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笺的历史由来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9-13 00:10:38

蜀笺是古代四川成都的一种木刻彩印、图文兼备的诗笺。纸造出来之后,根据不同的用途还要进行再加工。笺,就是古代的一种加工纸。据李肇《周史补》记载,有“麻面、屑骨、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陆龟蒙有诗称赞鱼子笺,“捣成霜粒细鳞鳞,知作愁吟喜见分,今日乍惊新茧色,临风时辨白萍文。”

唐代时,蜀笺列入“纸之秒者”。在蜀笺中,最为著名的还要数薛涛笺。女诗人薛涛旅居在成都市浣花溪畔,因为嫌纸张的尺幅太大,就命令匠人裁剪成小幅,蜀中的士子们使用起来觉得方便了很多,于是纷纷仿,都裁成那个样式,命名为“薛涛笺”。薛涛笺是彩色笺,有十种颜色,因此也称为“十色笺”。但因为成都又称芙蓉城,芙蓉花是红色的,加上薛涛本人爱用深红色,所以人们都以为蜀笺就只有一种深红色,其实有很多种。薛涛笺只是蜀笺的一种。宋人的记载中,蜀中有百韵笺、青白笺、大学士笺、小学士笺、假苏笺、玉水笺、冷金笺、流沙笺、彤霞笺、布头笺等。百韵笺大小可写诗百韵,青白笺因正面白色、背面青色而得名,假苏笺是仿苏州杂色粉纸,布头笺则用“布头”制成。苏东坡尤爱布头笺,说布头笺“薄而清莹”“名冠天下”

制笺不仅仅是把纸张的尺寸幅度简单地裁小,同时还要有一套工艺,使纸张上显示出漂亮的图案。蜀笺上就有很多山水虫鱼或者亭台楼阁这样的画,使纸张不仅实用,还富有观赏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