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的老对手柔然人因饥荒再次劫掠边境,至于劫掠的对象就是北魏的边塞六镇。
六镇的设立的本来就是对付柔然人的入侵了,应付柔然这种衰弱的游牧民族应该得心应手才是,但其中怀荒镇不仅没能抵御柔然的入侵,反而内部先乱了起来。
事情的起因就是守将于景不肯发放粮食,于景原本在朝廷担任武卫将军,日子过得不要舒舒服服,但因为参与谋划推翻专权的元乂失败,被发配到穷困的怀荒镇当了一个守关的将领。
从逍遥自在的中原到苦寒的边疆,于景的心境可想而知,因而动不动就鞭打手下将士,底层军民早就怨声滔天。
历时不过七年,影响后世三百余年
而这一次,于景更加过分,连将士要求发放粮食吃饱上战场这种合理的要求也被他拒绝,气的底下的士兵们一哄而上,直接砍了于景。
守将被自己砍死,朝廷知晓后必定会杀了自己,这群士兵本来就心生怨恨,干脆反了算了,就这样一次没有事先谋划的起义瞬间点燃了怀荒镇各处,而得知怀荒镇起义后其余五镇也纷纷举起大旗。
仅仅几个月,北方的起义烽火几乎席卷了整个北方。
说实话,要是北魏朝廷对六镇稍微好一点点,做出一丝改变,这些底层人也不会发动起义,毕竟当初的六镇可是北魏重要的门户,也是北魏最重要的上升阶层的途径之一。
当初六镇的镇将不仅由鲜卑贵族之中杰出的军事人才担任,就连戍防的士卒多是拓跋联盟各部落的牧民和中原豪强地主的高门子弟,只要建立军功,就可以鲤鱼跃龙门。
而这样的情况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孝文帝的迁都而彻底改变了。
孝文帝迁都固然是因为平城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但也存着一统天下的心思,但孝文帝的全盘汉化激起了众多守旧贵族的反对,就连自己的太子也是如此。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打击,柔然人早就衰弱不堪,对北魏已经无法造成致命的威胁,南方才是北魏的生死大敌,因而六镇的军事政治地位开始变轻。
孝文帝本打算留给后人解决的,但后人不给力
为了安抚这些人,孝文帝暂时放弃了北魏的全面汉化,留下了六镇这个保留传统制度的缺口,而北魏的传统制度是什么呢?就是镇将军事政治一把抓,且视镇民为奴隶,
在孝文帝改革前,镇将可以通过与柔然的战争升官迁任,从而离开六镇,而镇民又是对柔然作战的主要兵源,因而镇将并不会过分的压榨。
但如今迁都,朝廷不再重视北方,柔然也已经衰弱,入侵的次数和力度也没以前多,六镇开始成了北魏王朝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曾经戍边的士卒从前期的拓跋鲜卑的氏族成员变为各类刑徒流放充军之徒。
至于镇将们,他们也彻底失去了上升的通道,之前孝文帝改革,最大的改变就是实施了北魏贵族的门阀化,但六镇镇将却被排除在外,无论立下多大的战功,但依旧会被排斥在门阀外,不能踏入北魏的核心政治舞台,自然会将精力放在压榨镇民身上。
而且随着六镇地位的降低,朝廷给予的粮草资源也越来越少,人却还是那些人,原本就苦寒的六镇镇民日子过得更加不堪。
北魏六镇
而老军户与新来充边者的矛盾、军户们与镇将之间的矛盾、镇将和洛阳朝廷的矛盾也随着孝文帝迁都后不断激化,就差一个火星点燃了。
此前北魏朝廷不是没有关注过六镇,宣武帝时期就派尚书左仆射源怀巡边,但源怀巡边最大的功劳就是处理了一批贪官污吏,但六镇矛盾的核心却没有触碰到。
只要六镇镇民不能随意迁徙的死结不打开,矛盾就必然一直存在下去,惩治再多的贪官污吏也没有用。
正光四年(523年),这个火星点燃了。
柔然减少了入侵的次数和力度,但架不住连年的饥荒,这一年,柔然再次遇到了严重的饥荒,大汗阿那环率兵三十万南侵,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而在柔然入侵的这段时间,北魏朝廷有识之士建议主政的胡太后改府户为民,以缓和激烈的内部矛盾,但胡太后的心思都在情人和神佛上,六镇镇民死活丝毫不管,只是简单地发放了一些赈恤粮款。
本来就少的赈恤粮款经过层层克扣,到达镇民手上的已经微乎其微了,边镇起义已经不可避免。
