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酒店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啸瞰风云谈商事 2024-10-07 02:02:51

游戏《黑神话:悟空》出圈,带火了山西的大同景区,原因是游戏里多个场景参考了大同的名胜古迹。

随着黑神话的火爆,当地的旅游业也乘风而上,外地游客大量涌入,使景区附近经济酒店的价格迅速飙升,从平日里的两三百元猛涨至800元左右。

800元是什么概念?搁在淡季的一线城市,这个价格可以住进一间高档酒店,可这是三线城市大同,况且还是经济型酒店,莫非这年头大家想钱想疯了?

实际上,经济酒店涨到高档酒店的价格早已不是新闻,就在去年,一位南京的先生就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称北京暑期一家7天酒店的价格居然要600多,而且还是没窗户的房间。

另一位职场人士则感慨,公司出差指定经济型酒店可报销,奈何酒店价格一涨再涨,搞得自己现在只能贴钱住酒店了。

社交媒体上,“月薪两万,住不起如家汉庭”“连锁酒店越来越贵,以后出差怕是要睡桥洞了”的吐槽不绝于耳,可就在两三年前,经济型酒店还一度被业界看衰,认为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为何如今又变得”高攀不起“了呢?

这就有必要梳理一下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脉络。

1

经济型酒店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那时候正值大萧条。

大萧条迫使人们消费降级,出门远行能省则省,经济型酒店应运而生,可谓妥妥的时代产物。

经济型酒店顾名思义,提供的核心价值就是性价比,除了最基本的住宿与早餐,其他的功能大幅削减,什么会议、健身、休闲、娱乐,统统砍掉。

在国外,经济型酒店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业态,体量占到了酒店总数的70%,且大多数酒店都是以连锁的形式存在。而在我国,这种业态的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第一家经济型连锁酒店——锦江之星。

在此之前,中国人熟悉的酒店无非那么几种,第一类是遍布于城乡市镇的招待所,它们其实根本不能叫酒店,充其量只能叫宿舍,设施简陋,卫生很差,除了保安几乎没有任何服务。

第二类是大大小小的旅馆,这些旅馆的软硬件比招待所好一些,主要接待外来游客,但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也很不透明。

第三类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高档宾馆,比如上海的华亭宾馆、花园饭店等等,这些宾馆通常用于招待外国贵宾,跟普通人不沾边。

而经济型酒店的崛起,得益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旅游与商务活动的增加。相比于招待所,经济型酒店无论软硬件都提升了一个等级,价格却只有传统宾馆的一半,随着需求的井喷,经济型酒店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在之后20余年时间里,市场上相继诞生了如家、7天、汉庭、尚客优等酒店连锁品牌,它们大多依托于大型酒店集团。尤其在2005年—2015年这十年间,国内经济型酒店的数量从最初的500家猛涨至22000家,足足增加了40多倍。

而在一众经济型酒店品牌中,有两位代表值得一说,他们分别是如家和汉庭。

如家诞生于2002年,当初为了明确酒店的定位,如家曾做过一项市场调查,发现入住经济型酒店的客户最关心的东西只有两项:一个是卫生,一个是床。

所以如家就在卫生间和床上下功夫,它的卫生间配有两种颜色的毛巾和牙刷,让同时入住的两位客人易于识别,淋浴间使用推拉门,而当时大部分廉价酒店还在普遍使用塑料布。如家的床都是棉质的,这样睡起来更松软,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还搭配了碎花的床单与整套,让卧室看起来更加精致。

除此之外,如家把与这两项不相关的价值统统简化。例如酒店大堂看上去很简陋,因为如家不追求豪华和气派;为了节省设备成本,酒店不使用中央空调,而仅用分体式空调;如家的餐厅很小,服务人员仅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光是人工成本这一项,如家就比同行低了2/3。

到了2012年2月,如家的门店数量已达1169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此时距离这家企业成立仅仅过去了十年。业内对如家的评价是:“二星级的价钱,三星级的棉织品,四星级的床”。

另一家可与如家分庭抗礼的酒店品牌是汉庭。汉庭成立于2005年,所隶属的华住集团涵盖了从低到高各个酒店门类,是酒店业的巨无霸。

但长期以来,华住集团的发展重心仍旧是经济型酒店,在2012年的一次战略会议上,华住集团明确把如家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并升级了自身的品牌定位。

汉庭最初的定位是”经济快捷酒店“,到了2014年,汉庭将自己称作”入门级商务酒店“,并祭出了一句有名的口号:爱干净,住汉庭。

这句口号的意思不用多做解释,汉庭将客人对干净的诉求无限放大,并围绕这一诉求构建了一整套服务体系,包括将清洁师分等级,开展周期性的深度保洁,邀请来自日本的清洁技师现场授课等等,还诞生了全行业首个“首席清洁官”,号称“细致程度堪比家庭保洁”。

一家经济型酒店真有必要做到如此干净吗?客人来此住一晚就走,他们并不会在意那么多细节,汉庭对干净的执着,与其说是出于实际需要,更多还是出于营销的目的,凭借“干净”这一定位,汉庭成为了经济型酒店赛道上的一块招牌。

总的来说,汉庭酒店还是非常成功的,目前它的分店数量已达3600多家,超越了如家。汉庭和如家共同定义了今天经济型酒店的基本款:干净、舒适、便宜,满足最基础的住宿功能。

