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觉人生没意思,不妨读一读歌德

幻翠聊文化 2023-11-27 11:21:06

木心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他对这世界大喊:我是一个在黑夜里大雪纷飞的人。

但是谈到歌德,他赞赏得不得了,他说:

多年来,忘不了歌德。

他还对自己的学生们说,讲歌德,不备课,随便讲讲,也讲不完。

在欧洲文学里,《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还有歌德的《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四大名著”。

只此一点,歌德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歌德在文学以外,也不断尝试,他还是一位科学家,研究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色彩学,他还当过官,带兵打过仗。

在感情上,歌德也是一位大师,他谈过八十多次恋爱,他还说了那句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爱情语录:

我爱你,与你无关。

在这世界,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在这唯一的一次里,有人不断尝试,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活法,但有些人却不敢尝试,将自己困在某个地方,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但歌德告诉我们,人活一次,不妨多多尝试,趁活着,不要辜负自己的生命。

01

1749年8月28日,太阳位于处女座内,正升到天顶,木星和金星和善地凝视着太阳,这个时候,歌德出生在法兰克福。

多年后他说:

我出生时的星象位置是吉利的。

然而,吉凶或许也只是人的解释,对于这世界来说,本无所谓。

歌德是幸运的,父亲是皇家顾问,母亲是市长千金,在那个讲究门第地位的年代,这为歌德提供了一个相对不错的成长环境。

小时候,歌德喜欢爬上屋顶,从那里向远处望去,是辽阔的原野,原野尽头,是一面高大的城墙。

他喜欢听母亲讲故事,讲希腊的神话,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这就是歌德最初的家教。

木心感叹说:

这种非功利的教育,渗透孩子的心灵。

可如今,人们太忙,忙得没时间讲神话,这传统就世界性地失去了,用木心的话说就是,如今的教育,就是教人无耻,教人功利,大多数人都教得很成功。

歌德还不会走路的时候,父亲抱着他出去散步,会耐心地给歌德讲路边的野花,讲天上的星星,讲人间的诗人。

后来,歌德大了一点,能说会跳,父亲就带着歌德到处旅行,为歌德介绍不同地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他刚满四岁,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为歌德请了家庭教师,传授各国语言。

歌德稍微大了一点,母亲给他讲故事时,往往讲到精彩处,就停了下来,然后让歌德用自己的语言继续往下讲,培养歌德的思维和想象力。

成年后,歌德感慨地说:

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了强壮的体魄和做一个正直人的人生观,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乐观的性格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功利的教育只能教出功利的孩子,恰如奴隶教育只能教出奴隶,人一开始,没法决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他们的人生是身边的人决定的,这种决定,会影响一生。

02

歌德是一个天才,从小就出口不凡,表现出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异禀。

他的父亲感慨地说,如果当年自己有这样的天赋,一定会活得比现在更好。

歌德不仅聪明,而且努力。

但有些教育,就是有“规矩”的,歌德讨厌这种束缚人思想发展的规矩,他不喜欢文法学习,因为没意思。

他喜欢押韵的诗文,既可以朗诵,又可以吟唱。

读着读着,他还自己写诗,编故事,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自导自演,这一切,都不断锻炼着歌德的想象力,也充分激发了他创作的兴趣。

不满八岁的时候,他就在新年上准备了一首诗,送给外公外婆做礼物。

有些人天赋异禀,但如果没有得到好的培养,也只会泯然众人。

对歌德的教育,父母一直没有放松,而是多方面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给歌德请来绘画老师,但比起规规矩矩在屋里坐着画画,歌德更喜欢到野外写生。

十几岁的时候,他已经写得一首好情诗,并成功吸引了女孩子,开始了最初的恋爱。

毫无疑问,这段爱情无疾而终。

失恋,但不等于失败,所有的爱情都是成功的,因为曾真心爱过。

1763年,歌德十四岁,已经到了考虑上大学的时候,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高材生,希望儿子也能学习法律,将来在政府部门出人头地。

可比起法律,歌德更喜欢文学,更想在文艺方面有所进益。

然而,面对父亲的期待和要求,歌德无可奈何,只能去学法律,但他暗自决定,学习法律之余,一定不能放弃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

学习法律是为了满足父亲的期待,学习文学和艺术是为了成为自己、滋养灵魂。

1765年9月,16岁的歌德,登上一辆马车,前往莱比锡上学。

有些离开,是为了成长。

有些成长,是为了离开。

人生之旅,不过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们只有不断尝试,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03

初到莱比锡,歌德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他穿着不同,谈吐不同,连发型都不同。

所以,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一点,歌德改变了自己的装束,甚至改变自己的谈吐,还去理发店,换了一个发型。

