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周日12月15日半夜,我乘高铁抵沪。太晚了,公交已停运。虹桥打车“体验”一言难尽,也不想走去虹桥天地叫网约车了。干脆步行回家。
半夜的虹桥站仍然喧闹,出租车蓄车场不断地提醒区域放车。走出车站范围,除了轰隆隆的高铁声,周遭瞬间就安静下来。996的加班汪再怎样也不会天天折腾到11点多;居民们么大多也进入了梦想。
走着走着,瞅见了让人吃惊的一幕——人行道居然有个麻辣烫摊,两三位顾客围绕。旁边还有个酱猪蹄+凉皮摊子。再往前走几步,居然还有炒面炒饭摊。烟火气息十足。
笔者之所以吃惊,是因为我在这一带住了快10年,第一次见到摆摊。这条路是示范路之类的,白天绝无可能摆摊。大半夜的,人们基本都睡了,几个摊位,蒸汽缭绕。
想了想,附近的居民不是目标客群。摊位一旁有某家超大企业的“员工宿舍”。下晚班的工作人员吃点热乎的食物,又或者馋嘴的小年轻吃点小吃,形成了消费需求吧。
有利可图,所以才聚来三、四个摊位。这就像我们写到过的,魔都的建筑工地门口往往有各色美食摊点。等到行业萧条之时,门口摆摊的人春江水暖鸭先知,跑得一干二净。
不要小看这种摊位——“果腹”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摊位的隐现,慰藉了一个个散落的深夜心灵。在经济领域,人们的劳动转化为金钱,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消费。从而,摊位在“分配”领域是小型而散乱的节点。
至于经营的合规、食品安全。。。就这样吧。
时下,肉食者们绞尽脑汁去促进消费。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提供国补,提供餐补,诱导、鼓励。第二类就像摊子的物竞天择——需求存在,就有人去补足;当需求繁荣起来时,摊位变多;当需求消散时,小电瓶车发动,寻找新的机会。
几年前,我们还讨论凛冬的将至与已至。
终将到来的春天啊,不要那么姗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