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毛主席任命李德生担任总政部主任引发了众人的讨论,总政部作为负责管理部队政治工作的最高职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国以来,担任这一职务的都是中央核心领导人,李德生以少将军衔担任,在会上遭到了开国上将的质疑。
毛主席力排众议支持李德生,更是反问道:“他不合适,你合适?”
李德生能够获得毛主席的认可,和他的出色表现有着密切关系。
李德生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立下过许多功劳。那么是谁质疑对李德生的任命?李德生又有着怎么样的经历?
会议上议论纷纷 毛主席力排众议1969年4月,经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推荐,李德生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参与国务院和军委的重要工作。
当时的李德生正在安徽工作,担任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省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出色的工作表现让他获得了进京的机会。
就在李德生还没来到北京时,毛主席在一次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宣布了对李德生出任政治部主任的任命。
然而,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议论,因为李德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连续两次上升,而且军人出身的他,还担任了负责军队政工的重要工作。
因此在毛主席宣布了这个决定之后,会上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在他看来,李德生是带兵打仗的,不适合做政治工作。谢富治之所以会提出反对意见,是因为谢富治曾经的革命经历。
在革命战争时期,谢富治就曾经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的总政治部组织部长,之后又在多个部队里担任政委。
李德生当时还只是谢富治的下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听其指挥,然而现在一路上升到和自己平级,因此谢富治的心中就有了一些不平衡。
不过李德生的成绩有目共睹,毛主席也对他十分赞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李德生。
听到谢富治的发言之后,毛主席就十分生气,立刻就批评了谢富治的说法:“李德生不合适,你合适?”
听到这里,谢富治也无言以对,立刻收回了自己刚刚的话。
可就在毛主席宣布了对李德生的任命之后,中央直到次年4月才正式公开这一消息,林彪在此期间作出了不少的阻挠。
因为林彪一直希望由自己的心腹李作鹏或吴法宪出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两人都曾有过部队政工工作经验,而且在当时分别担任海军和空军的政委。
对此毛主席有着自己的看法,因为林彪的两位心腹黄永胜和邱会作已经分别担任了总参谋长和总后勤部长,如果总政治部主任的工作也由林彪的人担任,那么将会对国家和军队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毛主席坚持任命李德生为总政治部主任,林彪等人也无计可施。
黄永胜和李作鹏等人只能够想方设法推迟这一任命,因此直到1970年4月30日,中央才对外宣布了对李德生的任命。
毛主席的这个选择十分高明,不仅仅体现了毛主席对李德生的信任,也说明了总政治部主任这一职位的重要性。
总政治部对国家和部队十分重要,负责管理全军的党政工作,此前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都是我党举足轻重的人物。
毛主席、王稼祥、任弼时、刘少奇等人都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建国之后担任这一职务的是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和萧华上将。
相比于前任,李德生是第一位开国少将担任此职,而且总政治部主任主要由政工干部担任,李德生是第一位军事将领出身。
李德生能够担任此职,与他此前的革命经历离不开关系,曾经的李德生仅仅只是一个放牛娃。
从放牛娃到少将 多年来兢兢业业1916年,李德生出生在河南新县,自幼家境贫寒的李德生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了民间疾苦,在先进思想的引导下,李德生的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火苗。
1930年,鄂豫皖红军来到了李德生的故乡,李德生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加入了红军,由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李德生最开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战士,然而在战斗的过程中,李德生作战十分英勇。
他在战场上机警灵活,多次完成组织上的任务,因此李德生也获得了上级的赏识。
李德生被调到了通信班,从营通信兵做到团通信兵,终于在1932年2月加入了我党。
在之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李德生参加了众多战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六路围攻战役”。
出色的表现让李德生再次获得提升,一年之后李德生来到红10师34团供给处担任指导员,从默默无闻的战士成为了部队干部。
然而,李德生对此并不满意,他希望能够和战士们一起上阵杀敌,因此上级将李德生调到了10师担任交通队班长。
抗战爆发之后,李德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其中在缴获敌人武器装备方面,李德生有着十分亮眼的成绩。
当时,李德生所在的部队是129师,当时是刘伯承和邓公在领导,他们十分重视对青年干部的提拔和重视,李德生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当中。
1943年李德生被提拔为营长,两年之后就当上了团长。
李德生指挥的769团是一支作风强悍的部队,经常完成一些十分艰苦的作战任务,让日军闻风丧胆。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李德生就升任师长,跟随刘伯承和邓公南征北战,更是打出了其军事生涯的代表之战:夺取襄樊。
1948年刘邓二人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襄樊,此地是长江防线的战略要地,拿下襄樊将对我军突破长江防线有着重要意义。
同年7月刘邓二人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近山负责,然而襄樊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一时间想拿下来并非易事。
