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如何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老梁说药

研发可 2024-06-24 11:52:41

//

医疗资源是用于骨折、心梗、脑梗等风险事件还是用于预防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这是应对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关键问题。

前几次讨论老年退行性疾病,我认为那几个关键的生理指标,如骨密度、血压、血胆固醇等,与其说是疾病指标,还不如说是健康风险指标,或是衰老指标。从物种生存的角度来看,育龄应该是最佳健康的年龄段,以保证下一代出生和成长。过了育龄之后,每个人的健康都会走下坡路,快慢不同而已。当某一种健康风险上升到一定程度,开始显著消耗医疗资源时,这个社会就要考虑如何重新分配有限的资源:是用于这些风险事件(如骨折、心梗、脑梗等)之后的抢救和治疗,还是用于预防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如增加骨密度、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这是对应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关键问题。

衰老能不能“治愈”?

许多人对现代医药工业的认知有一个误区,觉得目前有太多的疾病不能治愈,只能缓解,必须一辈子吃药,是医药公司以赚钱为目的的有意为之。撇开这种不值得一驳的阴谋论,还是有不少人认为,现代医学“治标不治本”的研究方向导致了不能治愈只能缓解的客观事实。如果你也有类似的观点,建议先看看我之前的几个帖子(见 在治愈与缓解之间,药企选择彻底治愈),然后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衰老应该如何“治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虽然没有严格定量的检测指标,但却显而易见的衰老现象:皮肤老化。[1] 相比血压和血脂等看不见的指标,大家对皮肤老化基本上是坦然接受的。与血管硬化、骨密度下降等衰老过程不同,皮肤老化尚未与健康风险建立明确的关联,但是大家在皮肤养护上的不懈努力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根据联合市场研究网站[2]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为1467亿美元,预计2022~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7%,到2031年将达2733亿美元。有这么大的市场和预期,研发的投入自然也不会少。护肤品应该是严格意义上 “治标不治本”的,抹上之后有一定的防护和改善,但是“卸了妆”之后大多又是老样子,甚至更糟。虽然大家都知道到这一点,都承认这是一个至今也无法逆转的衰老现象,但是该用还是要用,因为除了形象管理之外,它们确实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避免皮肤瘙痒、皲裂、起茧、硬化等等。当然啦,形象管理也是关系到生活质量的。

药品与护肤品/保健品的区别

与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不同,大家基本上认可各种护肤品“治标不治本”,年复一年地使用,好像完全没想过能不能一个疗程就“治愈”。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人已经认定了护肤品不是药品,只是养护而已,本就不该治愈。那么护肤品,也包括各种“保健品”,与药品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条界线到底划在哪里呢?我以前说过,药品的标准就两条,就是安全和有效。在此基础上,各国的监管机构都建立了一整套以临床试验为核心,基于数据统计结果的评审标准来“确保”上市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样严格审核的结果使得,药物临床试验必须进行两到三轮,涉及数百到数千个受试者,成本非常之高。当然啦,一旦药品被批准,制药公司就可以通过独享的定价权,在专利保护期内收回研发成本。但是关于保健品的审核就宽松得多了。某个保健品如果想宣称一个特定的“功效”,典型的临床试验一般只需要一轮测试和20~30名受试者。因为评审的标准不同,所以药物有效性的数据与保健品“功效”的宣称不在一个层级上,是不能同等看待的。大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护肤品与药品不同的举证责任,因为改善皮肤状况毕竟不是治病。这样一来,保健品的开发成本相对于药物来说就低了很多,价格和利润当然也不能跟药物相比。当然啦,就安全性而言,保健品的标准应该像药物一样严格。

疾病的治疗与健康的养护

人类的衰老过程不可避免。为了能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衰老需要全方位管理。“就好比一台老旧的机器,虽然还能正常运转,却需要更好和更多的养护,否则事故率就会高很多。”(见 当生理指标成为疾病诊断标准)有些衰老管理是“治病”,虽然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某些衰老过程会带来相应的健康风险,比如“三高”是需要治疗的,哪怕是长期服药;还有一些衰老管理只能算是“养护”,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直接相关的健康风险,所以还没有被定义为“疾病”。皮肤衰老属于后者,不是病,不需要“治疗”。虽然护肤品无法升级成为药物,但是对它们的需求和所占用的社会资源却一点也不少。最终,衰老管理最重要的一环还是保持阳光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2024年5月于新泽西

资料来源:

[1] 本文讨论的是正常情况下的皮肤老化,区别于一大类真正的皮肤病。关于皮肤老化、皮肤病及其治疗可参阅网站: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ad.org)

[2] 联合市场研究网址www.alliedmarketresearch.com

作者简介

贵柏曾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潜心钻研药物化学,颇有建树。几年前回国加入药明康德,从事业务开发、项目管理和驻美运营。梁博士是《新药的故事》一书的作者。他以长期的积累、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字,通过《老梁说药》栏目讲述新药研发“背后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梁贵柏博士目前是偕怡制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欢迎读者通过邮箱gbliang55@hotmail.com与梁博士联系。

编辑 | 毛冬蕾mao.donglei@PharmaDJ.com总第2139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