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身和血缘来看,福全更胜一筹,但玄烨凭借两大优势最终胜出

左都御史有料 2023-08-30 01:02:06

《康熙王朝》中,顺治皇帝为了试探皇子,问他们以后的志向是什么。皇二子福全说“愿为贤王”;皇三子玄烨说“愿效法父皇”。导演这一段是严谨参照了文献的,因为在《清史稿·圣祖本纪》中对此就有记载,原文是这样的:

“圣祖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愿为贤王’。帝曰:“愿效法父皇”。世祖异焉。”

官方文献或出于奉承皇帝或出于其他政治原因,有时候的记载往往与历史真相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就以顺治帝试探皇子这件事来看,恐怕是很值得商榷的。

皇三子玄烨不是顺治的理想人选

“六龄,偕兄弟问安”这句话说明,当时玄烨六岁,即顺治十六年。顺治皇帝的婚姻是不美满的,前面两个皇后都是她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替他一手操办,是典型的满蒙政治婚姻。

两个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一个被废,一个受尽冷遇,也都没有给顺治帝生育皇子。顺治帝的性格很叛逆,他一直想向寻常百姓那样追求自己的爱情。

很幸运,自董鄂氏入宫以后,顺治帝终于找到了一生的最钟爱的伴侣。董鄂氏也争气,为顺治帝生育了皇四子。此子刚出生,顺治帝便谕告礼部:“本月初七日丑时,朕第一子生,皇贵妃出,应行典礼,尔部即察例速议具奏。”

顺治帝把董鄂氏所生的皇子称为“第一子”,显然有点牵强,因为按照排序,当时在世的皇子中,就有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按年齿来排应是第三子(实排第四)。

顺治帝之所以称其为第一子,应该是从嫡庶这个角度出发的。可能有人会问,董鄂氏只是皇贵妃并非中宫皇后,她所生的皇子也是庶出。

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董鄂氏虽然是皇贵妃,但她享受的却是皇后的待遇,第二任皇后已经被剥夺了诸多的政治权力,由董鄂氏实际主持后宫。所以顺治帝将她所生的皇子称为“第一子”,即承认了董鄂氏皇后身份,当然皇子也就属于嫡出。

退一步讲,即便董鄂氏尚没有正式的皇后名分,可她的地位也远比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的生母要高几个等级。

“第一子”生于顺治十五年,可惜此子命薄无福消受,只活了三个月,他死后被追封为和硕荣亲王。

这个时间节点我们需要关注一下,顺治十六年时董鄂妃还在人世,顺治帝对她的宠爱依旧,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董鄂氏很有可能再为顺治帝生育皇子。

玄烨此时六岁,即使心怀远大理想,他应该也不会在顺治面前说出“愿效法父皇”的话。道理很简单,如果这样的话,玄烨就犯了皇家礼制的夺嫡大忌。

就算董鄂氏不再生育皇子,玄烨之前也还有哥哥福全。在汉文化立嫡立长礼制观念的影响下,玄烨即便童言无忌,也不会在这关键的时刻,说这种会招致顺治帝厌恶、言官非议的话。

此外,顺治对玄烨向来不太重视,更谈不上疼爱,他们之间缺乏最基础的父子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玄烨是无论如何不敢说出“愿效法父皇”的话。

论出身福全排在玄烨前面

福全与玄烨的生母都是庶妃,后宫等级也相差不大。但是福全的生母是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礼的曾孙女,按辈分来推算,何和礼是顺治帝的姑父,即顺治娶了姑姑的曾孙女,尽管这种婚姻有违论常,但不可否认福全的娘家不仅出身高贵,且有皇家血统。

玄烨生母佟佳氏本是汉人,她的祖父佟养正是明朝军官,后来投靠后金成为开国元勋。皇太极始编汉军八旗时,佟家被划入汉军正蓝旗,但其汉人身份还是存在的。

顺治时期满汉矛盾十分尖锐,满汉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福全与玄烨的生母出身,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的。

玄烨身上具有一半的汉人血统,这是他的短板,顺治帝临终之前在考虑皇位继承人选时,未必就没有考虑过纯正满洲血统、且年长的皇二子福全。

玄烨的最终胜出,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命硬,挺过了让满洲贵族谈虎色变的天花,这就让身染天花的顺治帝看到了一个命硬的皇子,所谓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得就是玄烨。

二是玄烨的背后有孝庄文皇后的支持,玄烨聪明好学,又长期受到孝庄文皇后的教导。在她看来,在教育儿子方面是失败的,尤其渴望能在孙子身上找补回来。后来的事实证明,玄烨正是在孝庄文皇后的教育下,成为一代明君的。

《清史稿》中之所以会记载玄烨与顺治帝的这段对话,其言“愿效法父皇”,大概率是在玄烨成为皇帝后,史官们为了点缀康熙的英明神武而加上去的,是有意塑造康熙皇帝从小就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皇帝梦,同时也是在向天下臣民表明,玄烨是顺治皇帝最满意的皇位继承人选。

0 阅读:178
评论列表
  • 2023-08-30 04:15

    玄烨的“愿效法父皇”这句话按你所说的大概率是史官美化,但你野史读多了,董鄂妃是野史杜撰的,主流史家早就考证过了的。另外佟佳氏并非汉人,佟养正原本就是女真人,先入汉又改回满洲,而佟佳氏本来就是满洲八大姓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