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循,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东吴后将军贺齐曾孙、中书令贺邵之子。贺邵被孙皓枉杀后,少年贺循随家族流放到临海郡。280年,东吴灭亡,贺循才得以返回家乡。
治理武康晋国初期,贺循担任武康县令。他上任后,发现武康县的风俗习于厚葬,遇到凶忌之日即停殡不葬,对此他下决心要改变这一习俗,贺循积极采取措施,颁布政令,严禁厚葬和停殡不葬的行为。他通过教化百姓,传播先进地区的新理念,让武康县的风俗逐渐得到改善。
贺循的政令教化广为流传,临近的城邑纷纷效仿,最终整个地区的风俗得到了显著的改变。虽然贺循的政绩显著,但由于他在朝中无人举荐,久久无法升职。这种情况下,贺循并未气馁,而是继续致力于治理武康县,为百姓谋福祉。
后来,文学家陆机得知了贺循的事迹,对他十分敬佩。他上疏举荐贺循,称其为“忠诚耿直,政绩显著”。在陆机的举荐下,贺循得以补任太子舍人,进入了晋国的都城。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晋国陷入混乱。面对这一局面,贺循不愿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于是以患病为由,辞去了职务。
劝降叛军303年,晋国再次陷入战乱,石冰发动叛乱,占领了扬州地区。十二月,以周玘(周鲂后代)为代表的江南的豪族们纷纷起兵,决心讨伐石冰,恢复国家的安宁。他们向各州郡传布檄文,呼吁各地共同起义,抵抗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贺循在会稽郡起兵响应。石冰的大将抗宠屯驻在郡中的讲堂,贺循决定向他传达檄文,陈述叛降的利弊。
贺循的劝说触动了抗宠,让他意识到叛乱的错误。于是,抗宠选择了弃军而走,而其他叛军士兵也纷纷向贺循投降,会稽郡最终平定。贺循回郡后,选择了闭门不出,不参与论功报赏。这种高尚的品质,让他更加受到百姓的尊敬。
坚守原则305年,陈敏起兵叛乱,想要任命贺循为丹杨内史。贺循推脱说自己患有脚疾,手不能握笔,又服用寒食散,披头散发、袒露身体,来表示自己不能被任用。陈敏因为贺循的声望最终不敢逼迫他。当时,扬州的世族大多被迫就范,参与叛乱。然而,贺循却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没有参与其中。307年,陈敏之乱平定,司马睿出镇建业,拜访贺循,他接受邀请,被任命为吴国内史,参与商议军政事务。
311年五月,司马睿任命贺循为镇东军司,希望借助贺循在江南的声望来稳定局势。但贺循却称自己病重,十多次上奏推辞,坚持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这一职务。司马睿对贺循的坚持感到无奈,于是亲自写信劝说他,希望他能改变主意。贺循仍然没有应召。随后,司马睿又任命贺循为军谘祭酒,希望他能在军事上提供咨询和帮助。贺循仍然以患病为由推脱,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无法胜任这一职务。司马睿并不放弃,多次催贺循,最终贺循无法再推脱,只能带病赴朝。
晚年荣耀司马睿后来建立了东晋,贺循因羸弱患病而无法上朝拜谒,司马睿便特地为他加朝服,赐予他宅第一区以及车马床帐衣褥等物,以示对他的关心。然而,贺循却辞让了这些赏赐,他并没有接受任何赏赐。
318年,贺循升任太常,朝廷有犹豫不定之事,都向他咨询。贺循常常据礼回答,他的经验为朝廷提供了宝贵的指导。319年8月28日,贺循因病去世。朝廷为了表彰他的贡献,追赠他为司空,并赐予他谥号“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