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意义重大,就在共和国成立之际,海燕书店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即《新儿女英雄传》,这部作品一经面世,就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还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获得表彰,郭沫若也送上极高的赞誉:
“这的确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大可以和旧的《儿女英雄传》,甚至《水浒传》和《三国志》之类争取大众的读者了。”
与此同时,《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袁静和孔厥更是火遍大江南北,获得无数的掌声和赞美,然而,仅仅过了两年,作者之一的孔厥便名誉扫地,被开除了五年,甚至被判刑五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孔厥这个人物。
孔厥是江苏吴县人,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原名郑志万,孔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父母依然坚持供他读书,希望孔厥可以用知识改变家族的命运,孔厥也确实是读书的料,从小就喜好文学,在文学领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年仅14岁就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还得了奖。
后来,孔厥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立测量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吴江、宜兴等县测量队当技术员,可是,孔厥对测量工作根本不感兴趣,再加上当时局势紧张,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孔厥便前往宜兴《抗战日报》当编辑,还参加了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
当时,延安成为无数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孔厥也心向往之,于是1938年孔厥转道汉口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第一期学习,还在194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孔厥被任命为鲁艺文学系助教,抗战胜利后被留在边区文艺界工作,当时孔厥在文艺界已经小有名气,周扬专门写文章对他进行赞扬,此时孔厥急需有一部震惊世人的作品来奠定自己的地位,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1947年,孔厥决定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号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深入群众,写一部反映冀中地区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一开始由孔厥、秦兆阳、袁静合作创作,当创作到18万字的时候,感到文思枯竭,秦兆阳宣布退出合作,这部小说面临着“胎死腹中”的局面。
然而,孔厥和袁静不想轻易放弃,随即他们来到安新县白洋淀体验生活,进一步挖掘素材,寻找创作灵感,经过数月的不断努力,一部崭新的作品终于问世,为了区别于清朝的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两人加上一个“新”字,取名为《新儿女英雄传》。
这部小说完成后,在《人民日报》上连载发表,获得无数的赞美,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孔厥也因此被调到北京电影局担任编剧。
然而,在此期间,孔厥却出现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这种错误,组织绝不姑息,1952年宣布开除孔厥的党籍,1955年,孔厥更是被判刑五年,还被开除出中国作家协会。
这次事件之后,孔厥的人生一落千丈,虽然进入到60年代,孔厥在周扬的帮助下进入农村读物出版社工作,但在接下来文艺界的整风运动中,孔厥再次受到冲击,被发配到天合堂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即便如此,孔厥依然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在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孔厥更是成为最先受到冲击的一批人,一场接着一场的批斗,写不完的检讨,在巨大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下,孔厥终于支撑不住了。
1966年7月30日,利用一个间隙,孔厥独自来到颐和园,时值盛夏,天气和人民群众一样的火热,孔厥心中却是沉寂一片,踟蹰片刻之后,孔厥朝着水面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79年,孔厥被恢复了名誉,在第二年出版的《新儿女英雄传》的封面上,再次出现了孔厥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