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仨是杂牌军将领,被俘后都没进功德林,获释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康安说历史 2023-06-19 07:42:00

区寿年 图片来自网络

1959年12月4日,我国对被关押已满10年,并且确实改造好的战犯予以特赦,在功德林内,共有10名战犯成为了首批被特赦的原蒋军将领。

那么,在此之前,还有没有战败被俘的蒋军将领提前离开功德林,或者根本就没有被关入功德林呢?

确实有。区寿年和郭勋祺就是曾经被俘,可却没有被关入功德林的原蒋军将领,吴绍周则是在1952年10月就被特赦。

那么,为何这三人就能享受到特殊待遇呢?

区寿年为何没被关入功德林?

如果不是半路脱离了南昌起义的队伍,区寿年或许会成为开国名将。

可作为蔡廷锴的外甥,区寿年在军内的一切都是舅舅给的,他也只能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舅舅走。

南昌起义时,时任第十师长的蔡廷锴本非情愿,因此,在南昌起义军南下时,他率部脱离了起义军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可是,他拉走的部队数量确实太大了点,足足五千人马。而此时,正担任营长的区寿年也在这支部队中。

不久,由于“有功”,区寿年被提拔为团长。

从此之后,区寿年在军界的发展就迈入了快车道。

1929年,区寿年被提拔为旅长,连续参加了粤桂战争、中原大战,并参加了对苏区的“围剿”。又因“有功”,被提拔为78师师长。

“一二八抗战”时,区寿年所在的78师抗战有功。

当时,为了不与日军交战,何应钦亲赴上海劝说19路军换防。区寿年得知后表示,“如果真的要撤退,宁可不再做军人,回家种红薯好了!”

由此可见,区寿年在抗战问题上是不含糊的。

淞沪抗战后,立下大功的19路军被调到了福建。1933年11月,区寿年参加了“福建事变”,失败后跟随蔡廷锴逃到香港。

在这个时期,区寿年和舅舅蔡廷锴算得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然颠沛流离,但只要有舅舅一口吃的,区寿年就饿不死。

可在1936年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

1936年,蔡廷锴回国。此时的粤军大权都掌握在余汉谋手中,像蔡廷锴这种人是不会受到重用的。因此,蔡廷锴转投新桂系,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支持下重建19路军,区寿年仍然担任78师师长。

1937年初,蒋桂和解。在严峻的抗战形势面前,全国的部队开始整编,区寿年调任桂军176师师长,参加了淞沪抗战。

抗战初期,各个派系的军阀基本上放下了过去的成见,一致对外,各派系之间将领的调动也被接受。区寿年作为一个曾经在德国学习过军事的人,自然受到了重用,其官职也逐步攀升。到了1939年11月,区寿年已经担任新桂系精锐的第48军军长一职。

这个任命既是李宗仁、白崇禧的知人善任,也是对蔡廷锴这一支粤军加入桂系的补偿。

可桂系大将李品仙却不这么认为。

因为桂系当时仅有两个精锐军,即第7军和第48军,这两支精锐之师不掌握在广西人手中,他始终不踏实。

过去,廖磊在位的时候,由于为人宽厚,对区寿年并没有畛域之见。可廖磊死后,继任的李品仙却没有这么厚道。为了夺回兵权,他把区寿年明升暗降为第26集团军副总司令。

当时,杂牌军的副总司令是没有多少实权的。

区寿年也知道,他这个副总司令是无法与嫡系的集团军副总司令,如王耀武、李玉堂等人相比的。

王耀武和李玉堂的副总司令是为了在“扶正”前熬资历,而他这个副总司令只是个闲职,只能待在后方负责征兵、训练,是一个打杂的角色。

从此之后,区寿年在抗战中再无表现的机会。

抗战胜利后,区寿年被任命为第6绥靖区副司令,仍然是个闲职。可这个闲职,却在解放战争的豫东战役期间被派上了战场。

1948年6月,豫东战役打响,区寿年被派去与邱清泉搭伙救援开封。

本来,邱清泉和区寿年都害怕中了华野的围点打援之计,行动比较谨慎。可当华野主动放弃开封之后,邱清泉在老蒋的严厉催促之下快速进兵,和区寿年所部的两个整编师拉开了近40公里的空隙。随即,区寿年部就被华野分割包围在睢杞地区看,其主力整编75师被全歼,整编72师被打残,区寿年本人也成为了俘虏。