2

然而,经济型酒店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也造成了它的局限。

其中之一是同质化严重。经济型酒店对软硬件的要求并不高,为了实现快速扩张,这些酒店当初普遍采取了加盟的模式,在设施、服务、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比较欠缺,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这条赛道早已变成了一片红海。

疫情前十余年的消费升级,使大家渐渐看不上经济型酒店的“简陋”。他们想要更多东西,宽敞明丽的大堂,漂亮的餐厅,科技化的配置,最好还能有一些休闲设施让商务人士放松身心。

而经济型酒店的颓势,早在2010年便初露端倪,从那时起,国内大型经济型酒店集团的每间可供房收入开始下滑,以如家为例,2010年如家的每间可供房收入为164元,到了2014年已经下跌至159元。

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除了市场竞争白热化,还与集团内部希望摆脱经济型酒店“低端”的标签有关。

从2017年至2020年,国内经济型酒店的数量比例从87%下降到82%,其中一部分市场份额被中高档酒店给抢走。

锦江、华住等酒店集团,纷纷降低了经济型酒店的供给数量,集团各自制定了中高端化发展规划,押注“中端酒店”这一风口,希望在三五年内实现经济型酒店的全面转型。

另一方面,以民宿为代表的新兴旅居业态,也在不断挑战传统酒店的地位。

民宿最大的优势是个性化,更重要的是,民宿业主以个人居多,他们擅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直接与消费者对话。打开抖音或小红书,与民宿有关的话题成千上万,搜索者还能在微信上直接下单,价格甚至比一些经济型酒店更便宜。

相比之下,作为连锁品牌的经济型酒店虽然也布局社交媒体,却没有多少内容可讲,说到底,经济型酒店仅满足实用功能,而社交平台则需要提供情绪价值,这和经济型酒店的天然属性是自相矛盾的。

不过,经济型酒店的高端化转型也不成功,为了迎合潮流,一些酒店也做过一些不伦不类的尝试,比如增加社交空间,设置共享办公、在房间里安装智能系统,还在酒店的顶楼安排了健身房。

这些功能的增设,势必会抬高酒店的运营成本,但问题是,他们要么是客人的伪需求,要么使用体验差强人意,和真正的高级酒店相比差了好几个档次,客人却得为这些服务支付更多。

如此一来,经济型酒店非但没有攀上高端化的台阶,还牺牲了原有的性价比优势,经济型酒店还未被市场抛弃,就已经先被自己人给毁掉了。

好在一场疫情和随之而来的消费降级,让沉浸在“高端化”迷梦里的经济型酒店彻底清醒。

3

消费预期的降低,让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不降反升,近年来酒店的涨价潮就说明了一切。

虽然经济下行,但大众的旅游热情却不曾消失,只是钱得省点花,从国际游变成国内游,从昔日的欧洲五国变成如今的哈尔滨淄博,借助社交媒体,越来越多的小城市成为旅游热门,中产们扎堆前往小众景点寻求所谓的“松弛感”。

而恰恰是这些中小城市,更适合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至于一二线城市,一则酒店众多竞争激烈,二则租金与人工成本太高,经济型酒店在大城市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少。

经济型酒店之所以难以在大城市立足,还有另一个原因,即薛兆丰老师在他的得到课程里提到的“需求第三定律”。

这条定律所讲的是: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择将高质量产品与低质量产品运往远方,人们更倾向于运输高质量产品。

这个定律套用到旅游上,用通俗的大白话说就是“来都来了,该花就花”。

假设你从偏远的小城市来上海旅游,领略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时尚,你还会在晚上入住简陋的经济酒店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背后有着这样的心态:我花大价钱千里迢迢来旅游,就不会再为了一点住宿费委屈自己,大头都花出去了,小头又何必在乎呢。

一线城市都是高消费的地方,初来乍到的你,自然也得适应高消费。而小城市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经济型酒店在这些地区拥有强大的优势。

根据第一财经的一项调查,57%的消费者在预定小城市住宿时会选择连锁酒店品牌,因为他们更信赖连锁品牌的质量和服务,至少遇到问题时可以投诉,并得到及时的回应。

这还涉及到经济型酒店的另一个关键问题——规模化。

我们在开头就提到,经济型酒店最重要的价值无非三个字:性价比。那么性价比的核心是什么?无非是极致的成本控制,从管理、服务到硬件都尽可能做到标准化。

性价比的本质是成本游戏,而规模是实现成本领先的前提。你的规模越大,你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才能大范围普及,相应的管理成本才能被摊薄,商业史上所有靠性价比取胜的公司,从丰田到沃尔玛,全都是成本控制的顶级玩家。

标准化与规模化相辅相成,规模化又对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为餐饮企业,麦当劳餐厅和圆桌饭店的经营逻辑完全不同,后者致力于招收优秀的厨师并提供精美的产品,前者则需要打造一套工业体系,把每一道生产加工环节都固定下来。

同理,未来经济型酒店的翘楚,一定是将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的玩家,而不是提供了一堆华丽功能的“伪中端”酒店。正如麦当劳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生产了成千上万个匀质的汉堡和薯条,而非那些隔三差五推出的花哨新品。

从这个意义上,经济型酒店早已不再是普通人的赛道,因为成本领先始终是巨头的游戏,它考验的是市场能力与管理水平,尽管消费者对这类业态的需求依旧庞大,但已经没有你什么事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