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满的玉米颗粒,像颗颗珍珠,咬一口,软糯鲜甜……刚刚结束的“双十一”战场,“天勤粒粒净”电商团队在抖音、天猫、京东等6个平台同时发力,仅20天便斩获500万元销售额,连续多日霸榜抖音平台粮油米面销售榜前三名,领跑鲜食玉米企业……在万全,一穗小小的鲜食玉米,横跨南北,贯穿东西,甚至走出国门,撬动起产业大经济,村民们也收获了“甜甜”的幸福。
近年来,万全不断做足农字号鲜食玉米的“鲜”文章,领跑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打造产业集群,更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黄金”。
何以“领鲜”一步
“我们的甜糯玉米全部采取真空锁鲜包装,保鲜度高达99%,纯天然,不加任何添加剂。”在张家口天勤农贸有限公司抖音直播间,主播张晓兴奋地展示各种颜色的鲜食玉米。高速运转的电商团队,将订单第一时间传输给仓储处,转而到达生产环节……
智能化标准生产线上,又是另一番场景。在常温玉米灭菌车间,分拣削切的玉米经锁鲜技术处理后,被推入蒸煮罐内进行杀菌,经过一小时高温蒸煮,从粒到芯实现真正的灭菌。眼下虽不是玉米收获期,包装车间里却忙碌非常,十几名工人将真空包装的甜糯玉米,熟练分类、平台划分、打包装箱、贴单分拣……
万全,地处世界玉米种植黄金带,有着得天独厚的甜、糯玉米种植条件,较大的昼夜温度变化和雨热同季条件对玉米的良好生长、营养积累及提高品质具有明显效果,又因属于春播区,是甜、糯玉米种植的最佳区和高产区。
鲜食玉米,锁鲜是关键。为保证甜糯玉米的软糯口感和鲜甜味道,每年7月底至9月,刚从地里采收回来的带皮玉米被直接拉进生产车间、送上生产线,经剥皮、切头去尾、冰水浇灌、蒸煮杀菌、包装、速冻等数道工序,从地头到冷库,前后不到5小时完成锁鲜处理,一穗穗玉米也从农产品变身为商品,完成了“华丽转身”。这是“天勤粒粒净”鲜食玉米‘锁鲜’的秘诀之一。自行开发设计、取得专利的锁鲜生产线,保证了全水流线的高效能。
作为万全区本土鲜食玉米加工生产企业,“天勤”今年加工仓储鲜食玉米9000万穗,单日发货量达2万单。
搭上电商快车抢“鲜”机
“我们的鲜食玉米回头客很多,大多数都是老粉儿,尤其南方粉丝,爱煲汤,占网络销售额70%。”11月6日一大早,张晓早早来到“天勤”的抖音直播间,这是他们直播平台里粉丝数最多的,达到了70多万。偌大的办公大厅里,一字排开6间直播间,从早晨6时就隐约传出了声声问候,直播将持续12个小时。张晓每天直播四个小时,最多的时候销售额达到十几万元。
搭乘电商快车,为天勤成为鲜食玉米龙头企业立下汗马功劳。2016年,他们率先布局电商销售网络,在天猫建立了旗舰店,建立网络营销团队,从过去走线下批发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电商部经理王仕京告诉记者,经过几年摸索,加大投入,公司线上销售额逐渐增加,去年达到了将近1亿元,线上销售能占据整体销售额的40%,成为最大增长点。
“天猫、抖音平台上,天勤达到了top级,又开通小红书、拼多多、快手等平台,实现了线上主要销售平台的全覆盖。”王仕京说,现在他们携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天猫正宗原产地,主打自有品牌,做到了玉米类目的头部商家,通过数字化原产地直供,缩短了农产品的供应链,让消费者吃到了高品质玉米,也让源头端的农户有了更多增收空间。
在天勤的带动下,万全区其他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也纷纷开拓线上渠道,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以及直播带货,形成出口、国内线下销售及线上销售三驾马车并行的局面。2023年,全区鲜食玉米电商销售2.21亿元、出口1030万美元。
成就“中国鲜食玉米之乡”
过去,大田里一斤玉米卖不上一元钱,如今,同样大小的一穗玉米,普通玉米“论斤卖”,但鲜食玉米“按穗卖”,一穗鲜食玉米最高可以卖到1.5元。
从“论斤卖”到“论穗卖”,和种源密不可分。
在鲜食玉米种子的白糯细分领域,位于万全区的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种子品种,是“天花板”级的存在,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天勤农贸有限公司的鲜食玉米良种全部来自华穗种业。从众多种子材料中种植筛选、自交提纯,他们量身打造了最适宜当地气候特点和加工企业及市场需求的万糯2000、万糯2018、万糯188等品相品质兼优的品种,先后在万全、海南建立了育种基地,在甘肃张掖建有18000亩繁种基地,目前经过省里和国家审定的品种已经有37个。
天勤选用的“华穗”牌万糯8号、万糯2018、中糯1号、彩糯1号等良种,同时满足了高产和口感双需求。在郭磊庄镇、万全镇等19个村,天勤种植鲜食玉米基地达到20000多亩。天勤农贸有限公司副经理侯桂芳说,公司采用订单模式,为农户垫付生产资料籽种、农膜等费用,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全力保证农民种植利益,建立起了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万全,像天勤一样不同规模的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就有20多家,种植基地达18.5万亩,产量超6亿穗、位居河北省第一位;年加工量6亿穗、加工能力河北省第一位,实现产值10.2亿元;依托“华穗”自主研发的甜、糯玉米种业,鲜食玉米产业不仅带动近万农户增收,而且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和大量季节性用工,同时带动上下游交通运输、包装、餐饮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
万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鲜食玉米之乡”。(河山新闻记者 臧波 记者李如意 韩梅 丰家卫 摄影 武殿森通讯员 邢鹏飞 罗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