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罗瑞卿到南京,打听郭兴福的下落:他是个好同志,要尽快解放

漫步史书 2024-05-25 11:14:44

1977年初,罗瑞卿到南京军区后,向军区领导同志询问郭兴福的情况,并提出想见一面的请求。

郭兴福在六十年代初曾大名鼎鼎,因为是他发明了“郭兴福教学法”,引起了全国关注,在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很遗憾的是,郭兴福在那个特殊年代,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罗瑞卿心里很清楚,郭兴福后来之所以有如此遭遇,也是因为他的关系,所以他后来复出参加工作后,不止一次的问过郭兴福的下落,还对自己主管的《解放军报》多次说:

“要肯定郭兴福在军事训练上的成绩,要重放郭兴福教学法的影片。”

也正因为有了罗瑞卿的关注,当时郭兴福的老首长、已经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给在中央的叶剑英写了封信,要求重审郭兴福一案。

“郭兴福教学法”当年能在全军推广,首推时任南京军区十二军军长的李德生。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期间,郭兴福参加了解放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郭兴福是起义部队参加的解放军。

郭兴福的老家在山东邹平,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国民党的地方保安团,当了通讯员、勤务员,不过因为郭兴福当时年龄还比较小,社会价值观尚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情况也容易理解。

济南战役后,郭兴福被编补进入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并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郭兴福是个善于思考的人,特别是后来参军以后,随着多次立功,从1951年起,郭兴福被选入各步兵学校学习。

不过,因为各方面资料记载不一,郭兴福到底在哪几所步校学习过。

根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适应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需求,开始逐步整编各大军区的军政学校,要求各大军区编一所高级步兵学校,步兵学校按照全国需求办25所,具体分配是:西北军区3所、西南军区5所、华东军区7所、中南军区6所、东北军区1所、华北军区3所。

按照郭兴福所属华东野战军的情况来看,建国初年华东军区下辖第三高级步兵学校,设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步兵学校。

所以按照实际情况,郭兴福最大概率可能在第十四步兵学校学习过。

也因为在学习期间成绩优异,郭兴福受到学校重视,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评为上等。

1959年5月,郭兴福被分配到南京军区12军34师教导营任排长,被授予少尉军衔,一年以后晋升为100团2连副连长。后来又调12军34师100团2连任连长。

也有资料说,郭兴福是在第四步兵学校学习过。

根据新中国成立之初,步兵学校变化情况来看也属实。

1952年5月,全国调整军事步兵学校,原隶属于华东军区的第十三、第十四步兵学校合并成立第四步兵学校驻扎南京,后改称南京步兵学校。

总而言之,郭兴福从军校毕业后,得以在基层连队任职,也是在部队训练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规律。

建国初年,我国在现代化军事建设过程中,曾学习过苏联,但也因为片面强调学习苏联,所以造成了某些方面出现“教条化”的情况。

当时,党中央毛主席注意到这一情况后,决心恢复和发扬我军群众性练兵的优良传统,制定符合我军的军事训练办法,而郭兴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发掘出来的人才。

1961年初,时任十二军军长的李德生向全军部署年度训练任务时,传达了中央指示,要求下辖九个步兵团的团长分别主抓一个班作为试点。

李德生率领一个工作组深入部队考察调研,逐渐发现了34师100团2连在训练上独树一帜的方法。后来经过询问后发现,是时任该连副连长的郭兴福的主意。

郭兴福在平时训练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灵活、领悟能力强的特点,被李德生认定是个“好苗子”。

为了考察郭兴福训练办法的时效性,李德生下令在第二连组织三个小组,分别由第12军作训参谋宋文皋教班战术、第34师作训科参谋吴亚东教单兵战术、第2连副连长郭兴福教战斗小组课目。

