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民警刘景华因公殉职的前两天,正好是儿子刘康的28岁生日。“来,咱爷俩喝一杯,顺便商讨一下你的终身大事。”酒酣耳热之际,父子俩视线交汇,不约而同笑了。
在刘康的记忆中,父亲很少笑,他们也和传统的中国父子一样,不善言辞,更不常沟通。父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社区和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众身上,对于他这个警察儿子,想必是非常放心的。
那天晚上,刘景华难得地过问了刘康在特警队的工作情况,跟他分享了自己从事社区民警工作的日常,父子俩甚至还商量好了和准亲家的见面流程。
谁也没想到,意外如此猝不及防……
意 外
两天之后,刚执行完押解任务的刘康在回队途中接到了电话:“刘康,快回来吧,你爸爸走了。”
刘康已回忆不起自己当时是如何赶到医院的。2020年6月29日,这一天于他而言是那样的不真实又分外深刻。支队长和队里的其他兄弟赶来看他,都说想为刘叔叔再做点什么,大家还让刘康多休息几天,有事他们顶着。然而安葬完父亲,刘康还是第一时间回到了队里。穿着警服,忙里忙外,听到群众那一声声“刘警官”,刘康才觉得父亲好像一直陪着他,并未远去。
工作和生活仍在继续。刘康重新思考起人民警察的意义,以前他认为的事业,应该像电视里的警察那样,破大案、抓坏人,行动起来风风火火,每天过得轰轰烈烈。而像父亲那样,每天“浸泡”在琐碎的事情里,只能跟群众的家长里短、社区里的鸡毛蒜皮打交道的社区民警,他并不理解。
父亲的离开,让刘康审视自己的初心,也让他作出了决定:要重启父亲的警号,为他,也为自己。
重 启
2021年1月1日,刘康申请回到父亲牺牲的地方,成为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石门派出所的一名民警,更郑重接过了“102233”的警号。
“年轻人应该多学多做,这才是成长最快的路。”父亲的嘱咐言犹在耳。白天,刘康跟着所里的前辈,一边办案一边学习;晚上就留在档案室,翻阅卷宗总结经验。疲惫时摩挲过胸前的警号,“102233”,刘康能感觉得到,父亲在为他打气。
年底时,所里接到了公安部下发的线索,一笔网络赌博资金正在非法转移,涉案金额超1亿元。刘康和同事从发现的线索入手,顺藤摸瓜,最终辗转多地,成功将16名嫌疑人抓获归案。这也是成为“102233”后,刘康办理的第一起大案。案子破了,工作却没有停歇。为完善证据链条,他们还需要全链条梳理、全方位收集固定各类证据,为后续审查起诉打牢基础。
破案充满了成就感,当然也有困难和挑战,其中有一项刘康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就是和居民沟通。很多案子都需要到社区走访了解线索,群众基础薄弱了就寸步难行。
回 归
2023年2月,刘康正式转岗,成为和父亲生前一样的社区民警。至此,“102233”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你得回景华工作过的地方看看,学习他是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的。”父亲的同事纷纷联系刘康,给他讲父亲的事迹,但最令刘康动容的,是父亲从未对他讲起过的,一碗面的故事。
那是一家位于大兴村的面馆,如今已小有名气,引来无数食客打卡。但当刘康吃下这碗面的时候,心中五味杂陈,品尝到的只有父亲的用心良苦。
老板林某告诉刘康,2014年1月11日,刑满释放的他去大兴村派出所报到,遇到了刘景华。“刘警官知道我心灰意冷,一直开导我,替我想办法,他听说我擅长厨艺,就建议我先开一家小面馆,还帮忙协调办理好了各种手续。”林某环视面馆一圈,陷入了回忆:“后来棚子支起来了,他时不时会过来照顾生意,但等到生意好起来后,刘警官再也没来过了。”
吃完面,同林某告别后,刘康慢慢走回大兴村派出所,脑海中一直回响的却是那句“我总觉得自己欠刘警官一碗面”。而自己欠父亲的,何止是一碗面。
“102233”让父子俩的职业轨迹逐渐重合,刘康如同重走了一遍父亲的人生,也给了他一个从头阅读、并读懂父亲的机会。
受到父亲的启发,刘康重新制定了工作计划。他梳理出一份社区里需要重点关怀的人员名单,定期和他们见面、沟通谈心。为了防止吸毒和刑满释放人员生活失去方向、重蹈覆辙,也担心独居老人在家发生意外,一旦有人“失联”,刘康会第一时间协同社区力量,上门寻人,确保万无一失。
“刘警官,虽然我没有儿子,但你比亲生的还亲。”“谢谢你从没用有色眼镜看我,为了不辜负你的期待,我也要努力地生活。”……带着“102233”的期许与祝福,新的“102233”奔走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他曾破获过大案要案,也跳到湍急的江水里救起过轻生群众,更调解过数不清的矛盾纠纷。如今的他早已懂得,工作如同生活,从无捷径,唯有真心才能换得真心。
“‘102233’,谢谢你一直陪伴我,而我亦是‘102233’。”父爱如山,有形无言,刘康从没有刻意想起,因为从未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