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拦住,中方话音刚落,国际组织下发逮捕令,以总理在劫难逃

周一致说 2024-11-25 10:14:03

文 | 小琦

编辑 | 小琦

美国的“保驾护航”失灵了!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被国际刑事法院盯上,拜登这边急红了眼,那边欧盟已表态支持逮捕。

这场风波绝对不是简单的“法律事件”。从逮捕令到联合国决议被否决,再到中美博弈下的外交角力,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紧张气息。问题是,这一次,美国还能像以往那样为以色列兜底吗?

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为何成为众矢之的?国际刑事法院的理由摆在台面上:战争罪与反人类罪。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高层的决策被指控利用饥饿作为武器,并直接下令攻击平民。这些罪名不仅刺痛巴勒斯坦,也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以色列不是《罗马规约》的缔约国,这让其“理论上”不受国际刑事法院约束。然而,123个缔约国的存在使得“理论”变得复杂。尤其是欧盟和荷兰明确表态支持,内塔尼亚胡的国际行程或许不再那么“自由”。

这件事真正的“爆点”是美国的反应。拜登直言不讳地抨击国际刑事法院“越界”,称这是将以色列与哈马斯相提并论。更有趣的是,美国不仅为以色列辩护,还质疑逮捕令的潜台词是否是在推动“两国方案”。这种指控,既反映了美方的敏感,也凸显了其在中东问题上的执念。

与此同时,蓬佩奥的表态则更加“直白”,甚至可以说是威胁。他声称,这种对以色列的“攻击”是在奖励恐怖分子,美国不会袖手旁观。这样的“双标”操作,在国际社会早已屡见不鲜,但问题是,这次国际刑事法院并没有退缩的迹象。

更令人咋舌的是,美国的“护短”已经从舆论上升到联合国安理会的实际行动。在针对加沙停火的决议表决中,美国一如既往地行使否决权。这已经是第六次,美国的否决直接导致加沙平民死亡人数飙升至44000人。如此赤裸裸地偏袒,以至于连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都忍不住公开发声。

傅聪的话并不委婉。他直指美国的否决粉碎了加沙民众最后的生机,把一个生存危机直接推向绝境。而事实是,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意识到,美国的立场正在加剧冲突,而非解决问题。这或许就是为何中方一发声,国际刑事法院就迅速下达逮捕令的原因。

站在全局看,这次逮捕令背后还有更深层的较量。它不仅是对巴以冲突的道德审判,更是对国际法和主权的再定义。尤其是欧洲各国的态度,让人看到美国“全球盟友”正在分裂的微妙迹象。荷兰的明确支持,法国的规则一致性表态,这些都在削弱美国对盟友的传统控制力。

但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表态如此重要?因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往往被视为“平衡器”。尤其是在巴以问题上,中国的中立立场与美国的极端偏袒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只让中国的外交策略更具吸引力,也让美西方的“双标”逻辑更加暴露无遗。

最终,这场风波的真正赢家是谁?短期内可能是国际刑事法院,但长期来看,却未必是如此。毕竟,美国还有很多筹码,而以色列也不会轻易服输。未来,这种博弈只会更加复杂化。

那么,你觉得呢?这一次,美国还能继续“力保”以色列吗?还是说,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更加复杂的国际格局即将展开?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