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批准建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不发军饷、永不下岗的特殊部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10月7日,毛主席正式签发命令,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支部队不列入军队编制,不穿军装、不拿军饷、不吃军粮、永不换防,驻守边境一线,扎根沙漠边缘。他们由进疆的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六军大部、民族军改编的五军大部和新疆起义部队改编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全部组成,下辖多个农业建设师、生产管理处、建筑工程师等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以来,已走过漫长的岁月,有着辉皇的经历和奉献。至今被外界视为“世界最大兵团”并感到神秘,甚至存在误解。
1954年,毛主席对着一份整编报告陷入沉思,随后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此,西北大陆诞生了一个总人数高达320万人的庞大军团,但奇怪的是,兵团内部所有士兵,没有军饷也不需要轮流换防,甚至加入后可以永远不用下岗。
那么这支兵团到底什么来历?
它又为我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党中央将王震将军唤至北京,委派给他一项重要的任务。鉴于王震将军在革命期间,曾有过丰富的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经济建设经验。因此党中央决定将其派往新疆地区发展经济,王震将军非常喜欢这项任务,对于他而言,新疆就像他的第二个故乡,更何况新疆地区是王震将军一手打下来的,他在那里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
毛主席虽然没有去过新疆,但对待这块广阔的土地同样重视,在王震领命出发之前,毛主席特意请王震将军,看了一场名为《红娘》的戏。当戏散场后,毛主席发出感慨:“这出戏的主角是红娘,他为人民服务,会做团结工作。你到新疆后也得做红娘,做汉族人和少数民族的红娘。”于是王震将军带着毛主席的嘱托与厚望,率领解放军第一兵团向西挺进,在徒步了上千公里后,于9月底到达了新疆边境,虽然此时内地里的国民党反动派已经是秋后蚂蚱,但新疆地区此刻却依然动荡不安,宁夏、甘肃地区依然有三马作乱,新疆地区有国民党的陶峙岳在依旧顽抗。西藏从清朝灭亡之后,长期以来也游离于中央政权之外,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放战争完全胜利之前所急需解决的。
1949年10月,王震率领部队先后解放了武功、凤翔,协同彭德怀指挥解放了陕西、青海、宁夏、甘肃直叩新疆大门,虽然王震率领第一兵团连战连捷。但最后新疆地区却是在周恩来的促进下与陶峙岳达成协议和平解放了。新疆已经解放,但王震的第一兵团以及陶峙岳的起义部队和新疆当地武装,算下来将近2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成了一个必须要快速解决的大问题。
屯垦戍边
时刻关心新疆经济发展的毛主席,得知王震此时遇到的困境后,向他提出了屯垦戍边、自给自足的办法。听完毛主席的建议,王震将军茅塞顿开。于是在1950年1月,新疆军区发布了大生产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整个新疆部队的19万3千人,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线上去,在王震将军的指导下,驻疆部队开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一切都井井有条的进行着。但与此同时驻军部队又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新疆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新疆不止有一望无际的荒漠,它的昼夜温差也非常大。在那个年代要想在这种环境下开垦土地、自给自足,凭借的只有基础生产工具和坚韧的意志力。新疆军团没有住房、没有水和粮食,将士们便搭建窝棚甚至露天休息,运输石料浦建引水道,从天山补充饮用水,用盐水煮小麦维持生存。就算这样,这些可爱的战士还是对于劳动甘之如饴。除了农业生产之外,各级指战员们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在了新疆各地的民生工业体系当中。于是煤矿、水电站、水泥厂、棉纺厂各色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天山南北冒了出来。直到1951年,在不占用人民群众一分田的前提下,新疆驻军已经开垦了上百万亩荒地,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向国家贡献剩余的粮食资源。
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不过生产问题解决了,但是建设兵团战士的生活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自古以来,不少封建皇朝都进行过屯垦戍边,但是往往最终的结局都是“一代而终”,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的那些屯垦士兵们,没有在边陲安家,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些士兵都想着回到内地家乡。王震将军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据统计,整个建设兵团的男女比例竟然高达160比1,甚至是很多将士从年轻的小伙子成为了大龄男性,不能安家,军心就“安”不下来,军心“安”不下来,新疆边陲又怎么安定呢?
因此解决这些将士的终身大事,便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过好在共产党人最注重人文关怀,当时的全国人民也是十分具有奉献精神的,彭德怀元帅就曾经提议让王震专门去内地招过一批女兵。其实从1949年部队开进新疆那一刻,就已经有内地的女青年,经过动员之后主动投身边疆,而作为湖南人的王震将军也十分了解湖南妹子吃苦耐劳,觉悟高。所以他特地去湖南做过动员,于是在他的动员下,第一批8千人的湘楚巾帼上了天山,直到今天还被传为佳话。
到了1954年建设兵团挂牌成立的时候,部队中的女性比例已经到达了40%,新疆解放军包括陶峙岳起义人员的家庭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决。在开国将军回忆录的《王震与兵团中》,记录了王震将军对于这事件的一段评价:“我平生下过的命令有无数道,但其中最满意的,就是动员内地妇女上天山这件事情,以八千湘女上天山为代表的一系列内地女性奔赴新疆的事迹,既成人之美,也极大地稳定了建设兵团在新疆的发展,维护了祖国边陲的稳定。”
1965年,新疆建设兵团的模式获得了中央的高度认可,并将其推广向东北、内蒙等边境地区都要以新疆为榜样,在全国形成12个建设兵团同时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大减轻了国家的压力。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处于发展需要,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在内的所有兵团全部撤销。
直到1981年,已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将军,关注到新疆发展问题,提出新疆地广人稀,环境特殊应恢复建设兵团制度,得到了中央批准。至此新疆建设兵团成为了全国唯一的一个建设兵团。
七十多年过去了,此时的新疆地区已经焕然一新,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兵团人的无私奉献和伟大付出。现在王震老将军留下的新疆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兵团,320万人在新疆土地上建设祖国的边陲,他们没有军饷,自食其力;他们无人换防,在驻地繁衍生息;他们永不下岗,为中国边防奉献一生。
时至今日已经是第三代的兵团人,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新疆的建设和祖国的边疆安全发光发热,祖国和广大人民不会忘记前两代兵团人和王震老将军做出的奉献,更不会遗忘第三代兵团人在新疆的默默付出,新疆建设兵团无论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是开拓进取的意志,亦或是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每个国人继续发扬,这些才是当年支援边疆同志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应遗忘,不该抛弃,向奋斗在祖国一线的同志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