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笔下的慈禧太后

山雁说过去 2024-06-12 12:24:35

(英国)庄士敦/文

倘若之前的判断无误,那么1901年八国联军做出的决定就让他们损失巨大,他们当时应该坚持让皇帝重掌政权。西方列强只是声明,慈禧太后免遭惩处的最大代价就是归还皇权,她必须保证光绪皇帝安然无恙。

  当时,很多人都希望光绪皇帝能够重掌政权,尤其是康有为及其同僚。我希望大家关注一下一本在1901年出版的书,书名叫《中国内乱》,作者是林部锵博士,笔名“文清”,是一位主张教育以及对社会进行改革的人。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列强必须迫使太后归政,让皇帝变得名副其实。这样,皇帝就可以剥夺太后干预朝政的权力,手握御笔,亲自处理国家政事……保守派在国家中部和南部地区不得人心。如果光绪皇帝重掌政权,将获得亿万群众的欢呼。让光绪皇帝重获权威并不难,光绪将获得整个国家的普遍承认……国内开明人士将会支持他,联军也会帮助他,光绪皇帝统治的新政府将会突飞猛进地发展……如果光绪皇帝不能重掌政权,改革派将会转而支持革命。接着,中国就会掀起一场革命风潮,这会使这片土地承受巨大的灾难,也会使世界贸易蒙受巨大的损失……现在,一场大革命的种子已经在中国发芽。列强有一种避开这场危险的方法,难道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吗?

  谁都没有想到,包括西方列强,文清的预言,在十年以后得到了证实。

  乍一看,我刚才引用的这段话好像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文中说光绪皇帝的权威将获得普遍承认,但又在指出中国会掀起一场革命的浪潮。其实,这不难理解。如果掌权者仍然被掌控在像慈禧太后那样的顽固派手中,大革命就将席卷中国。但光绪皇帝并非顽固派,他一直热心于改革,若他能够重掌政权,革命也就将会平息。这就是文清的观点,许多人都赞同,我也一样。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文清的看法。他们认为慈禧太后在流亡西安时也非常热衷于改革,她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事项,不过中国还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上一章提到,她改革的诚意只是欺骗了外国人,还有少数的中国人。一些西方作者还说,在义和团运动之后,重新回到紫禁城的慈禧太后真正开始实施改革了。她期望同西方人交好,推行改革。可惜,慈禧太后的做法未能打动多少人,大家都认为慈禧太后的做法只是表象。

  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西方作者曾说,1900年以后的慈禧便开始施行新政策,取缔了某些旧的规章。其实,我认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对于中国的改革,慈禧太后只是一个追随者。慈禧对于那些极具远见卓识的人的提议可以采纳,那些人也觉得改革是必然的,中国一定会西方化的。慈禧太后也不想再出逃一次,她可能还受到荣禄、李鸿章的规劝,不能再继续采取依靠义和团的方法将西方列强驱赶出国门之外了。不过心胸狭窄的她是不会原谅那些试图在1898年改革运动中废除她权力的人,她把康有为等人依然列在黑名单上,对康有为缺席判处的死刑没有取消;光绪皇帝继续遭到软禁,仍然遭受到慈禧无休止的诬蔑和打击。她现在不得不赞同并加以施行由光绪开创的改革事业,然而,这不仅没有熄灭她对光绪的仇恨之火,反而加剧了她对光绪的嫉妒之心。

  对于慈禧作为一个统治者的评价,有两种完全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慈禧太后执政能力非常强,正因为她,使得清朝政府多延续了一段时间。另一种认为,她对清朝的灭亡要负主要责任。据我所知,中国的许多杰出人物都赞同后一种意见。而前一种意见,却在西方人中相当流行。例如斯蒂芬·金-霍尔就曾这样评价:“正是这个女人的能力,才延缓了清朝的崩溃。”卡梅伦博士也认为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能够继续存活完全得益于慈禧太后的坚持,如果不是慈禧太后的执政,清朝早就灭亡了。