本来,区寿年还是有希望逃离战场的,可不料乘坐的坦克发生了故障,以至于被俘。

被俘后,区寿年没有任何害怕,反而让战士带他去见粟裕。他本与粟裕相识,在南昌起义时,他是营长,而当时的粟裕仅是个班长。他还想在粟裕面前摆一摆老长官的架子。可不料,架子没摆成,在挨了战士的一顿老拳后老实了。

按理来说,像区寿年这种被俘的蒋军将领是有资格进入功德林的。可由于蔡廷锴的关系,区寿年在1950年就得以获释。

区寿年被俘照 图片来自网络

郭勋祺为何没被关入功德林?

作为在襄樊战役中被俘的郭勋祺,按理来说是应该与康泽一样把牢底坐穿的。

可郭勋祺被俘后不久,就获得了释放,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为川军的后起之秀,郭勋祺的军事能力还曾经得到过刘帅的夸奖。可这个能力却并没有用对地方。1935年1月的土城战役,郭勋祺让红军吃亏不小。紧接着,在1935年6月的百丈关战役中,郭勋祺带着“模范师”又堵住了红四方面军南下的通道,同样让红四方面军要吃亏不小。

由此可见,郭勋祺是对我军犯下过罪行的人,这种人岂能不进功德林?

可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当年在四川时,郭勋祺就与刘帅与陈毅交好,若非阴差阳错,郭勋祺早就成为我党的一员了。

即使在川军中,郭勋祺在暗中也保护了多名进步人士和学生,使他们能够脱离险境。就连陈毅当年能够从四川出走,也是郭勋祺掩护之功。

郭勋祺在红军长征时的一些作为虽然是秉承着刘湘的命令不得不为之,但同时他对红军的追击也是有分寸的,并未一味追击,反而半是追击,半是护送。

这其中的道理是,只要红军不进入四川,那川军就不予红军开战,只要红军进入四川,川军就与红军拼死一战,这也算是刘湘的护家之道吧。

因此,在土城战役之后,郭勋祺实际上是半护送似的把红军送到了云南边境。

抗战爆发后,郭勋祺担任144师师长,率部出川抗战。1938年春,郭勋祺担任第50军军长,率部驻扎在皖南。

当时,新四军军部驻扎在云岭,陈毅多次去50军驻地看望郭勋祺,并请求他在新四军路过其防区的时候多加照顾。

对陈毅的请求,郭勋祺件件照办。可这就引起了蒋军政工人员的怀疑。1939年冬天,蒋氏以“作战不利”为借口,罢免了郭勋祺军长职务。

郭勋祺愤怒异常,当时就准备把50军拉到新四军去。可却被项英拒绝。

后来,陈毅专门为此事对郭勋祺做过解释,一是,当时新四军和郭勋祺走得太近了,忽略了保护郭勋祺,让郭勋祺变得太“红”了,以至于引起了蒋氏的注意;其二,当时是抗战时期,是统一抗战,双方的关系还没有破裂。如果新四军接纳了郭勋祺,蒋氏就会说新四军不抗战,专门挖墙脚。

郭勋祺回川后,一直赋闲。一直到1946年,才被委任为第26军官总队的总队长,负责遣散抗战结束后的编余军官。

这个工作可是个得罪人的活。抗战结束后,随着部队进行整编,大量的军官被编余。那些在抗战中立下过功劳,且身有残疾的军官们被蒋氏像甩包袱似的就给甩掉了,这就引起了编余军官们的严重不满,平常惹是生非就是家常便饭。

