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南农村客运怎样实现“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

交通运输部 2020-11-25 13:06:14

嘀…嘀…随着一串车鸣声,一辆19座纯电动公交车稳稳停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糖房村村委会前的水泥路上,车上广播提醒乘客有序上下车。

“以前去镇上,要走两公里才能坐上三轮车,如今在村口就能坐上公交车了,真好!”糖房村村民胡大姐说,到村里的公交车一天5班,出村办事、接送小孩,再也不担心交通问题了。

2019年11月底,海南19个市县(区)2562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目前均保持正常运营。为防止出现“通返不通”等问题,海南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创新线路运营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以“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为目标,全力运营好通村客车。

通村公交。 农村客运社区化网络化 “通了客车,我们还要保证运营可持续。”陵水黎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嵘介绍,县交通运输局以市场化的路子解决群众出行问题,覆盖全县107个建制村的公交车运营状况良好。

2018年,陵水黎族自治县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成立了陵水公交公司,取消原来的农村班线,全县开行公交。公交网络以县城为中心枢纽,以乡镇为中转点,用通村公交连接各建制村。群众在村口乘车,到了镇上换乘一趟就能直达县城。对于公交车无法通行的狭窄路段,陵水公交公司采用微公交模式,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群众可通过App、小程序、二维码、公众号等渠道约车,提前规划行程。

在陵水公交智能调度中心,陵水公交公司总经理钟文娜说,全县所有的公交车都具备4G视频监控,可实现车辆驾乘情况、行车轨迹和运行路线实时动态监管,确保行车安全。

不仅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各市县均灵活采取客运班线延伸、微公交、预约响应等模式,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客运“社区化”“网络化”服务模式。“十三五”期,海南省级财政对全省农村客运候车亭(招呼站)给予5000万元的建设补贴,在让群众受益的同时,也较好地调动了企业的经营积极性。15个市县也制定出台了农村客运财政资金补贴方案,年补贴费用总计超过1亿元。

乡村客运。林桂全 摄

琼海市北仍村候车站。王德平摄 逐步推进自然村通客车通公交 “掌上公交线路查询、无人售票、到站停车……”这些昔日只与城市公交有关的服务,如今也跟农村客运挂上了钩。

“以前老人去趟镇上很不方便,要找人骑摩托车带他过去,为了不麻烦别人,我家老人很少出村。”糖房村村民刘女士说,现在老人想去镇上逛逛,随时都能出发,还能约朋友一起喝个下午茶。

为了使群众更加了解公交线路,陵水黎族自治县在各村委会醒目位置张贴时刻表,对站点、班次、始发时间和服务监督等情况进行公示;结合村民出行习惯和需求,及时缩短发班间隔,提升出行服务水平。

陵水黎族自治县处于海南东部沿海,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该县交通运输部门将公交线路延伸到各旅游景点,形成全县旅游公交线网。“每逢节假日,公交线路附近村镇的居民都会乘车到景区游玩,外地游客来我们这儿旅游也方便了很多。”陵水公交公司副总经理莫传瑜说。交通便利极大带动了当地旅游及衍生产业的发展,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发展起了特色种养殖业,有的在景区附近酒店务工,收入稳定、日子红火。

在保障群众出行的基础上,陵水公交公司还推出了公交物流服务,解决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部分建制村地处偏远,人口较少、客流量小,公交开通后运营成本高、效益差,公司采取多元化经营,不断开拓新市场。”钟文娜认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

群众口碑带来了人气,产业发展带来了效益。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逐步向自然村通客车、通公交迈进,形成“行有所乘、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服务格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作者 |罗利明

策划 | 常亮

责编 | 翟永威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