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黑神话:悟空》山西27处古建取景地,你都去过了吗?(上)

星之旅说 2025-01-09 20:44:34

2024年,国产 3A 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上线后热度持续火爆,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游戏界掀起惊涛骇浪。据游戏分发平台 Steam 统计,其上线当日在线玩家数量峰值就达到 222.32 万人,夺得当日桂冠,在 Steam 平台所有游戏历史在线人数峰值中也位居第二,仅次于《绝地求生》,首发当天预售销量更是超过 120 万份,预售销售额突破 4 亿元,成绩斐然。

这款游戏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游戏领域,其精美的画面中高度还原了众多中式古建筑及彩塑,引发了一场文化与旅游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游戏在全国范围内精心挑选的 36 个取景地中,山西省独占 27 处,成为最大的赢家。游戏上线后,山西旅游热度直线飙升,各大平台数据纷纷飘红。让山西的古建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无数玩家和旅行者心目中的向往之地。

(《黑神话:悟空》场景)

山西,这片被岁月沉淀出深厚底蕴的土地,当《黑神话:悟空》这款备受瞩目的游戏横空出世,凭借其对山西 27 处古建筑等文化元素的大量运用和深度还原,自上线起便为山西文旅带来了巨大流量,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山西旅游文化新的大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与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向往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古朴庄严的南禅寺,到佛光闪耀的佛,再到精美的牌楼、神秘的石窟,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山西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而今天,小编就将化身引路人,带领大家探秘被《黑神话:悟空》精心选取的山西宝藏取景地(内容详细,分上、中、下为您解说)。

双林寺,低调却震撼的 “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双林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虽然其确切的创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据寺内石碑记载,北齐武平二年(公元 571 年)曾对其进行过重修,由此推算,它的始建年代应该更为久远。北宋时期,出于对释迦摩尼往生后 “双林入灭” 这一说法的尊崇,寺庙由 “中都寺” 改名为 “双林寺”。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彩塑艺术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林寺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寺庙得到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众多精美的彩塑作品在这个时期诞生,使其成为了当时佛教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

(双林寺)

天王殿作为双林寺的门面担当,前廊下的 “四大金刚” 高大威猛,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犹如巨人般守护着寺庙的入口。他们的面部表情极为夸张,个个横眉立目,活灵活现,却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凶恶可怖,而是采用了写实的造型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人间武士的亲近感,同时又散发着 “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英武气魄。走进殿内,正中供奉着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弥勒身后,置华丽的叶状背光,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南墙倒坐四大天王,北墙与东、西山墙前为八大菩萨。这些塑像风格写实,造型生动,色彩鲜艳,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光彩照人,让人不禁对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赞叹不已。

(双林寺)

释迦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高坐于莲台上,身着右袒式袈裟,手结说法印,善目低垂,神情庄严。普贤菩萨手持莲花立于右侧,文殊菩萨手持经卷立于左侧,仿佛在聆听佛祖的教诲。而殿内的四壁更是精彩绝伦,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百多尊人物与山石、建筑等相互映衬,他们或站或坐,或行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尊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故事。这些壁塑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一部生动的佛教历史教材,让人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释迦殿扇面墙后塑有一尊渡海观音,构思巧妙,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坐在一片莲花花瓣上,动态自然好像正驾莲带众神奔赴普陀,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触动。

(千佛殿)

千佛殿内彩塑林立,场面极为壮观,堪称是双林寺彩塑艺术的精华所在。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仿佛一位邻家少女般亲切可人,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气息。

真正让千佛殿闻名遐迩的,当属那尊被誉为 “全国韦驮之冠” 的韦驮像。这尊韦驮像基本都被当做双林寺相关书籍封面,其造型刚劲隽美,独具匠心。他形如 S,力量贯注于全身,虽为泥塑,却仿佛能让人看见衣冠铠甲下贲张的筋肉。他挺胸收腹、衣带飞舞,战袍随风而动,威武雄健、气势逼人。细观全像,躯体如同一张拉满的弓,腹部绷紧的铠甲,仿佛稍稍一用力,就会被他撑破。 这尊韦驮像通过静态表现出的运动,即 “不动之动”,使它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双林寺彩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让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客为之倾倒。