由于郭勋祺在川军中资历深,人缘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才被公推出来当这个总队长。在郭勋祺的妥善安排下,川军中的编余军官基本上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1948年,大特务康泽从国外游历归来。由于无处安排,蒋氏只能给了康泽一个第十五绥靖区司令的职务,让他到襄樊去。

康泽虽然是黄埔3期毕业生,但自从毕业后就没有正经在部队带过兵打过仗。蒋氏名义上拨给他了四个整编师,可到头来,白崇禧一个也不给。康泽费尽心思,又在学长,同为四川人曾扩情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调来了三个川军旅。

可这三个旅根本就不听康泽的,本来就对军事不很精通的康泽傻眼了,这个司令还怎么当?

好在曾扩情给他出主意,说既然你不能指挥,那就从川军中找一个能打仗的人来给你当副手不就行了吗?

于是,康泽就找到了郭勋祺。

图片来自网络

郭勋祺一听就火了,我岂能给一个特务当副手?

后来还是陆军大学校长杨杰劝说郭勋祺,“若你不去赴任,蒋氏是不会放过你的。”

当时,凡是不肯服从命令的将领,尤其是杂牌军将领一律被蒋氏视为异己分子,轻则囚禁,重则刺杀。

如果郭勋祺不肯赴襄樊当这个绥靖区的副司令,那么,接下来老蒋必定会对郭勋祺动手。而去当了这个副司令,不仅可以没有生命危险,还可以掌握一支部队,在关键时刻或可反戈一击。

在这个时期,杨杰就已经有了脱离蒋氏系统的念头,他劝郭勋祺,其实是在谋篇布局。

可即使郭勋祺到了襄樊也没用,第十五绥靖区的事情明着是康泽说的算,但实际上是白崇禧和蒋氏说得算。

而白崇禧和蒋氏二人又两虎相争,谁也不服谁。

在指挥系统上,康泽应该听从华中“剿总”白崇禧的命令,可康泽又是蒋氏豢养多难的特务头子,他又岂肯听从白崇禧的呢?

因此,在中野6纵攻打襄樊的时候,康泽根本就不敢听从白崇禧的指挥,而是服从了蒋氏的乱命,以至于襄樊在短短时间内就被攻破。

郭勋祺虽然号称名将,但在襄樊战役期间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稀里糊涂的就被俘了。

得知郭勋祺被俘的消息后,刘帅和陈毅立即下令护送郭勋祺前来,并摆宴招待。

在询问郭勋祺下一步的想法时,郭勋祺表示,愿意回到四川去做策反工作。

郭勋祺回四川做策反虽然具有一定风险,但他在四川人头熟悉,朋友多,关系也多,还可以现身说法,会起到非常正面的榜样作用。

可在郭勋祺回四川的途中,却被第十三绥靖区司令王凌云给拦住了,并立即送给了白崇禧。得到消息的蒋氏派黄杰和萧毅肃二人把郭勋祺带到南京,软禁在医院里。

当时,由于郭勋祺要回四川策反川军将领的消息并泄露,老蒋等人认为郭勋祺是被释放的,但由于没有在被俘后“成仁”,也是有罪的。

一直到了蒋氏下野,李宗仁上台后,郭勋祺才得以脱身。

1949年初,郭勋祺回到四川,他立即展开策反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川军将领熊克武、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人纷纷表示愿意和平起义。

应该说,郭勋祺的经历使得刘帅和陈毅根本就没有把他送进战俘营的想法,不然,二人也不会在见郭勋祺的时候询问郭勋祺接下来的想法。

这并不是因为刘帅和陈毅和郭勋祺有私人的交情,而是郭勋祺在抗战中对新四军的帮助,以及在被撤职后想要把部队交给新四军的想法已经表明了郭勋祺其实早就心向我党了。

吴绍周 图片来自网络

吴绍周为何没被关入功德林?