三个月后,即1961年5月,李德生将这三个小组聚在一起,并组织集中全军营以上军官观摩三个小组的训练成绩。

经过综合比对后,李德生众人一致认为,郭兴福的教导的战斗小组成绩出众。

李德生决定把第二连作为全军改革的起始点,并从二连抽调一个军事素养最好的班伍先华班(编制序列为第2连第3班,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爆破的英雄伍先华命名)为改革试点班,由郭兴福担任教练员,负责对训练方法和内容进行充实完善。

从后来事实的发展不难看出,郭兴福很圆满的完成了这一任务。

1961年夏,总参谋部军训部处长、《军训通讯》杂志副主编郝云虹观看郭兴福现场表演后,提议命名为“郭兴福教学法”,李德生欣然同意。

时隔多年后,郭兴福谈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学法时还谦虚的说:

“虽然我们的单兵进攻作业开始的教学法被冠上我的名字,但这种方法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随后,在李德生主持下,12军在全军大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并在军区《军训通讯》上公开发表,也引起了南京军区的高度关注,时任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

1962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出《认真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指示,号召全区部队迅速掀起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

1963年12月,叶剑英元帅给毛主席的报告中,提到了南京军区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情况,毛主席在看完报告后,也很兴奋,还用红笔在报告上做批注。

毛主席当时很高兴的对罗瑞卿说:

“叶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批转了叶剑英元帅的报告,号召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法”。

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还专程赴南京,主持召开了全军“推广郭兴福和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现场会议”,这次会议也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关注,他特意在会前批示:

“要求各大军区、军兵种、院校的一把手到会。”

从1964年2月开始,为了迎接全军大比武,各大军区都开展了军事训练评比竞赛活动,使得部队训练工作达到了一个高潮。

同年,郭兴福也受到了贺老总、叶剑英、罗瑞卿等领导人的接见。

不过,也正因为郭兴福的影响力太大,以至于后来受到了影响也很大。

郭兴福当年如果留在部队里,也许可能没事,但自从“郭兴福教学法”大火以后,他被调到了南京军区步兵学校当教员,随着罗瑞卿受到影响以后,郭兴福的日子也愈发不好过起来。

即便是在如此情况下,郭兴福也没有妥协,但令人遗憾的是,他采取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应对。

郭兴福本来打算与全家一起自尽,但因邻居搭救,幸免于难,但除了他以及妻子外,三个孩子均不幸罹难,也因为这个缘故,郭兴福后来被逮捕判处死刑。

好在当时老首长许世友、李德生很关注郭兴福的情况,在两位老首长关心下,郭兴福被改判为20年有期徒刑。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郭兴福的处境一直很艰难。

直到1977年初,罗瑞卿到南京军区,提出要见郭兴福,还对《解放军报》驻南京军区记者夏国珞说:

“郭兴福是个好同志,太冤了,要尽快解放出来。”

随着重新肯定“郭兴福教学法”后,郭兴福的处境有了根本好转。

李德生后来写信给中央要求重审郭兴福案,得到了叶帅的回应。

据曾任郭兴福二连三班副班长的钱根苗回忆:

“我与郭兴福再次相遇共事是在1979年,那时我在南京陆军学校当教员,又与郭兴福一起走上练兵场。1979年3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共南京军区党委为郭兴福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党籍、军籍,并任命郭兴福为南京陆军学校战术教研室副主任。”

郭兴福晚年虽然身体状况欠佳,却仍然积极投身工作中,他的生平也给很多老将军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晚年时曾回忆说:

“我那时当南京军区司令员有三件宝:好八连和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还有郭兴福。”

不过任谁也没有想到,郭兴福后来与许世友将军同年去世。

1985年8月27日,郭兴福外出察看地形,结果途中遭遇车祸去世,时年55岁,据说在他车祸后,路人想从他身上翻找证件时,从他上衣口袋拿出来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罗瑞卿大将的相片,为了保护好这张相片,郭兴福甚至还细心的用塑料袋装着。

参考文献:

一、郭兴福教学法的形成、推广和发展——陕西党建网

二、84岁的钱根苗引以为豪的经历——他是“郭兴福教学法”的传承者——盐城新闻网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