镇国寺,五代彩塑神韵千载

镇国寺的核心建筑万佛殿,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 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万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翼角如飞,给人一种庄重而灵动的感觉。

(镇国寺)

走进万佛殿,首先吸引眼球的便是其硕大而精美的斗拱。斗拱层层叠叠,相互交织,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绽放在殿顶之下。这些斗拱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具有重要的结构作用,它们支撑着沉重的屋顶,将屋顶的重量均匀地分散到柱子上,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稳固。同时,斗拱的存在也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万佛殿在古朴中透露出一种华丽之美。

在万佛殿内,供奉着一佛二弟子、四胁侍菩萨、二天王、二供养菩萨等共 11 尊彩塑,这些彩塑均为五代时期的原作,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堪称 “稀世珍品”。主佛释迦牟尼佛像庄严肃穆,法相尊严,双目微闭,仿佛在沉思着宇宙的真谛。佛像的面部圆润丰满,线条流畅,神情慈悲祥和,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其手势优美自然,仿佛在传达着佛法的智慧和力量。

(镇国寺)

两侧的弟子迦叶和阿难,一个神态沉稳,一个天真聪慧,生动地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迦叶尊者面容清瘦,目光深邃,双手合十,表现出对佛法的虔诚和深刻领悟;阿难尊者则面容圆润,神情专注,仿佛在聆听佛祖的教诲,给人一种纯真无邪的感觉。

四胁侍菩萨像更是精美绝伦,她们体态婀娜,身姿微微前倾,仿佛在轻盈地舞动。菩萨们的面容慈祥温柔,双目含情,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慈悲为怀的神情。她们的服饰华丽精美,衣褶自然流畅,仿佛随风飘动,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其中一尊菩萨像,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左手持莲花,右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微弯曲,姿态优雅,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从仙界下凡的仙子。

(镇国寺)

殿内的二天王像则威武勇猛,气势逼人。他们身着铠甲,手持武器,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地守护着佛法的尊严。天王的面部表情丰富多样,有的神情严肃,有的则略带狰狞,生动地表现出了他们的勇猛无畏和护法心切。他们的肌肉紧绷,线条刚硬,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供养菩萨像则宛如两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她们的形象活泼可爱,一个双手合十,虔诚祈祷;另一个则微微侧身,眼神灵动,仿佛在观察着周围的世界,一动一静,形神各异,为整个佛坛增添了一份生动的气息。这些供养菩萨的面部表情细腻入微,展现出了少女的纯真和善良。她们的服饰简洁大方,色彩鲜艳,与整个佛坛的氛围相得益彰。

云冈石窟,皇家风范雕刻史诗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约 1500 年的历史。从石窟的兴建历程来看,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 460 年左右),高僧昙曜主持开凿了五个洞窟,也就是著名的 “昙曜五窟”。到了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 471-494 年),石窟的开凿进入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洞窟造像题材更为丰富多样,释迦、弥勒佛的地位突出,还出现了众多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雕刻,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浪潮。

(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作为云冈石窟的开篇之作,规模宏大且气势非凡。洞窟呈椭圆形平面设计,窟内宽敞开阔,主要造像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比如第 20 窟的露天大佛,高约 14 米,其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身后的火焰背光以及坐佛、飞天等浮雕华美绝伦,将主佛衬托得刚健雄浑,成为了云冈石窟的标志性象征。

中期洞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的孝文帝时期雕凿完成,此时北魏国力强盛,文化昌盛,洞窟的艺术风格也有了显著变化。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部分洞窟设有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显得规整而精致。造像题材内容丰富多样,释迦、弥勒佛的地位突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流行,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纷纷呈现于洞窟之中。佛像面相丰圆适中,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展现出明显的汉化特征。

(云冈石窟)

例如第 5、6 窟为一组双窟,窟前四层木构楼阁壮观巍峨,窟内北壁坐佛高 17 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后世虽经包泥彩绘呈现出唐代风格,但依然保留着北魏时期的神韵。东西两壁各一立佛,西立佛鼻直眉弯,略显笑意,雍容秀典。这一时期的洞窟积极创新,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浪潮,多种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展现出北魏时期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对佛教教义理解的深入与拓展。