正光四年(524年)四月,沃野镇戍兵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起事后自称真王,改号元年,初步建立与北魏相抗衡的政权,并且很快占领了沃野镇,因而成为六镇义军的领军人物。
得知六镇起义,北魏匆忙派遣大军镇压,但却屡次失利,到了当年的八月,义军彻底控制了整个六镇。
胡太后就是北魏灭亡的直接责任人
而面对咄咄逼人的义军,胡太后这才匆忙下诏改镇为州、改户为民先应付一下,随后邀请自己的老对手柔然人共同镇压六镇起义。
对于柔然人来说,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本来六镇就是防备自己的,现在北魏又是送钱又是送粮的,邀请自己拔掉这个钉子,自然应允。
正光六年(525年)八月,在柔然和北魏大军南北夹击下,义军主力被击败,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残余的义军被迫降魏。
从于景被杀到六镇之乱被平定,前后不过一年,实际上并没有导致北魏的崩溃,真正引起北魏崩溃的其实是六镇残兵的善后问题。
当时投降北魏的残兵约有二十万人,如果善后不好势必会引发暴乱,处于前线的宗室将领元深建议就在当地安置,将六镇的土地分给镇民,然后朝廷积极安抚一下就可以。
但胡太后不听,深怕他们在老地方叛乱,直接选择将这二十万残兵安置在瀛、冀、定三州,这三个地方本来就不富裕,刚迁入就爆发大旱,现在多了二十万张嘴,本地人和六镇乱兵的矛盾更是频发。
六镇残兵已经起义过一次了,不如再起义一次,甚至还裹挟着这里的难民引爆了更大的民变。
孝昌元年(525年)八月,来自柔玄镇杜洛周在燕州起义,继续延续真王的口号,声势浩大,一度攻克了沃野镇,进而包围了武川、怀朔二镇,怀朔镇将杨钧命令贺拔度拔和他的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领兵迎击,结果战败。
这次起义可比之前猛多了
而怀朔一带的豪强高欢、段荣等人则归附于杜洛周,他们在次年就彻底占领了幽州、燕州。
而在杜洛周举起大旗的同时,在定州的鲜于修也爆发起义,原怀朔镇将领葛荣也参与其中,但不久,义军内部爆发矛盾,另一个首领元洪业杀了鲜于修想要投降朝廷,但葛荣等人不肯,最终葛荣诛杀元洪业,带领义军征战南北。
孝昌二年(526年)九月,葛荣与杜洛周会合,双方共同抵御北魏的平叛大军,后葛荣趁机杀掉杜洛周,成为六镇义军的唯一带头人。
而随着北魏的节节败退,河北全境都被葛荣占领,在这个期间他自称天子,改元广安,定国号为齐,准备进军洛阳,夺取天下。
但很快,葛荣就遇到了自己一生之敌尔朱荣。
尔朱荣出生于契胡部落,尔朱氏在北魏初期就跟随鲜卑人南征北战,到了尔朱荣这一代,已经位居梁郡公,且拥兵万余人。
尔朱荣
早在六镇之乱初期,敏锐的尔朱荣就暗中凝聚实力,靠平定六镇之乱,逐渐崭露头角,从冠军将军一路生前到征东将军、右卫将军,并且都督并、汾、广、云六州军事,彻底成为北魏的实权派。
而在平叛期间,尔朱荣也吸纳了不少六镇的降兵,其中就包括高欢、侯景、贺拔岳这样的名将,势力愈发的强劲。
当然伴随着实力增长的,还有尔朱荣的野心,因此他多次上书孝明帝,希望孝明帝允许自己进入河北平定葛荣,当然顺便扩大自己的地盘。
但孝明帝担心尔朱荣日后尾大不掉,不允许尔朱荣前往河北,尔朱荣只能暂时选择蛰伏起来。
武泰元年(528年)四月,胡太后在老情人郑俨的教唆下,居然毒杀自己儿子孝明帝,先立孝明帝宠妃生下的女婴为帝安抚人心,后立孝明帝族侄元钊为皇帝,消息传来,天下震惊。
尔朱荣借口为孝明帝报仇,拥立宗室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带兵进军洛阳,将胡太后、小皇帝和不服自己的北魏宗室一起沉入黄河,史称河阴之变。
经过这场浩劫,北魏政权基本崩溃,尔朱荣彻底掌握北魏的朝政大权,但他没有立即篡位,一方面北魏内部叛乱不断,葛荣虎视眈眈,另一方面南梁派陈庆之护送北海王元颢,想要夺取元子攸的皇位。
这个期间,尔朱荣权势越来越大
而尔朱荣决定先解决心腹大患葛荣,回头再处理陈庆之。
葛荣号称有百万大军,实际上能征战的也就二十万,双方的兵力相差其实并不大。
但尔朱荣却不想在洛阳和葛荣一决高下,而是带领七千骑兵,日夜兼程,准备突袭葛荣大军。
七千对阵百万,看上去如同儿戏,就连葛荣都认为尔朱荣是自寻死路。
但尔朱荣自有良策,即便人数不多,他还是分兵于山谷内,在马尾绑上树枝,并四处扬尘呐喊,也让葛荣弄不清尔朱荣的主力到底在哪里,至于尔朱荣自己,则带领少量亲兵绕到后方阵地。