  谴责慈禧的意见也很多,其中有一位英国学者和一位中国学者的看法极具代表性。威廉·爱德华·苏希尔说:“1898年的维新运动被慈禧太后镇压后,清政府便真正踏入了末途。”1900年时,文清也表示慈禧太后一直在推动清朝的灭亡。

  在这两种观点里,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更加接近真实。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慈禧是一个无知的女人,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让她对所有失败的事情负责,也不应该在她死后把一切账都算在她名下。

  如何描述慈禧,人们众说纷纭。有四位美国作家曾对她有不同的描述。第一位作家把她描述成“这个世上最杰出的女君主和最放肆的暴君”;第二位作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应该称她为19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女性”;第三位称她是历史上少有的铁腕角色;最后一位甚至说她可以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我在紫禁城生活时,我认为慈禧太后要对清朝的覆灭负主要责任,因为她毫无顾忌地使用她的特权。如今我则觉得她确实有责任,但不是主要的责任,在所有责任中她无需为道义全权负责。如果慈禧太后能够脱离清朝腐朽的制度,那么她早就可以成为成绩斐然的领导者。这也说明她既不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也不具有所应具有的那种伟大才干。

  假如慈禧太后真的像西方人所说的那样,是位杰出的领导者,那么就不会发生1894年的中日战争、1898年列强迫使朝廷割地赔款,也不会发生义和团运动,更不会出现攻打使馆区、庚子赔款、革命共和、礼崩乐坏等情况,蒙古、新疆、西藏、热河和满洲也不会丧失,最后导致清朝再次向列强低头,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大片的领土都被西方列强占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过,历史是无法假设的。我们也无须过于责怪慈禧太后,她无法拥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是事实,但是她也没有资格成为“历史中最为优秀的掌权者”而受到我们的尊崇。在义和团运动结束后,苏珊·汤利夫人曾经采访过慈禧太后。她这样报道:“很难想象面前这位夫人就是中国那位神秘且强大的掌权者,她看起来和蔼……她故意将那位可怜的皇帝囚禁,也默许义和团的行为。”在文章结束时,有这样一段话:“慈禧太后只是被他人利用?还是她真的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我认为慈禧太后一生都在被那些保守派的人利用,这些人也是满族和汉族的流氓恶棍。对他们而言,慈禧太后能够让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正如我所说的那样,她的身份以及对朝廷的影响让她成为了别人重要的棋子,她所掌握的东西、形成的性格以及能力的不足会让她很容易站在最高的位置为他们进行庇护。

  慈禧最大的缺点就是爱慕虚荣。就算没有别人对她阿谀奉承她也会自我夸耀,她曾对德龄公主说她自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子,无人能及。我想,德龄公主以及其他人只有赞同慈禧太后的话。慈禧太后喜欢听别人的赞美,她认为别人也喜欢赞美她。她在召见各国驻华公使夫人的时候经常夸赞她们,其实她恨透了她们,口蜜腹剑,只是假装和她们套近乎。她在义和团袭击公馆之前以及这件事发生后同这些夫人相聚过几次,她向这些夫人表示大家应该和睦相处,而这些夫人对于她送的礼物以及她所表现出来的风度都非常喜欢。但很快这些夫人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据一位美国驻华公使说,慈禧太后在暗地里下了密谕tusha外国人。慈禧太后结束逃亡后,就对西方人越来越仇恨,她永远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这些让她出丑,受尽屈辱的人。但是,她表面上还是要向他们示好。

