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传奇故事:荆茅、审魂

文友笑古奇今 2024-10-09 10:58:57

原创不易,本文只在头条号发布,其余平台出现均为抄袭!实行全网维权,望自尊自重自爱。

荆茅

楚地有一位秀才名叫荆茅,此人字贡苞,一直以训导本乡孩童启蒙读书为生。明朝嘉靖年间,荆茅的家乡发生大旱,几月无雨,几百里土地被炽热的阳光烤成一片焦土,一时人心惶惶。

当地官府竭尽全力,千方百计求雨,但是一切努力均告无效。万般无奈只得贴出告示,声称能施法降下甘霖的人,官府将酬谢其一百两银子。这种事从未有过先例,于是一时成为奇闻,很快传遍城乡各处。

荆茅知道了这件事,跟自己的妻子开玩笑,说:“可惜没办法弄到这笔银子,这也是件名利双收的事情啊。”妻子说:“这有什么难的。你现在赶紧去官府,就说能在三天内降雨。要他们打扫干净法坛,你穿戴衣冠坐在上面,念诵经文,雨来了,钱也到手了。”

荆茅说:“上天的事情很难知道,怎么能跟官府开玩笑,招惹麻烦呢?”妻子说:“你试试看嘛,下了雨就拿酬金,不下雨,不过被人耻笑,哪里有什么罪呢?”荆茅听了她的话,将信将疑去了官府。官府按照他的要求请他祈雨。不到两天,大雨滂沱,全县各处都下足下透了,上下欢腾。官府钦佩,在酬金之外又加送了钱财,吹吹打打把他送回了家。

没多久,省城也急需降雨,官府就把荆茅求雨的事报告了上去。上级官府下文征召。荆茅慌了,埋怨妻子说:“我本来也没什么法术,你却催促我去开了个大玩笑,如今竟然被上级官府征召,我用什么办法去回应?当初我应该感谢你,现在却只能责怪你了。”

妻子说:“是你自己没有法术,为啥要怪我啊?我之所以知道天气有变化,不是有什么奇异的法术,而是因为家中厨房里挂着一条咸鱼,已经三年了,凡是两三天之内要下雨,咸鱼一定会先滴水。屡试屡验啊。你上次告诉我官府贴告示的时候,恰巧咸鱼滴水了,所以我知道天必下雨。如今却也不难,你把这条鱼带到省城去,悬挂在卧房里。见到大官时,就说要用先贤董仲舒的五龙祈雨法术,铺张陈设后再祈雨。如果咸鱼干巴巴的没有滴水,你就耍点心眼,用法坛式样不对,器具不全这些借口搪塞,让他们一改再改,拖延时间。一旦发现咸鱼滴水,你就登坛念经,不会不灵验的,你又有什么怨气呢?”荆茅没办法,只好照妻子的说法去做。

等他到了省城,发现咸鱼已经滴水,像是汗淋淋的一般。荆茅急忙去拜谒官员,早上登坛,到了傍晚就大雨如注。他得到重金酬谢回家,喜出望外。

这个省城的官员,是宰相严嵩的门徒。他知道嘉靖皇帝喜欢道术,于是把这件事偷偷告诉了严嵩,又把荆茅推荐上去。圣旨下达,召见荆茅。荆茅于是带了妻子进京。

皇帝问他道术的本原,荆茅用了诚意正心的学说,开口说道:“至诚的道术可以得知未来。所谓诚,是明的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外乎就是这个。”

皇帝说:“你这是儒家的说法啊,跟一般的术士不同。”于是命荆茅担任金马门待诏。这之后,荆茅因为求雨灵验,升迁为钦天监卿,每天都在皇帝身边晃悠。于是京城里巴结他的人越来越多,荆茅渐渐富有起来。

这一天,忽然皇宫里的九颗玉玺丢失了一颗,追查得十分紧急。于是皇帝准备召见荆茅,让他推断丢失的玉玺在哪里。宫内那个偷玉玺的太监非常害怕,半夜带了金银财宝来到荆茅府上,叩门哀求。荆茅让他把玉玺藏在尚宝处的墙壁里,用尘土掩盖好。然后他对太监说,我自有说法。

皇帝果然召荆茅去问,荆茅回答说:“玉玺不是被人偷了,而是某月某日用印时,被一个小太监不小心丢落在了尘土里。现在玉玺就在尚宝处东边的墙壁下面。”

皇帝派人去找,果然找到了。皇帝赏赐荆茅很多东西,于是坊间就有了荆仙的说法。信奉他的人几近疯狂。

御史海瑞等人弹劾上奏,大致意思是说“荆茅本来不学无术,放肆狂妄,妖言惑众,罪不容诛”等等。皇帝说:“术士中只有这个人接近儒家和道术,他以诚明确立自己的学说。你们不是读书人吗,为什么不能容纳儒士?”

