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剧院工资减半后续:原文件已废止,7月份工资已经正常发放

亦学笔谈 2024-07-12 14:26:45

黄梅戏是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淳朴明快的唱腔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生活气息,就算是不了解黄梅戏的人,听到那曲《天仙配》都会让人为之震撼,其艺术表现力堪称地方戏的集大成者,在全球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实现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国家已经将黄梅戏列入了非遗名录。在民间和学界,还曾因为黄梅戏的发源地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了一个仍有争议的共识: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

其实,从传承的角度来说,这些争论都没有必要,黄梅戏应该有更大的发展舞台,要面向年轻人,要面向世界,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与发展。

遗憾的是,黄梅戏艺术的发展状况让人很揪心,其传承、发展与非遗地位并不匹配,各地黄梅戏剧团的运营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近日,有黄梅戏演员在网络上公开爆料,称从7月份开始单位的工资发放减半,工作23年,从此只有1000多,该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

非遗艺术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吗?演员拿着1000多的工资,还谈何艺术传承和发展呢?

从爆料的信息来看,涉及到的是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也就是原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这是一家由安庆市文旅局主管的剧院,部分人员拥有事业编,承担着黄梅戏传播与发展的重任。

从2023年的年报来看,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该剧院参保人员有108人,也就是说,该剧院的演职人员规模还是很大的,在安庆市乃至安徽省的黄梅戏剧团中都应该是排在前列。

如今却因为经营状况不佳,连续两年未完成经营指标,为了生存下去只能调整全体职工的工资发放方式,从2024年7月份起,依据6月份应发工资数的50%计发工资,其余部分依据经营状况“酌情补发”。

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演职人员能拿到的工资只有原工资的一半,其余部分还是一个未知数,什么时候发,发多少都是不确定的。

那么该剧院演职人员原工资是多少呢?从爆料者的工资来看,她6月份发了3165元,如果7月份只发一半的话,那就是1500多元,也就是爆料者所说的“从此只发1000多”。

而2023年3月调整后的安庆市区最低工资标准是1930元,剧院职工减半发放的工资还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这些演职人员都是依靠工资生活,估计他们很难撑下去。

对此,评论区吵翻了,有很多网友表示,黄梅戏已经上了非遗名录,却硬生生地推向了商业市场,此举是对艺术的亵渎,如今这些从业者连生活都难以维系,尊严何在?艺术的价值和传承的意义在哪里?黄梅戏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建议,演职人员应该多元化变现,可以通过直播、商演等方式挣钱。

但这些其实都是剧院的经营与管理问题,职工个人是难以找到思路的,再加上现在的流媒体发达,年轻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各种影视剧方面,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听一听黄梅戏。

而且黄梅戏曲目更新的速度也很慢,缺乏新的、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经典力作;因为待遇和前途问题,这些年也没有出现像韩再芬、吴琼、吴亚玲等优秀的黄梅戏人才,演职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

仅有的演出市场,还要经受众多剧团的竞争,就安庆市而言,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影响力和生存能力应该是最强的,受韩再芬名人效应的影响,承接了省内外很多黄梅戏演出业务。

在这种背景下,其他剧团如果不改变经营模式,不增加政策性经费投入,积极吸纳人才,其发展可想而知,仅仅依靠本地的剧院的票房收入难以维系生存。

7月11日,此次事件有了后续!

据爆料人在网络上反馈,7月11日下午4点多工资已经正常发放,原文件已经废止,工资没有减半,还是发了3000多元,可见当地在黄梅戏投入方面还是做出最大努力。

很坦白地说,这些专业的戏曲演员真的不容易,可现实很无奈,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如此,相对来说,黄梅戏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剧种都没有剧团了。

但要彻底解决问题,剧院还是要想办法赋予黄梅戏更强的生命力,正如网友建议,可以考虑通过戏曲直播的方式增加收入,但传统的献唱模式肯定不行,需要加入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艺术+带货”的方式创收。

另外,还可以考虑通过融资的方式,建立黄梅戏研学基地,将艺术传承和教育结合起来,将该基地打造成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研学基地,既传承了非遗艺术,让中小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爱上黄梅戏,又实现了创收。

黄梅戏的发展再也不能吃老本了,如果不能增加直接的政策性经费投入,自负盈亏,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经营模式,要实现戏曲创新,否则以后还有年轻人愿意走进黄梅戏艺术领域吗?就算是安庆师范大学的黄梅戏表演专业的本科生,未来就业可能都是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