北魏迁都洛阳后,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已停止,但云冈石窟的艺术生命并未就此终结。中下层阶层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中小型洞窟,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 年)。这一时期的洞窟规模相对较小,但雕刻技艺依然精湛,风格更加细腻。

(云冈石窟)

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呈现出一种清新典雅的 “秀骨清像” 艺术形象,这是北魏晚期推行 “汉化” 改革在佛教艺术中的深刻体现,与早期和中期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佛教艺术在中国化进程中的持续发展与演变,为后世研究北魏晚期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以及佛教信仰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华严寺,辽金巨制气势恢宏

华严寺,这座位于山西大同的辽金古刹,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 1038 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得名,寺庙坐西向东,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分上华严寺与下华严寺,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核心,分为两院,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展现出一种规整而又不失灵动的美感;下华严寺则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周边环绕着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珍贵遗迹。

(华严寺)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 1062 年),面阔九间,单体建筑面积达 1559 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其单檐歇山顶的建筑风格,彰显出大气磅礴的气势。殿顶的琉璃鸱吻高达 4.5 米,造型独特,工艺精湛。

大雄宝殿,五方佛为明代重装,但其喇嘛教形象庄严肃穆。两旁的胁侍菩萨形态各异,神情安详。而大殿两边的二十诸天彩塑,均为明代作品,他们前倾 15 度左右,以示对佛祖的恭敬。这些诸天表情不一,姿态各异,有的庄重肃穆,有的儒雅谦逊,有的温柔娴静,有的威猛刚毅,有的狰狞可怖,无论是金刚怒目还是菩萨低眉,都展现出了生动的光彩,将佛教文化中的各路神祇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华严寺)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 1038 年),是华严寺内最早的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九脊顶,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木骨与斗栱相结合的手法,具有简洁、疏朗的特色,整体外观稳固、轻巧,是国内现存辽代小型殿阁式建筑的典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 “减柱法” 较早的实例。

殿内的斗八藻井、彩塑等均为辽代旧物,尤其是环绕排列的双重楼阁式木构壁藏三十八间,更是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 “海内孤品”。这些壁藏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古代建筑技艺的杰出代表。其上下两层呈重檐楼阁式,经橱共计 38 间,南北壁各 11 间,东壁左右稍间各 2 间,西壁左右次稍间各 6 间。

(华严寺)

上层于平坐上设佛龛,外绕单勾栏栏板镂刻精美的几何纹图案有三十余种,腰檐下为帐身,两扇橱门对开,下设须弥台基。台基外凸约是下层檐柱高的一半,橱柜进深又窄为台的二分之一,平坐上栏内神龛面阔进深均与经橱相同,高度仅及下层的三分之二。南北壁中央三间及西壁稍间转角第二间与东西壁尽头共 6 处屋顶一部升起,覆九脊式大屋顶。后壁天宫楼阁共 5 间中央三间为龟头殿,外随形绕单勾栏,殿身九脊顶左右挟屋半九脊式稍低,整体轮廓呈高耸的阶梯式造型,并以栱桥连接壁藏上层的两端,使整座壁藏玲珑极致,气势恢宏。

(华严寺)

佛坛上供奉的辽代塑像三十一尊,更是中国现存辽代彩塑艺术的珍品。这些塑像主次分明,坐立相间,神情自然祥和,体态各异,变化生动。其中,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最为引人注目,上身微裸,体型丰满,其露齿的微笑成为佛像中的罕见之美,堪称最美佛像,被誉为 “东方维纳斯”。这尊菩萨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体态丰盈、上身薄袒、衣饰贴体、肘悬飘带、发束高冠、身姿略侧、颈项微斜、双目半睁、朱唇小开、两手合十、举至胸前、露齿微笑,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细腻入微,生动地展现出菩萨的慈悲与灵动,仿佛具有生命一般,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善化寺,辽金遗构,古韵流芳

善化寺,坐落于大同古城永泰门内街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彼时名为开元寺,是国立寺院,五代后晋时,开元寺更名为大普恩寺,明正统十年,明英宗赐该寺 “善化” 之名,还成为官吏 “习仪之所”,并建立 “僧纲司” 管理全城僧众。坐北朝南,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辽金时期的建筑特色。

(善化寺)