他恣意地成长,努力学习自己想学的,也努力恋爱。

他写信给朋友说:

我爱上一个女孩,虽然她没钱没地位,但我感觉很幸福。

这个女孩,就是安妮特。

他为安妮特写诗,这些诗后来集成册出版。

在朋友眼里,他们如胶似漆,令人羡慕,但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歌德就是这样。

安妮特爱得包容,歌德的个人主义空前膨胀,在安妮特面前肆无忌惮,甚至常常不顾安妮特的感受,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全都发泄在她身上。

那时候,歌德喜欢写诗,没有灵感的时候,安妮特就成了他的出气筒。

人心都是肉长的,被伤得多了,心就冷了。

安妮特离开了,歌德才尝到了自己造成的恶果,他痛苦不堪,大病一场,甚至因此不得不休学回家。

当他拖着疲惫、瘦弱的身体回到家里,父母都吓了一跳。

在望子成龙的父亲看来,这样回到家里,实在不体面。

经过一年半的修养,歌德恢复了健康,父亲又把歌德送去大学,继续学习法律,希望这次儿子能够功成名就。

1770年3月,歌德再次前往大学学习,却不是莱比锡大学,而是斯特拉斯堡大学。

歌德一个外地人,初到斯特拉斯堡,穿着怪异,他要打扮一下自己,于是便去了理发店,理发师端详着他的头发,看了一会儿,告诉歌德,这生意做不了。

为啥?

因为歌德头发后面太短,无论怎么修理,都“见不了人”,会损害理发师的名声。

没办法,歌德只好买来一顶又长又密的假发带着,等自己的头发长了,再去理发店。

这次,理发师一番操作,歌德终于成了理发师心中“头发长得最好,也是理得最好的青年”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些世俗的规矩,要想融进这世俗,你就不得不接受。

对于这些世俗的规矩,有人进去了就出不来,有人出来了就进不去,歌德的少有的融会贯通的人。

他出得来,也进得去,这是黑塞都佩服的地方。

04

在学校,有三件事对歌德来说很重要,一是文学,二是艺术,三是爱情。

但他的学业,同样没有落下,转眼之间,就到了毕业之时,歌德顺利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

1771年,当歌德再次回到家乡,已经是一名法学博士,前途无量,还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

这一次,父亲无比高兴,因为儿子终于出息了。

法学博士,是他走向仕途的一块敲门砖,但对歌德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法律知识,而是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长。

此时,他的脑海之中已经在构思《浮士德》。

1772年,歌德前往法院实习,对这份工作,他并不喜欢,他开始大量写作,并将作品刊登出来,他越来越喜欢文学,作为律师,有时候歌德也需要处理案子。

他在辩护时,常常充满激情,像诗歌朗诵一样,甚至常因此跑题,法官不得不制止他。

久而久之,歌德就没了案子。

此时,他的创作灵感越来越浓,他六周就创作完《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初稿完成后,他将稿件寄给朋友,可朋友觉得他写得太随意了。

于是,歌德又花了几个星期,认真修改,然后才拿去出版。

这部作品大获成功,歌德崭露头角。

实习期间,歌德结识了少女夏绿蒂,并不可遏制地爱上她,然而,夏绿蒂已有婚约在身,这让歌德痛苦不堪,甚至想要自杀。

这年10月,歌德的一个朋友,因为爱上同事的妻子,生活中遭到周围人的排挤,工作中遭到上司的刁难,在社交场合遭到他人的羞辱,最终自杀身亡。

这件事让歌德大受震动,因为他同样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

两年后,歌德依旧放不下这份伤痛,愤而提笔,决定写一本书,他一鼓作气,奋笔疾书,前后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这本书。

就是《少年维特的烦恼》。

这本书出版后,歌德火了。

歌德化身书中的维特,缓缓讲述自己的爱恋。

维特身穿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他反对世俗密密麻麻的规则和束缚,向往淳朴简单的自由生活,因而与社会格格不入。

和维特一样,歌德渴望个性解放,他不在乎世俗名利,珍视自己的内心生活其他的一切。

他热爱自由,热爱艺术,钟情自然,对未来充满向往。

小说出版后,一时之间,风靡欧洲,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维特”热,很多人都效仿维特的穿着打扮。

此时的歌德,年仅26岁,一跃成为文坛的新星。

人虽然受到环境的影响,但一个人应该是自己成为自己的。

(1760年,歌德全家穿着牧羊人的戏装进行表演的情景,少年歌德时年11岁)