在淮海战役中,黄维所部的将领除胡琏逃离之外,其他将领要么当场战死,要么被俘,无一例外。

而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是主动放弃逃跑,坐在地上等待收容的仅有一人。

这倒不是吴绍周不怕死,而是他知道,既然跑不掉,那又何必要跑呢?

本来,85军是能躲过淮海一劫的。

85军本是汤恩伯的旧部,属于嫡系中的杂牌,杂牌中的嫡系。在豫南战役之后,汤恩伯惨败,作为一个军中派系来说,汤恩伯派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原汤恩伯派系的主力第十三军先被派到东北,然后华北,始终没有掌握在汤恩伯手中的原因。

而汤恩伯派系的另一支主力第85军则被何应钦抓到了手里,原因是汤恩伯失势后,身为贵州人的吴绍周只能投靠同为贵州人的何应钦,不然,部队不仅会被吃掉,恐怕自己的军长位置也保不住。

淮海战役打响后,85军所在的华中“剿总”接到命令,命令85军编入黄维所部增援徐州战场。

对于黄维的离去,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是既不能拦,也拦不住。因为这支部队全部是由陈诚“土木系”的精锐组成。而85军则不同,他先属汤恩伯,后归何应钦,而何应钦又与自己交好,没有何应钦的首肯,这支部队是调不走的。

可何应钦哪里敢违抗蒋氏的命令?

何应钦在其他人面前可以不可一世,可在蒋氏面前,他甚至抵不过蒋氏的一个眼神。

就这样,85军虽然百般磨蹭,但终于还是赶上了淮海战役的末班车。

在那场大突围中,黄维、胡琏和吴绍周都有坦克可坐。可不巧的是,一座浮桥被黄维和胡琏的坦克压断了。

吴绍周爬出坦克后长叹一声,既然都是死,何必还要逃回南京去死呢?

吴绍周知道,要不是自己下辖的廖运周110师战场起义,黄维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以蒋氏的脾气,即使自己逃了回去,也定会被蒋氏处决,谁叫自己是廖运周的顶头上司呢?

想到这里,吴绍周索性坐了下来。在等待了4个小时后,吴绍周被俘。

吴绍周被俘后,被送入了华北军官教导队学习。在学习期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由于85军是一支半美械装备的部队,吴绍周对美械装备的性能以及优劣还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吴绍周针对美械以及美军的战法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志愿军要多打夜战;二是,志愿军要发动近战,多挖堑壕,隐蔽接敌,然后发起突然攻击。

与吴绍周同在华北军官教导队学习的原18军军长杨伯涛根据吴绍周的建议,完成了一篇六万余字的资料《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在呈送伟人阅读后,获得了高度赞扬。

1952年10月,华北军官教导队解散,在队中学习的蒋军将领们被安排到功德林继续学习改造,而吴绍周则得到了宽大处理,被资遣回湖南长沙定居。

区寿年、郭勋祺和吴绍周三人同为杂牌军将领,都在抗战中立下过功劳,又均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内战,又都被俘。

按理来说,以这三个人的资历和级别,都应进入功德林学习改造。

可郭勋祺在很早时期就帮助我党,在抗战时期又帮助过新四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在四川策反川军将领起义,功莫大焉。他不进功德林,任何人都没有二话。

吴绍周虽然在抗美援朝时期因献计献策有功,但他的被提前特赦,似乎更多的是一种榜样作用,想要以此为榜样来鼓励在功德林的战犯好好改造,争取为国家、为社会立功。

而区寿年没进功德林,似乎有些牵强。

从资历上来说,他虽然参加过南昌起义,可半道脱离了队伍。如果这也能算作有功,那在莱芜战役中被俘的韩浚还是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呢,在资历和职务上岂不是比区寿年要高得多?可韩浚还不是被关押在功德林里,一直到1961年才被特赦?

从战功上说,区寿年虽然在淞沪抗战中表现的英勇顽强,在抗战的其他战场上也有不俗表现,可他的功劳能有杜聿明、王耀武高?

可偏偏就是区寿年,却能在1950年被释放。不得不说,蔡廷锴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