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骥散文||又到年关

杨弘环球经 2024-12-31 17:42:54

又到年关

作 者:胡 骥

也不知道什么人留下一个过年。据说,很早以前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到冬天特别是隆冬到开春之际,总是出来袭击群居人生活区域,为驱逐年对人类的侵袭,先民们发明了用火把或炮杖,即用竹筒在火上炙烤发出巨响,以惊吓驱逐年离开人生活地带。不管此论是否成立,总是历代人们在与自然斗争生活的过程中,积累出的生活经验。据现代历史学家和民俗文化专家考证,自二十四节气形成以来,特别是黄河以北地带的先民们,在度过漫长的寒冷冬季以后,他们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也许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春天而祈祷和期盼,才是先民们形成欢迎春节的真正原因。

最新的考古表明,华夏民族有过春节的习俗大概从夏商时代就有雏形,在周秦和两汉时期已成定例。以后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春节的文化习俗和祭祀方式逐步得到完善,及到宋代形成完整春节习俗文化生活方式并一直延续到今。

什么时候对春节有印象呢?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过年吃好饭、穿新衣。因为在物质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就是吃好饭、穿好衣,这是人们生活的最原始的期盼,也是生活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看,历代人们追求的还是吃饭穿衣问题。从远古到现代,人们之所以重视春节和过年,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吃好饭、穿新衣。至于后来形成的过年家人团聚生活期盼,从本质上讲还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吃饭穿衣问题。因为人类社会进入商品经济生活时代,家族部落生活的地域生产资料十分有限,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为了生活就要有一部分人不得不外出谋生讨生活,于是不论在外地为官经商,或走卒贩夫,都是长年在外奔波讨生活,这样就有了无数常年背井离乡在外讨生活的人,由此也产生了无以计数美丽的、凄婉的、苦愁的离别诗词,其中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另一唐代诗人来鹄的《除夕》“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愁旅诗,就是这种在外苦旅、思乡离愁生活的真实写照。

前年年前,我曾写过一短文,大体意思说,过年其实就是人们过心情过心境。过年的氛围是人们有意营造出来的。大多数汉族人认为,一年四季最重要的节日就是过年,除了好吃好穿外,再就是家人团圆,阖家欢乐。人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家人团圆,有吃有穿,无病无灾吗!

自从退休后,总感到一年一年过得特别快,每到年关总是生发出一些特别思想情感。现在没有苦愁了,但还是想念亲人们。这种想念,一来是思念已经去世多年的父母,如果他们现在还活着有多好,我们做儿女的起码还有孝敬的机会和欢乐。现在每到过年还是想念离世多年的父母, 总是生发出淡淡的忧伤和怀念,只是在大年三十到城市边际找个地方给他们烧点纸钱,略表相思之苦。再就是想念和儿子儿媳能否回来与我们一起过年。过年是团聚,现在六十岁以上的人家,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过年在一起就是圆满的、吉祥的、幸福的。此外,还有什么呢......

过年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辈子对过年的印象就是吃好的,穿好的,家人团圆,吉祥欢乐幸福。今年过年儿子儿媳回来,我们可以好好交流和总结这些年生活工作打拚经验,以期冀来年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2024年12月20日于西安浐灞恒大御景居所感

作者简介:胡骥,陕西子洲县人,新疆军区退休干部。有部分诗文在军内外刊物和媒体平台发表。

0 阅读:1