王近山决定从薄弱处突破,先在西部进攻,拿下了城西的琵琶山,然后从西门进入襄樊。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硬仗,必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然而李德生率领17旅主动请缨,要求担任此次战斗的主攻。
李德生先是观察了当地的地形,在了解了敌军的部署之后,李德生决定集中兵力从中央突破。于是在李德生的指挥下,仅用了15分钟就成功突破了琵琶山,紧接着李德生乘胜追击,一口气拿下了敌人的重要防御阵地真武山。
李德生提前预料到敌人会进行反扑,已经做好了准备严阵以待,因此敌人的反扑全部以失败告终,反而还让李德生拿下了襄樊西部的重要要塞张家堂。
李德生见此良机便主动出击,打算一举拿下襄樊城西的重要阵地。
然而敌人在此地布置了大量的地雷,强攻必然会损失惨重,李德生经过思考之后决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李德生让战士们白天休整,让敌人以为我军已经显露疲态,然后晚上不断进行排雷,日夜配合。
敌人果真中计,在地雷全部排干净之后,李德生下令全军出击。
最终敌人被全部消灭,襄樊城西被我军攻克,三个重要的据点被我军占领,襄樊城西也就全部暴露在了我军面前。
此战李德生有勇有谋,当记头功,同时也有了“刀劈三关”的美誉。
王近山见李德生表现如此出色,让他担任了进攻襄樊城的主力,李德生也不负众望,仅仅用了一个昼夜就拿下了襄樊。
后来,李德生担任12军副司令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在后勤方面给予了前线很大的支持,为战役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可以说在革命战争时期,李德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将领,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就是对其最好的表彰。
李德生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李德生的资历仍不能够让他胜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真正让他赢得毛主席的认可,还要数李德生在建国之后的贡献。
建国后表现出色 获得毛主席认可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李德生回国担任12军军长,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李德生也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
在建设发展部队的同时,还积极在苏北地区进行发展,让原本落后的地区焕发生机,出色的成绩也获得了毛主席的关注。
1967年,李德生获得了一次工作机会,当时周总理打算派遣一人前往安徽进行建设工作,他想起了在苏北地区管理出色的李德生。
于是李德生很快就来到了安徽开展工作,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需求。
在稳定社会民生之后,李德生就开始发展当地的经济,克服了许多现实难题,推动了安徽当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发展。
在李德生的治理下,安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改往昔落后的局面,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李德生的政绩,让他获得了进入中央会议的机会,1968年10月李德生作为安徽省代表参加了八届十二中全会,会上李德生第一次和毛主席进行交流。
在周总理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主席十分好奇地问是哪个李德生?因为此前毛主席曾化名李得胜,听成了李德生的谐音。
随后毛主席就开始介绍李德生的经历,毛主席听完之后对这位杰出的干部十分欣赏,于是就在现场扫了一眼,挥了挥手让李德生站起来。
李德生立刻站了起来,向毛主席敬了一个礼,此前李德生只是远远见过毛主席,还没有和主席交流过。
毛主席微笑地说道:“我还不认识你呢”随后两人就进行交流,毛主席询问了李德生的一些情况,之后更是了解了他在安徽的成绩。
李德生向毛主席介绍了自己在安徽处理问题的做法,毛主席听完之后十分满意,这一次的交流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毛主席正在考虑领导干部“老中青”三代结合的方式,52岁的李德生刚好符合毛主席的想法,加上其在安徽的出色成绩以及革命年代的贡献,很快就获得了毛主席的青睐。最终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李德生顺利出任了总政治部主任。
李德生当上了总政治部主任之后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在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牢牢地将部队掌握在了党的手中。
因为,当时林彪在李德生上任之后,就曾经在家里面接见了李德生等高级干部,当时林彪就表达了拉拢之意。
林彪表示自己一直都热衷于部队的政工工作,对于部队的政治工作十分重视,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拉拢李德生。
为此林彪还说自己在李德生升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过程中出了一份力,因为他希望能够有一位军人出身的人处理部队政工工作。
李德生也知道林彪的想法,但一直都与之保持距离,坚决拥护毛主席和周总理,没有半分的动摇。
九一三事件发生之后,李德生还参与了后续的处理工作,李德生的忠诚再次获得了毛主席的认可,之后更是出任了多个重要的职务。
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李德生都表现得十分认真可靠,这也证明了当初毛主席没有看错人。
1988年李德生因为杰出的功绩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在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工作之后正式退休,2011年以96岁高龄在北京逝世。
李德生能够以少将身份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和此前的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等人担任同一职务,与李德生本人杰出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毛主席的坚持和信任,也让李德生获得了表现的机会,足见伟人的目光与格局之远大,正是因为李德生的出色以及毛主席的慧眼识人,我国才又多了一位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李德生的革命生涯》
《李德生的三度“意外”任职》
《上调中央 毛泽东第一次会见李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