御史说:“他的诚明学说,正是用来使诈的。恳请皇上把东西藏在匣子里,当着臣的面召他来问。如果他真能指出藏的是什么东西,臣才敢相信他是以至诚得到答案。否则请用奸邪罪名治罪,不让他再蛊惑圣上。”

皇帝答应了,召荆茅来到便殿。案几上摆放着宝盒,他让荆茅推测里面藏着什么东西。荆茅一看情形,惊慌失措地趴在地上,叹道:“荆茅今天要死了。”

皇帝坐得远,没有听得很清楚,便问:“说些什么呢?”恰巧那个偷盗玉玺的太监在旁边,跪着奏道:“他说,盒子里藏的好像是是金猫。”皇帝笑着对御史说:“你讲他用诚明使诈,如今又怎么说呢?”打开盒子一看,果然是一尊金铸的卧猫镇纸。

御史无言以对,只得磕头谢罪退下。荆茅战战兢兢回到家里,惊魂未定。妻子对他说:“你原是一介寒士,如今位居四品,家中富有资财巨万,好运难道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吗?如果不知足,大祸必然不远了。”荆茅顿时醒悟,于是称病在家,然后辞官离去。

芗厈(作者)说:果真有这样的事吗,怎么那么巧啊?是不是怀才不遇的人编造的故事呢?大意是有了真才实学,倒不如虚幻巧合容易见到效果,于是倾泻寒士心中的忿懑,更加增添有才之士的感叹唏嘘,可悲啊。

(出自《续客窗闲话》)

审魂

乾隆庚午年,官库玉器被盗,官吏逐个审查各个苑户。苑户常明受审时,忽然发出孩子的声音说:“玉器没有偷,人倒是真杀了。我就是那被杀人的魂。”审问官大惊,把常明移送到刑部。

先父姚安公这时正担任江苏司郎中,和余文仪公等人一道审理这个案子。鬼魂说:“我叫二格,十四岁,家住海淀,父亲名叫李星望。去年正月十五,常明带我看花灯。回来时,夜深人静,常明调戏我,我全力挣扎抗拒,并说要告诉我父亲。常明就解下衣带把我勒死,埋在河岸下边。”

“父亲怀疑常明把我藏起来了,控告到巡城御史那里。案件移送到刑部,因为找不到证据,决定另外缉拿真凶。我的灵魂常跟着常明,不过不能靠近他的身体,只要相距四五尺,就觉得他热得像火焰一般不能靠近。”

“后来,他的热力稍微减弱了些,渐渐靠近到二三尺,又渐渐靠近到一尺左右。昨天,竟然一点儿也觉不到热,于是才能附在他身上。”

鬼魂又说初次审讯时,魂也随着到了刑部,并指着广西司说就是那个门。按照鬼魂所说的日期,果然查到了原来的案卷。问鬼魂尸体在哪里,说在河岸边第几棵柳树旁边。挖开一看,果然见到了尸体,还未曾腐烂。

接下来,叫他的父亲来辨认。做父亲的痛哭着说:“是我的儿子!”事情虽然虚幻,案子查证却都属实。讯问时,叫常明的名字,常明就好像忽然梦醒一样,说话也是常明的声调;叫二格的名字,常明又好像昏醉过去,又变成了二格的声音。

就这样,两种声调互相辩论了几遍,常明一点儿一点儿服罪。另外,父子俩琐琐碎碎说家事,都条理分明。至此,本案已无可疑之处,于是向上呈报实情,依法判决。判决令下达之日,鬼魂异常高兴。

二格生前以卖糕为生,这时,忽然高声吆喝一声“卖糕”,他父亲哭着说:“好久没听到这样的叫卖声了,和活着时一样。”问儿子:“要上哪儿去?”鬼魂回答:“我也不知道,我走了。”此后再问常明,就不能发出二格的声音了。

(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3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