天王殿(山门),它面阔 5 间,进深 2 间,单檐庑殿顶,是现存金代最大的山门。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又不失庄重,其斗拱、梁枋等构件的制作工艺精湛。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栩栩如生。

三圣殿建筑的屋顶设计采用了 “单檐庑殿顶”,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线条流畅,造型优美。面阔 5 间,进深 4 间。殿内 4 根巨柱是金代原构,采用了 “减柱法”,使得殿内空间更加开阔、通透。殿檐下方有一座倾斜 60° 的斜拱,形如花朵,造型独特,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殿内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佛像面容慈祥,神态庄严,衣纹流畅,工艺精湛。

(善化寺)

善化寺的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大的木构殿宇,也是殿宇中唯一未被战火毁灭的辽代遗构,立于高 3.3 米的台基之上,月台上有明万历四十四年建造的牌坊和钟鼓亭。大殿面阔 7 间;进深 5 间,单檐五脊顶,单体面积 1200 多平米,排名中国第三,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尽显辽代皇家寺院的气度与风范。

殿堂内由八根木桩支撑,顶部仅当心间有平棋藻井 2 间,其余为彻上露明造,梁架结构一目了然,空间开阔。殿内存有 34 尊面部饱满、法像庄严的金代彩塑。东西两侧砖台上塑有 24 尊护法天王像,面容具女真色彩。

(善化寺)

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是普贤阁,为单檐九脊顶方形楼阁,1953 年落架大修时,发现梁头题记 “贞元二年一行造”,但建筑年代因有两个贞元年号(唐贞元二年是 786 年;金贞元二年是 1154 年)而尚不明确。

悬空寺,峭壁上的“空中楼阁”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原名 “玄空阁”,取融合 “道玄”“佛空” 之意。因其宛如悬挂于悬崖之上,且 “玄” 与 “悬” 同音,后改名为 “悬空寺”。它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距今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虽主要修建于明清时期,但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古韵与风貌,丝毫不见破败之象。

(悬空寺)

悬空寺建在翠屏峰中间的凹陷处,巧妙地利用了山崖的地形。其总长约 32 米,拥有楼阁殿宇 40 间,呈现出 “一院两楼” 的格局。楼阁之间层层叠叠却井然有序,曲折玄妙,极具观赏性和艺术美感。最醒目的是两座三层高的楼阁,由栈道相连,飞檐翘角,仿佛随时能凌空飞起,尽显建筑之精巧。

整个寺庙为木质结构,其承重构件主要是插入山崖的横梁和立木。横梁插入岩石的一端先打入楔子,楔子撑紧木梁,使其紧紧卡在岩石洞中,而木质梁柱组成的榫卯结构灵活且稳定,再借助岩石的承托,使得楼阁建筑更加稳固。此外,寺内选用坚硬的铁杉木,并通过桐油泡、多次刷漆等方式处理,增强了防腐性和美观度。寺庙所在的凹陷位置,又有山崖和凸出的石壁遮挡,减少了雨水的侵蚀,这些因素共同保障了悬空寺历经千年而不倒。

(悬空寺)

悬空寺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这在众多寺庙中独树一帜。寺内各殿供奉着 80 多尊铜铸、铁铸、泥塑、石刻佛像,这些佛像被精美的雕梁画栋、祥云、莲花和神兽环绕,加之寺庙高悬半空,让人仿佛置身于 “天国” 之中,充分体现了三教文化在此的和谐共生,也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阳光洒在悬空寺的檐角,黄色的琉璃瓦、绿色的瓦当和小巧的脊兽相互映衬,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展现出老祖宗高超的审美情趣,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色彩搭配,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寺庙脚下巨石上的 “壮观” 二字,相传为大诗人李白游历恒山时所留,据说李白被悬空寺的奇景所震撼,挥笔写下 “壮观” 二字后还外加一 “点”,后人解读其意为比 “壮观” 还要多出一点,可见其景致之震撼人心。

(悬空寺)