随后尔朱荣让骑兵改刀为棒,避免刀砍豁口没法用,命令七千骑兵一起出击,前后一起夹击,葛荣被擒,残余大军如鸟兽散。
为了防止残军继续集结叛乱,尔朱荣下令既往不咎,同时愿意从军的继续跟随尔朱荣出征,其余的可以回家,此战过后,六镇的起义基本被扑灭了。
永安二年(529年)九月,随着葛荣残余部将韩楼被平定,六镇起义彻底结束。
至于陈庆之,也被回过头来的尔朱荣击败,至此北魏彻底被尔朱荣掌控。
尔朱荣被刺杀
当然尔朱荣也没得意多久,很快就被元子攸刺死,但尔朱荣死了,却还有其他尔朱氏和依附他们的党羽,元子攸依旧无法掌控朝政,北魏越来越乱。
永安三年(530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元子攸被尔朱荣堂侄尔朱兆勒死,随着元子攸的死亡,曾经依附于尔朱荣的各个党羽纷纷在乱世崭露头角,比如高欢、宇文泰、侯景等人。
高欢高欢是怀朔镇的汉人,其先祖曾经是河北的士族,因获罪被发配到怀朔镇戍边。虽然日子穷困,但长得帅,被鲜卑贵族娄氏看重,有了老丈人的资助,高欢有幸结交河北豪杰,成为日后争夺天下的助力。
六镇之乱后,高欢虽然加入乱军,先后投到杜洛周和葛荣的帐下,但看到六镇乱军不成气候,转而投靠一时无两的尔朱荣这边,靠着聪明才智,在尔朱容这里斩头露角,一度担任晋州刺史。
尔朱荣被杀后,尔朱兆掌权,高欢明面反对,但暗地里表示支持,成功拉拢了被尔朱兆得罪的鲜卑、汉族大臣,然后收编六镇乱兵的残余势力。
东魏和西魏
随后带着六镇乱兵在广阿、韩陵两次大败尔朱氏,接替尔朱氏掌握北魏政权,并以此建立东魏,而北齐就是脱胎于东魏。
宇文泰宇文泰是武川镇人,和高欢一样,在六镇起义中参加了鲜于修和葛荣的义军,随着义军被镇压,宇文泰投靠尔朱荣部下贺拔岳,跟随贺拔岳平定关陇起义,成为贺拔岳手下最得力的大将。
而随着贺拔岳被高欢部下侯莫陈悦杀死,宇文泰被众人推举接管贺拔岳的部队,占据关东迎立元宝炬,建立和东魏相抗衡的西魏,日后的北周就是脱胎于西魏。
侯景侯景也是怀朔镇的镇民,从小和高欢一起长大,跟随高欢一起参加六镇起义,同样也跟着高欢投靠了尔朱荣。
因侯景作战勇敢,且为人狡诈,很快就升任为定州刺史。
随着高欢诛灭尔朱氏掌权,侯景凭着和高欢的老关系,执掌河南道,成为高欢最为倚重的大将。
但因为其狡诈的个性,高欢自知儿子高澄无法控制,料侯景日后必反,让高澄小心提防,果然高欢死后,侯景反叛,被击败后先投奔西魏,被拒绝后又投靠了南梁。
侯景之乱
而在南梁,侯景又再次叛乱,将南梁闹了个天翻地覆,直接导致了南梁的灭亡,也深刻改变了南朝的局势,北强南弱彻底成为定局。
杨氏、李氏为代表的西魏八柱国东魏和西魏自建立后就大战不断,西魏弱小,在邙山之战中,西魏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彻底打垮了宇文泰的全部家当。
生死存亡之际,宇文泰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创立了影响隋唐的府兵制,分由六大柱国将军统领,加上元氏皇族代表元欣和宇文泰自己,这就是西魏八柱国,并且以此形成了关陇贵族。
八柱国中,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建立了北周、独孤信的女婿杨坚建立隋朝、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了唐朝。
最终北周灭了北齐,隋朝篡了北周灭了南陈一统天下,唐朝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
至于西魏八柱国为基础的关陇贵族,深刻影响了北周、隋、唐几百年,尤其是隋唐两代,为了分化和削弱关陇贵族不遗余力,直到安史之乱后才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但能想到,这几百年历史的走向居然是六镇当初那群不起眼的人物而改变的呢?短短六七年的起义深刻影响了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南梁、南陈、隋、唐七个朝代。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