慈禧太后喜欢人们把她比作维多利亚女王,然而,她更愿意人们把她比作伊丽莎白女王。苏格兰公使曾把这个故事告诉伊丽莎白女王,她回答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完全比不上慈禧。”虽然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像慈禧太后那样为皇帝指定配偶,甚至将皇帝妃子扔进井里溺死,但是我们知道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在众人面前畏缩屈服过,当众打朝臣和宫女的时候她也不会手软。应该有人把伊丽莎白女王的事告诉慈禧太后,她听了一定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除了同各位女王相比较,慈禧太后最大的消遣之一就是在颐和园中扮演观音菩萨。她站在莲花台中向人们赐“甘露”,以观音菩萨的形象播撒爱与同情。她身后还会站着满带笑意,合着手掌的“天仙”们,太监李莲英也在其中。对于慈禧太后这种行为,其实可以理解,她认为自己就是救苦救难的神仙。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慈禧太后在1908年知道了观音菩萨的化身并非只有自己。依据dalai喇嘛的认知,所有的dalai喇嘛都由佛转化而来。

  同年9月,西藏的dalai受到清政府的邀请来到紫禁城,并得到了同是观音菩萨化身的慈禧的盛情接待。之后,紫禁城就有两位神仙同时存在了。不过,没有过多久太后去世了,紫禁城也只有一位观音化身了,那便是dalai喇嘛。这件事向世人印证了一个传言:倘若有两位菩萨的化身或者是活佛出现在一个地方,那么其中一位必将离去,然后等待轮回再度归来。

  慈禧太后虽然被称呼为“老佛爷”,但是这和她喜欢扮演观音菩萨无关。西方人也许认为“老佛爷”是“年龄大的神明”。然而这和中西文化差异有关,在中国“老”有尊重的意思,而西方文化中没有。清朝的皇帝都喜欢“佛爷”这个称谓。在康熙皇帝执政期间,意大利人马国贤曾在紫禁城居住,这位神父评价康熙皇帝非常受他的子民爱戴并被称为佛。可见,佛在中国的意义不单指神仙,也是对中国皇帝的一种尊称。我在紫禁城居住的时候,听到太监以及其他侍从称呼贵妃和皇妃为主子,这也是一种尊称。

  虽然慈禧太后也受到了朝中官员的尊敬,但是她依旧无法全面代表中国的文明。慈禧没有达到孔子所谓的道德和品行,也不能同那些为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的贤德之人相比。汉朝时期,一个人冒犯他的上司,这位上司没有处罚这个人,只是说是自己的错,假如他能教导好自己的属下,就不会发生这件事了。不过,慈禧太后对属下不敬的行为反应不同。1897年,一位名叫林秀川的人被慈禧太后罢免了职位,其原因就是他在觐见慈禧太后时动作慢了一些。慈禧老佛爷若是知道了汉朝的这个故事,她也许会不高兴,但至少会让她去思考。

  我们再来看一下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的关系,很多太监都说慈禧太后很讨厌光绪皇帝。假如你不懂中国的风俗传统,那么你会很难理解下面这个故事。在中国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生了重病,如果能够吃到了他的儿女或最亲近的人的股肉,就能恢复健康。人们都非常相信这个传说,他们认为这是子女的孝道或者是奴仆的忠诚感动了神仙,然后生病的人才能得以康复。在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前,慈禧太后生了重病。当时,皇帝向慈禧太后请安,并坐在她病榻前。当时,寝宫内还有一个人便是太监李莲英。慈禧太后看着这两个人说:“我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若是有人自愿献上能够治愈我的药就好了。”这两人都明白太后话中的意思,但是都没有表态。

  没过多久,慈禧太后痊愈了。康复后的慈禧太后一连几天都没有见到李莲英,便向身边的人询问,最后从照顾李莲英的仆人那里知道了原因。原来李莲英自愿献上了自己的股肉为太后治病。据史书所说,李莲英此后备受慈禧太后信任。但对皇帝,太后非常生气,因为他没有尽到应有的孝道,慈禧太后便开始不喜欢光绪皇帝了。