远观悬空寺,红褐色的建筑依附于刀劈斧削般的峭壁,殿阁高低错落,仿佛脱离了力学常识,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千年前人工建造的空中楼阁。而当走近细细观赏时,楼阁又似从岩石中自然生长出来一般,建筑与岩石紧密啮合。行走在楼阁殿宇间,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木柱和楼板传来嘎吱嘎吱的声响,惊、险、奇的感受扑面而来,人和楼阁仿佛都悬于半空,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人刻骨铭心。从寺内俯瞰,绝崖峭壁、高山流水与薄薄雾霭构成一幅远离尘嚣的画面,正如李白诗中所云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以及高僧所言 “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生动地描绘出了悬空寺的意境。

永安禅寺,低调的艺术瑰宝

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小县城里,隐匿着一座常常被人忽略却价值非凡的寺院 —— 永安禅寺。尽管其名气远不及恒山脚下的悬空寺,但这里却是集古代壁画、建筑及书法等艺术于一身的宝藏之地。

(永安禅寺)

永安禅寺始建于金代,后不幸遭受火灾被毁。元代时,永安军节度使高定在金代寺院的废墟上着手重建寺院,之后高定的孙辈高璞于元延祐二年(1315 年)捐资建造了寺庙的大殿 —— 传法正宗殿,此殿为院内唯一的元代遗构,也是寺院的主体建筑,明清时期曾有过修缮。寺院在 1760 年(乾隆二十五年)开始重修,至 1762 年完工。

寺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和传法正宗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如观音殿、伽蓝殿、达摩殿、雷神殿及关帝殿等。传法正宗殿采用传统的木骨与斗棋相结合的建筑手法,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殿内支柱排列沿袭金代做法,运用减柱造手法,减去前槽金柱,扩展了内部空间,使其显得开阔宽敞。

(永安禅寺)

檐下柱头上的额柱是一根未经雕刻的原木,中部凸起,两端下垂,呈现出粗犷独特的元代建筑风格。斗拱和梁架:大殿斗拱硕大,次间不施补间铺作,檐柱低于内柱 1 米,梁架仿照金代规范,展现了元代建筑特色。

传法正宗殿的殿顶中部以黄色琉璃瓦覆盖,四边以蓝、绿琉璃瓦镶饰,这种色彩搭配在皇家寺院建筑中也不多见。屋顶的脊饰为堆花脊饰,脊上鸱吻两两相对,制作精美,造型生动,题材丰富多样,包括狮子驮宝瓶、八仙过海等,甚至还有中国境内罕见的景教风格的琉璃装饰品,如十字架、葡萄等,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合,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永安禅寺)

传法正宗殿正面的墙壁东西两头分别有巨型大字 “莊” 和 “嚴”,高 3.76 米,宽 2.5 米,字体苍劲有力、大气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能深切感受到佛法庄严的气势。“莊” 字前有 “壬午夏月” 字样,“嚴” 字后落款为 “太原龍山段士達” 及 “龍山月溪” 方印。但关于这两个字写于何年、何人所写尚无定论,有说是元代的壬午年,书写者可能是元代的永安禅寺住持月溪和尚,但出家人落款俗名不合常理;也有说法认为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地方主簿段士达所写。大殿背面还有 “虎”“嘯”“龍”“吟” 四个大字,与 “莊”“嚴” 二字一般高大,落款为 “張煖書”,写于清乾隆年间,不过从字体美观和气势上看,较 “莊”“嚴” 二字略逊一筹。

殿内天花板上有双藻井和天宫楼阁,双藻井结构罕见,藻井彩画在清代重修时重新绘制,中心绘有两条金色游龙,穹顶制作精美绝伦。可惜梁上原有的两尊绝美飞天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毁。

(永安禅寺)

东西两边墙壁上的壁画密密麻麻画满上中下三层,壁画下有 1 米高的护墙,可使壁画远离地面潮气,这种设计十分科学。壁画中的人物涵盖佛教鬼神、道教仙人、儒家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帝王官员、嫔妃百姓等,总面积约 180 平方米,绘有 800 多尊人物画像,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画匠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壁画中的人物全都面朝中间的墙壁,形成声势浩大的行进队伍。为保护壁画不受光线直射褪色,殿内窗户用遮光麻布盖住,光线昏暗。

(永安禅寺)

