物。
忽然觉得,《过往岁月》就是一颗遗珠,被君超先生采撷到了。
虽然,很辛苦。
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往岁月,无论几十年前走过的路,抑或昨天才发生的事,都应为我们的“过往岁月”。高尔基说:“人的一生很短的,短暂的进程要求我们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岁月时光里每一个人都是匆匆过客,像一朵花开,一阵蝉鸣,一片叶子掉落水面。有人留下足迹,面向未来;有人风吹云散,了无踪迹,虚无飘渺;有人用文字记载,流芳后代,赓续文脉,传承文化。在《过往岁月》中,君超先生用纪实性的文字叙述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片段,再现了白驹过隙里难忘的人和事,以及无法释怀的一个个瞬间。
总之,在君超先生笔下,亲情、友情、乡情、家国情厚重灵动,妙笔生花,皆为风景。
相信君超先生的这本《过往岁月》必定会被众多喜爱他的人珍藏,愉悦才华,包容瑕疵,报以关切,加以关照,像爱惜孩子一样爱惜这本书。
至少,作为瀍河作协后来者,对君超先生用岁月沉淀成的文字,我说到做到。
贾红松,宜阳人,河南省作协会员,洛阳市瀍河区作协主席,作品见于《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短篇小说》《牡丹》《六盘山》《青年文学家》等,散文《欢欢》《秋虫嘤喓》分获2021、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散文《成长之地》入选《2022年河南文学作品选》,出版散文集《岁月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