  我从一位皇族那里得知了光绪皇帝最后一次向慈禧太后请安的情景。光绪皇帝被囚禁后,必须时常向慈禧太后请安。这是慈禧太后定的一项处罚,这样她就能时常看到这个自己囚禁的人并可以打击他。1908年秋天某日,光绪皇帝到宁寿宫给慈禧太后请安。这时光绪皇帝自己也病得厉害,在太监的搀扶下,他步履踉跄地走进了太后的寝宫。太后看到光绪皇帝满脸枯槁,四肢无力的样子非常吃惊也非常感动,脸上挂满了泪水。以往,光绪皇帝向慈禧太后请安时都悄无声息,不过,这次慈禧太后却对皇帝说:“不经允许不准起身!”光绪皇帝随时都会倒下的身体顿时低了下去,他毫无气力喃喃自语地说:“这是最后一次请安,我不会起来的。”是的,这的确是光绪皇帝最后一次请安。

  几天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传言,慈禧太后已经知道自己同皇帝不久于人世。在地府,自己同皇帝的隔阂也许能被消除了。大概,她会记起她是观世音的化身,却没有观世音的慈悲。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次日,慈禧太后去世。因为两人去世的时间太近,于是民间传言说慈禧太后已经病危,但是她不想自己死后光绪皇帝对她做出不合乎道义的事情,于是下令让光绪皇帝先行一步。另外,还有一种传言说,是太监送走了皇帝,他们怕皇帝执政后处死他们。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有可能,但是无法对其证明。我有一份报告,是宫廷御医所留下来的。这份报告详细记载了有关光绪皇帝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指出了他是因无法救治而离世的。毋庸置疑,这同他这十年来忍受的折磨有关。但是,不论光绪皇帝是因为一种缓慢的手段还是一种极为致命的药而去世的,我们对慈禧太后的看法都一样。

  光绪皇帝生于1870年,5岁时继承帝位,1889年他大婚后开始亲政。在光绪皇帝亲政前,朝廷一直都被慈禧太后左右。从1889年至1898年,太后一直干预皇帝的决定。在这时期,因为太后的决定导致中国同日本爆发甲午战争,拉开了西方列强蚕食中国的序幕。对于这场战争,慈禧太后要负主要的责任。而光绪皇帝自1898年开始到最后离世都有名无实。倘若他能活到现在(1934年),1898年的变革能够成功,清朝就会在光绪皇帝的治理下逐渐繁荣,光绪皇帝也会像明治天皇那样因为改革而名垂青史。明治天皇在日本实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发展,他在光绪皇帝即位前7年成为皇帝,在光绪皇帝去世后4年离世。

  清朝灭亡之前的一个世纪中,曾经屡遭打击,影响和威望大受损伤,有好几次面临灭顶之灾。不过,这个风雨飘摇的古老王朝依然磕磕绊绊继续了几十年,就是在1900年的义和团大难中也没有让它分崩离析,这让很多人都非常困惑,它似乎在冥冥之中证明自己还有继续发展的能力。清王朝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它在19世纪下半叶的恢复程度超出了西方各国的预料。假如1898年的变法能够成功,清朝就可以重新整顿国家威严,逐渐变得强大。可惜,变法夭折了,最终未能制止清朝的腐朽与灭亡。

  在《赫卡柏》一书中,奥德修斯曾说,如果死后可以长眠于高贵的陵墓中,他将毫无遗憾了。慈禧太后实现了这一点。北京城内有辉煌的宫殿,宫殿几百里外是高山和平原。慈禧太后生前非常喜欢北京西郊的那座颐和园,可惜她快乐的日子过于短暂,她需要为自己未来的寝陵好好规划一下。于是,她死后葬在奢华的东陵,这里群山围绕环境优美,她期望自己能够长久安息。光绪皇帝葬入西陵,似乎他生前与太后观念不同,死后也要分开。但慈禧太后却没料到,1928年7月,她所期望的宁静被打破了(孙殿英盗掘东陵,包括乾隆、慈禧的陵寑)。倘若她能够预料到这一切,那么她该会因为蒙受奇耻大辱而备受打击吧。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