大殿正面的北壁上,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着十大密宗明王像。明王是佛与菩萨的忿怒相,用于唤醒迷途众生。这些明王壁画中的形象面貌凶恶,长着三只眼或三头六臂,怒目圆睁,神态威严,手持各种法器,骑着龙、狮、虎、象等瑞兽。其中第六幅的不动尊明王最为特殊,他双手撕开外表的忿怒相,露出慈悲面容,体现了明王外凶内善的本质。关于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元代壁画延续至今,明清重新修补过;也有人觉得是明清时期所画,目前尚无确凿的科技手段来鉴定其年代,但不可否认这些壁画稀有罕见、精美珍贵。

觉山寺:辽代砖塔,屹立不倒的传奇

觉山寺整体布局精巧,寺内建筑依三条轴线铺陈,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中轴线上,山门巍峨而立,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步入山门,钟鼓楼左右对峙,晨钟暮鼓,声震山林,唤醒尘世迷梦,敲响梵音禅韵。

(觉山寺)

天王殿内,四大天王怒目圆睁,威风凛凛,镇守佛门净地,护持佛法尊严。韦驮殿中,韦驮天将英姿飒爽,宝杵横陈,降妖除魔,庇佑寺院安宁。大雄宝殿雄踞后方,乃寺院核心,殿宇高大宽敞,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庄严肃穆,法相慈悲,两侧十八罗汉或嗔或喜,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心生敬畏。

东轴线建筑别具一格,魁星阁高耸,寓意文运昌盛,为莘莘学子所敬仰,盼能启迪智慧,独占鳌头。碑亭林立,碑刻林立,诸多古碑承载岁月记忆,其上文字铭记寺院兴衰、高僧大德行迹,是珍贵历史遗墨。金刚殿内,金刚力士怒目而视,体魄强健,威风八面,驱邪避恶,守护佛法;弥勒殿中,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喜迎四方信众,笑看世间百态,传递乐观豁达之精神,让人心生欢愉。

(觉山寺)

西轴线景观独树一帜,文昌阁典雅清幽,供奉文昌帝君,为文人墨客尊崇,祈愿才思泉涌,仕途顺遂。辽代砖塔傲立其间,八角密檐,直插云霄,砖石结构坚实厚重,每层塔檐如鸟翼轻展,檐角风铃随风摇曳,清脆作响。

砖塔通身砖砌,八角十三层,总高 44.23 米,气势恢宏。塔基分三层,下为八角形须弥座,束腰处雕刻兽面、花卉、菩萨、力士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刀法流畅,虽为辽制,尚袭唐风;中为平座勾栏,蜀柱、华板雕刻精美,卍字图案规整雅致;上为莲台,仰莲圆润饱满,花瓣舒展,尽显庄重华美。

(觉山寺)

塔身一层中空,内部设有八角塔室,施塔心柱支撑二至十三层密檐实心塔身。四壁绘有辽代壁画,约 90 平方米,内容涵盖佛、菩萨、四大天王、八大明王等,色彩鲜艳,笔触细腻,人物形象丰满,表情生动,既有唐代遗风,又具辽代特色,是研究辽代绘画与佛教艺术的瑰宝。

南北券门上方左右各绘一飞天,曲眉红唇,袒胸露臂,手持花盘,衣带飘舞,轻盈欲飞,似将观者引入佛国仙境。四大天王怒目圆睁,铠甲鲜明,威风凛凛,镇守四方;八大明王六臂怒张,肌肉隆起,神色凶恶,以威猛之态摧破烦恼业障,令人心生敬畏。

(觉山寺)

十三层密檐层层叠叠,如春笋拔地而起,除第一层檐为木椽木飞外,其余均为木椽砖飞,塔檐椽飞俱全,坡度平缓,檐角微微上翘,恰似飞鸟展翅。每层每面塔身正心悬挂铜镜,虽已锈蚀,昔日阳光下必是光芒闪耀,佛光四溢。转角部位木角梁悬挂风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悦耳,余音袅袅,萦绕山间。

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置塔刹,由覆钵、相轮七层、圆光、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高耸入云,直插天际,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神圣巍峨。

从那古朴庄严的南禅寺,到盛唐遗风的佛光寺,再看那精美的牌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一尊尊佛像、一幅幅壁画,深入挖掘《黑神话:悟空》精心选取的山西宝藏取景地。这一路,我们将分上、中、下三篇为您细细解说,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