05

除了写作,歌德还喜欢画画。

为了让自己的屋子看起来像个画家的工作室,他在墙壁上挂着许多未完成的画作,似乎随时都在催促他赶紧创作。

在这间小屋里,歌德充实而自在。

他再次陷入恋情,然而,歌德的家庭条件不如女方,地位没人家高,赚钱也没人家多,作家歌德遭到了惨痛的鄙视。

随后,歌德惨遭退婚。

经人相邀,歌德准备前往魏玛,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此时的魏玛,有一群艺术的狂热追求者,也有众多的文人雅士相聚。

歌德决定,要在魏玛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

1775年11月,歌德到了魏玛,开启了一段新的生活。

在魏玛,歌德很受赏识,很快就当了官,但歌德对自己能否有所作为,依旧感到怀疑,他看到了封建统治的污秽,他想改变,却无力改变。

在魏玛,歌德的工作很多,小到制定人民生活条例,大到王位继承。

歌德很快就适应了这一切。

1779年,歌德先后担任了军备大臣和筑路大臣,管理魏玛的军事筹备和道路建设,他奔波于魏玛各地,招募军队,领军作战。

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他忙得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他在日记里说:

各种繁忙的压力对灵魂来说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一旦灵魂从这种压力下解脱,就能更加自由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感叹说: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过着无所事事的舒适生活,在这种情况,任何人对最好的馈赠都会感到厌倦。

随后,歌德又登上了枢密院顾问,登上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仕途高峰。

1782年,歌德取得贵族称号,成了一名真正的贵族。

人生正得意,歌德着手进行改革,希望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他的这种做法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相违背,很快就成为泡影。

人们喜欢自由,但很多人都不敢太自由,因为他不敢和这个世界对抗,于是,就只能改变自己,适应世界。

(1982年,匈牙利为了纪念歌德逝世150周年发行的邮票)

06

歌德在魏玛当了十年公务员,回首一看,却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成绩。

他感到厌烦了,他说:

我空有一双翅膀,却已经不知如何在天空飞翔,努力了良久却一无所获的日子,没有意义却繁忙无比的事情抹杀了我心中诗一般的情怀。

只有走进大自然,他才感到自己的灵魂重新复活。

有时候当得无聊了,就出去看看,搞搞科学研究,他带领工匠在矿区勘察,采集矿石标本,回到家就仔细研究。

研究完了,他开始写科学论文。

地质研究烦了,又开始研究生物。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将狗的骨骼和人的谷歌进行对比,于是,他找到了人的颚间骨。

总而言之,他研究各种东西,都有所成绩。

在感情上,歌德再次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这是一个不伦之恋,有段时间,他们天天见面,一起吃饭,朗读,讨论诗歌,互相鼓励对方去创作。

歌德感叹:

我们前世一定是夫妻。

在这段感情里,歌德给对方写了一千多封信。

除了文学创作,歌德也不想放弃画画,为了提高画画水平,他前往意大利,拜访那些已经出名的画家。

然而,歌德发现自己实在没有什么画画天赋,最终带着自己画下的一千多幅画作回到了魏玛。

重新回到魏玛,一个叫克里斯蒂安娜的女孩走进了歌德的世界,两人迅速相爱,并且私定终身。

这是一个制花女工,和歌德门不当户不对,歌德的父母也不会同意这样的婚事,但歌德觉得,他们真心相爱,要把生活紧紧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当时,未婚同居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但歌德和克里斯蒂安娜却不在意这些社会的习俗,他们生活在一起。

在歌德看来,他们已经结婚了,只是还没有正式举行婚礼。

社会上还是流言滚滚,议论纷纷,大家都在指责歌德不要脸,但歌德不以为意。

1806年10月,两人在一起十几年后,歌德给了克里斯蒂安娜一份盛大的婚礼,给了这份爱情一个答案。

人生是自己的,大大多数人都喜欢看热闹。

看热闹的人,是看精彩不精彩,但活得好不好,活得累不累,只有你自己知道。

(《少年维特之烦恼》第一版的首页,1774年出版)

07

1806年,拿破仑召见歌德,但歌德拒绝了。

权势算什么,我不想见,便不见。

两年后,拿破仑再次召见他,这一次,他不情不愿地参加了,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那天,歌德穿一件燕尾服,将自己打扮得干净利落,拿破仑见到歌德,站起来向群臣说:

“看,这个人。”

我想,有时候,把人看成一个人,恰是对他最好的赞誉。

1808年,歌德近六十岁了,有人向他推荐音乐家贝多芬,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出了问题,但已经是著名的音乐家。

贝多芬曾说:

歌德与席勒,是我最敬重的诗人。

然而,直到四年后,1812年,歌德与贝多芬才终于相见,然而,他们看见的却是彼此身上根深蒂固的不同。

有一次,看到一个王公大臣路过街道,歌德恭恭敬敬等对方先走,可是贝多芬却大摇大摆,毫不在意。

这就让歌德很难受。

歌德说:

他的才能让我震惊,可惜的是,他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虽然他觉得世界令人感到憎恶,这是有道理的,但他的行为却使他自己和别人都感到不愉快。

木心说,世俗和理想难以相容。

在歌德身上,世俗和理想却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他生活在这个世俗,身上却散发着不一样的诗意。

功成名就,但歌德并不想停下来,他不仅进行文学创作,还想进行科学研究。

哲学家叔本华拿到博士文凭后,将自己的论文寄给歌德,歌德被叔本华的才华吸引了,两人开始交往。

此时歌德功成名就,而叔本华,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叔本华和歌德建交的时候,歌德正在研究色彩学,两人一起做实验,可是没多久,叔本华就觉得这没意思,两人很快就闹翻了。

歌德并不放弃,他自己研究,还写了一本长达1300页的研究作品,于1810年出版。

人生是就是一次次尝试,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停下来了,而有些人却一直太探索,所以人生也就越来越丰富。

(《浮士德》戏剧海报)

08

对于歌德来说,他人生最重要的作品,当属《浮士德》。

自从早年提出了《浮士德》的构想,他就一直在完善这种构想,这部作品可以说贯穿了歌德的一生。

最初,他写了几个片段,连像样的大纲都没有,就搁笔不写。

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写不好这部作品。

1799年,在朋友的建议和鼓励下,歌德重新创作《浮士德》,他拟定大纲,反复修改,并投入到第一部的创作之中。

这一创作,持续了七年,1806年,第一部终于创作完成。

但歌德并没有接着写第二部,直到1825年,他才开始第二部的创作,但写了个开头,又再次停笔。

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才重新开始:

我把它留到现在,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更加清晰,才再次提笔把它写下来,结果也许会好些。

这次创作,持续八年,《浮士德》终于创作完成。

完稿的那一刻,歌德想:

大事已经完成,已经是最后的定稿了。

在《浮士德》的最后,浮士德终于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他满足地说:

你真美,请稍作停留。

这或许也是歌德对生命的看法,是他对生命的态度,生命真美。

1832年3月22日,歌德感觉身体不太舒服,他睁开眼睛,看见窗帘是拉上的,他对仆人说:

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

仆人照做,阳光照了进来,一片明亮,歌德在平静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需要光,人生需要光。

但歌德,自己就活成了一束光。

对于世间众生,唯一仅有一次的人生,即便不能活成光,也要努力向光而行。

09

回首歌德的一生,他写了超过四千首诗,从大学时代就开始戏剧创作,到巨著《浮士德》,他还写了一百多本小说,最有名的就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可以说,这是丰富的一生,他还谈了几十次恋爱,每一次,他都认真爱过。

对于生命,他和所有人一样,都只是第一次经历,都是第一次尝试,但他比很多人幸运,因为他又机会去尝试不同的人生,他也比很多人勇敢,因为他敢去尝试。

可是我们很多人,连尝试都不敢,只能抓住自己仅有的东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以此过完一生,将生活不断重复,活在自己过去的影子里。

然后他们说,这就是生活。

是的,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

勇敢的人,先享受人生。

无论是谁,总得先尝试,再成为。

然而,我们不鼓励尝试,我们鼓励禁锢,因为尝试意味着冒险,禁锢更容易安稳。

我们不鼓励勇敢,鼓励懦弱,因为勇敢有时候是危险的,而懦弱则是安全的,只要灵魂低下了头,懦弱就是常态。

我们不鼓励改变,鼓励苟且,因为改变意味着不确定,而眼前的苟且则是确定的,如每个月的工资。

久而久之,生活就成了一条轨道。

这是人生的悲哀。

10

最后还想说几句,或许是无关紧要的话。

木心说:

伟大的艺术来自伟大的性格。

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英雄的梦想,而是伟大的人格。

人人都有梦想,梦想着成功,梦想着赚钱,梦想着一鸣惊人,梦想着诗和远方,这梦想太常见了。

我们缺乏伟大的人格,大多数人,都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就连许多大学教授,也只是沽名钓誉、随波逐流之辈,在名利的猪圈里苦苦奋斗,他们教出来的,也只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然而,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幸好,未来是不确定的,还可以改变,还可以不断尝试,于是就还有无数可能。

文|不有趣灵魂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